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刘清平随笔|求知爱智3. 两类不同需要的交织与分离
送交者: luis 2024年01月13日15:39:47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刘清平随笔|求知爱智3. 两类不同需要的交织与分离

 

上一篇提到,老亚早就指出了,认知需要与非认知需要的缠绕:聪明人发明技艺,既是出于求知欲,又有实利和炫美的考虑,所以才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必需品、舒适品和娱乐品。

 

其实哈,不仅古希腊如此,其他古代文明,包括咱们的古代文明,最初统统都是,为了满足非认知需要,才去追求知识的,如同有名的“神农尝百草”那样子:想当年,老爷子满世界沾花惹草,肯定有考察它们本身,怎么回事的好奇动机,可明显又与眼下专业的植物学家不同,心里更想了解的,还是它们对人,有哪些非认知的用处,特别是在填饱肚子和治病救人,这些“急用先学”的实利方面,嗯哼。

 

比方说,看到菊花的时候,神农神先生,自然会留意它长什么样,否则怎么区别,菊花与断肠草呢?伟大圣贤的临终嘱咐:“卧槽,这草有毒”,据说就是因为,如此水灵灵聪明的他,还没来得及拎清楚,二者间的小葱拌豆腐,才非预期地突然生出了,这种现象学式的直觉领悟。

 

不过哦,他更看重的,无疑还是菊花的疗效,否则怎么知道,它能不能拉稀败火呀?说白了,既然号称“神农”,就像后世多少位老农一个样,他对菊花用处的兴趣,势必远远超过了,他对菊花长相的好奇,文言又叫“学以致用”,不是?

 

哲学上讲,这就是“两类不同需要的交织”了:对菊花的本来面目,神农肯定也有,困惑惊诧的求知欲;但在他内心深处,这种认知需要,又是被非认知需要怂恿起来的,甚至只是达成,非认知目的的工具。

 

换个方式说哟:神农主要是为了弄明白,菊花有哪些疗效,才想知道菊花长什么样,并且据此提醒人们,采摘的时候千万小心,一定要把菊花与断肠草分开,别又重蹈了,“卧槽,这草有毒”的圣贤覆辙。呜呼。

 

为什么古文明,全是在这样子的交织中,从事认知行为的呢?原因不复杂:咱们虽然号称“智人”,俗话或曰:“有智慧的摩登人”,却像咱们最原始的前辈,文言又叫:“不智慧的非摩登人”一个样,也不是只有“智慧”,别无其他滴。

 

毋宁说,由于嵌入到了,源更远流更长的生物逻辑之中,谁都永远摆脱不了,自己的那副臭皮囊,木有例外。所以哦,一旦小命不在了,不管你的智慧多么摩登,也一定会像那年,被干掉的英国顾问那样子,化作青烟,驾鹤西去。尚飨。

 

于是乎,生物逻辑的深层决定下,智人的头号需要,与其说在于“智”,不如说在于“身”了:无论是刚从猴儿那里,演化过来的原始人群,还是今天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呱呱落地的初生婴儿,都得先填饱了肚子,解决了生计,才会进一步考虑,其他方面,包括求知方面的事情。

 

众所周知,哲学史上的许多“质料主义”者,包括马克思在内,都揭示过这条素朴的道理,只不过说着说着,又走上了莫名的歧途……此话怎么讲啊?将肉身存活的实利需要,指认为人生第一需要,原本是实然视角的一种描述。可是呢,现实生活的林鸟效应下,许多人都会基于不同的立场,在冲突情况下,赋予某些另类的需要,超出实利需要的更高权重,哪怕为此送掉了卿卿性命,在所不惜。

 

换个方式讲哦:实利需要的确是,人生的最基本需要,因为木有了它,人也就木有了“生”。可是呢,它却不一定是,人生的最重要需要,因为许多人都会把,满足其他需要,看成更有价值,更应当去做的事儿。所以喔,将实然描述的第一需要,直接提升为应然诉求的绝对命令,就会严重扭曲人生的本来面目,尤其解释不了,舍生取义,为真理而献身之类的做法。

 

说穿了,老亚鼓吹“求知性也”,也是基于这样子,不按常理出牌的“反常”考虑:充满困惑的好奇心,要比沉溺于享受,生活的必需品、舒适品和娱乐品,更快乐更有意义。换成《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点睛之语,就是:合乎努斯的思辨生活,才是人的最好最幸福的生活,和神性的生活差不多。于是乎有了那本,今天被某些脑溢屎的说法,怀疑其真实性的《形而上学》……

 

