中国最牛的十大文章,篇篇堪称文字巅峰,有的甚至暗藏机密,改变了历史,《滕王阁序》都未能登顶榜首。第八名让人泪流满面,第六名更是剖肝泣血。
第十名:《师说》--唐·韩愈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旨在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了转变风气的作用。
这篇文章被誉为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上论述师道的文章,体现了韩愈的教育思想精髓,是我国历史上极宝贵的教育文献。
在《师说》中,韩愈提出了“从师”的标准或“择师”的原则。他认为:只要他有学问,懂得的知识比我早,就可以以他为师,而不用去管他的地位是高还是低,不用去管他的年龄是老还是少。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前卫和进步的,它挑战了传统的师道观念,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九名:《过秦论》--汉·贾谊
《过秦论》是西汉时期著名政论家贾谊所写的一篇政论文,被古代文人高度评价,并被收录到多个版本的中学课本中。
全文主要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过秦论》的核心观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被鲁迅称为西汉宏文,被称为传万世的治国方针,气势磅礴,文章跨越100多年,一气呵成。
第八名:《陈情表》--魏晋·李密
《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的表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李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述说自己的祖母年事已高,疾病缠身,需要自己的照顾,以此来推脱任命的奏文。
《陈情表》在表述技巧和辞章艺术上有精妙之处,其表情达意的方式深得人心。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可见其情感表达之深刻。
第七名:《逍遥游》--先秦·庄周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占有全书特殊的地位。《逍遥游》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从文学角度来看,《逍遥游》是一篇具有深刻哲学思考和较高艺术价值的古文。庄子喜欢讲故事,这也是其吸引读者的重要一点,而且故事讲得神乎其神,寓言用的神乎其技。
从思想角度来看,《逍遥游》反映出庄子的最高思想境界。庄子的逍遥思想通常被认为是绝对的自由,但其实逍遥的本质是“无为”,无为思想并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国君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的生活生产,应不妄为,顺应自然的规律。
飘尘出俗的非凡想象力和文采,梦笔生花的绝世之作,将先秦散文推向了巅峰的境界,这就是庄子的《逍遥游》。
第六名:《出师表》--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征前写给蜀汉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历代读者的赞誉。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恳切忠贞的感情,向君主表明了自己的报国之心,并呈现了攻城掠地之策。他不仅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而且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其语言率直质朴,充满了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然而,《出师表》并非只是一份军事报告,它更是诸葛亮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殷切期望的真实写照。他以此表达出了自己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对于人民的关爱,展现了他深沉而热烈的爱国情怀。
第五名:《洛神赋》--魏晋·曹植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在艺术成就上,《洛神赋》的语言不是刻意绚烂,曹植像一位文学家和画家一样,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给人带来惬意和清爽的感觉。同时,该作品的思想内涵深厚,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
第四名:《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它的核心主题是道出中华民族士大夫文化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主题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并在关键时刻激励着人们。
在宋代三百余年间,岳阳楼经历了多次兴废,其中北宋有三次,南宋有四次。然而,最具影响力的是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时候,范仲淹为此写了《岳阳楼记》。这使得岳阳楼以新的英姿走向了黄金时代。
《岳阳楼记》不仅影响了古代文化,也对后世文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现在,这篇课文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必要的。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读者不仅可以增强对文言文的语感,还可以体会到其中运用语言文字之美。
第三名:《赤壁赋》--宋·苏轼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篇赋以赤壁为背景,描绘了江水风光和历史故事,表达了作者身处低谷时的挣扎、反思和超越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生命历程的自我观照。《赤壁赋》不仅是苏轼个人境遇的写照,更是他对人生政治上的失意,萧声哀怨,人生无常,生命的短暂的深度思考。
从艺术角度来看,《赤壁赋》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作者的主观感受,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例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些词句都生动地描绘出了人在浩渺宇宙间的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而“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则以极精炼的文笔写出了冬日秋江上枯寒荒疏的印象。
第二名:《滕王阁序》--唐·王勃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此篇以壮丽的语言和感人的情感展现了滕王的忠贞和勇敢,以及他对宫廷和国家的忠敬和忠义。
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此篇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在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化用了46个典故、名句,并且还原创了29个成语。其语言运用水平,以及知识储备广度,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每一句都如珠玉般璀璨,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萍水相逢”“时运不济”“物换星移”“俊采星驰”“胜友如云”“腾蛟起凤”“紫电青霜”“云销雨霁”“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兴尽悲来”等等。
历史上对此篇文章的评价颇高。在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时代,骈文属于社会主流,即使后来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也对《滕王阁序》赞赏有加。
第一名:《报任安书》--汉·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一篇重要散文作品,被誉为封建专制的血泪控诉。这篇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激切的语言,展现了司马迁对于自身遭遇的深深愤慨和无奈。
从艺术角度来看,《报任安书》的语言辞气沉稳,情感深沉,充满了悲剧色彩。司马迁在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借代等,使得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此外,这篇文章的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
从思想内容来看,《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有力控诉。他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深深不满。这种不满和抗议,不仅体现了司马迁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然而,《报任安书》并非仅仅是一封给友人的书信,更是司马迁在困境中的自我表白。他在信中婉言谢绝了友人的说情,表达了自己即使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也要坚强地活下去的决心。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使得《报任安书》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