别小看了这个“变态”的转向;要是木有它,今天的人类,就不会拥有,如此发达的科学体系,以及如此舒适的现代生活啦,因为这两者都是由于,古希腊有那么一小撮(的确是如假包换的一小撮哦),包括但不限于老亚自己,不肯仅仅停留在,聪明人发明技艺的维度,而是更上了一层楼,在“既不为生活所必需,也不以世俗快乐为目的”的情况下,单单因为无知,就出于惊诧好奇,去追求哲学和数学之类的纯知识,才慢慢造成的,嗯哼。

 

不用讲,如同墨家的事例那样子,非西方文化中,也有一些类似的科学萌芽。可是哦,哪怕它们延续下来了,也木有一个,能像古希腊这样子,饱经风霜之后,终于逐渐长成了,一棵参天的大树,荫庇人类。

 

从需要的源头角度看,古希腊的科学如此幸运,又与当时那一小撮,拥有为知识而知识的纯粹动机,脱不了干系。不管怎样,古代思想史上,大概也只有老亚,用了这么段文字,浅显而精辟地揭示了,求知欲的深度效应……

 

当然咯,依据“逮谁批谁”的精神,浅人从这段话里,也能挑出根骨头来:尽管“有空闲”,是个不可少的前提(否则整天为衣食住行奔波,哪有时间搞科研),但“获得几乎全部的生活必需品、舒适品和娱乐品”,却有点太苛刻了,恐怕直到今天,也难以充分满足。

 

尤其反讽的是,现在的事情,都好像有点颠倒过来咧:许多人搞科研,尽管也有为知识而知识的动机,却不得不同时借此,为自己提供全部的生活必需品、舒适品和娱乐品,俗话或曰:“靠学问谋生”,如同俺老汉这辈子那样子,不是?

 

这样子瞅,导致科学出现的,最重要因素毋宁说在于:在原初的紧密交织中,纯认知的好奇惊诧,不仅压倒了非认知需要,而且还能与它们分离,免于它们的干扰诱惑,一根筋地驱使人们,不是为了其他好处,而是单单为了知识,追求知识本身。

 

说穿了,两类不同需要,实现的这种决绝分离,才是老亚这段话里,最切近要害的核心。由此再联想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他的意思差不多就等于,要求老爷子考察植物时,千万不可出于,充饥治病的实用考虑,到处寻花问柳,必须始终保持感情专一,坚决不当渣男,只把知识自身,立为唯一正房。难唉。

 

某种意思上讲,中西文化的差异张力——说得更确切点,所有的非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张力差异,都能追踪到,这种源头动机的分离那里:只是在古希腊,才有那么一小撮,把缠绕在一块的两类不同需要,截然分离开了,从而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科学理论。

 

相比之下,中国乃至所有的非西方文化,木有受到西方影响之前,既缺失这样子的决绝分离,也少见西方那样子的科学体系,所以进入“现代化即科学化”的历史阶段时,面对西方文化,才会显得这般疲软、如此虚弱,甚至莫名产生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受虐幻觉,嗯哼。

 

蜻蜓点水一次:许多论者因此声称,历史的长河中,科学的出现只是“偶然”的,并非“必然”的。其实呢,要是不偷换概念,并且撇开了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后来其他地方的其他人,有木有可能也鼓捣出,古希腊那样子的科学理论来,这种假设性的话题不谈,我们只能宣布:历史的长河中,科学的出现,只是“特殊”或“一次性”的,单单发生在古希腊,那为数极少的一小撮身上,并非“普遍”或“规律性”的,非但其他文化木有,就连在古希腊,也不怎么流行,否则的话,泰勒斯当时怎么会,那样子饱受嘲笑,不是?

 

无论如何,本篇讲这么多,就是想要论证:恰恰由于古希腊的那一小撮,把求知欲给分离出来了,专心为知识而知识,他们才能用“一定如此,不可能不如此”的一次性必然方式,鼓捣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科学理论。

 

由此可见,遵循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按照不同概念的不同语义,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运用它们,对于我们清晰地表述见解,避免不必要的混乱争议,该有多重要咧。牢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纪事【109】
2023: ZT:韦伯望远镜证实了它的第一颗系外行
2022: 一个外行的问题:如果新冠精子的刺针蛋
2022: 人类情爱史---原始的激情(割礼·怀孕及
2021: On the philosophy of Kant
2020: 862、天狼星人和伏羲女娲
2020: 冯・诺伊曼逸事(zt)
2019: 季羡林: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2019: 590、有时需要闭上眼——这就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