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三章 |
送交者: pifu01 2024年02月28日19:51:4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第三章: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這一章一般認為是給統治者建言。其實,仍然是繼續在剖析世俗諦的相對性。尚賢,民就會爭論。不尚賢,啥事沒有。貨有難得易得就會有偷盜行為,就會有想要的欲望,因為人的私慾心一成不變,有的表面化一點,有的隱藏深一點,但肯定都有。 如果沒有這些相對性觀待性,人人自家一畝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麼的悠哉游哉!夠吃夠穿,不必什麼都弄得比別人好。我們活着是為了自己開心,可不是為了“比”別人好。要比的話,那真的很難開心起來。總是會有人“比”你有錢,比你有才,比你有一個更好看的老婆,比你見得多。。。總之,不比,就沒有那麼多欲望,也就沒有那麼多麻煩,也就“不亂”了。 聖人之治,一虛一實,一弱一強。虛的弱的,看看都是什麼?虛心(不要有那麼多欲望),弱志,一個意思。都是心識上的磨練。很難的哦!沒有看起來那麼容易。法師貼的那個佛說人有20難,再來溫習一下: 看到沒?忍色忍欲,見好不求,被辱不嗔。。。這些全是心上安立。心識上的法。我們的心,有那麼容易改變心性嗎?絕對沒有。如果修行念念覺照,那倒可能。不提起覺知,基本沒可能。 所以聖人並非只是叫大家吃飽了鍛煉好身體就行了。要在心性上磨練自己。調柔心性。這個才是重點哦。 總結性地說,就是使民無志無欲,zhibuzhi心性調柔,此時則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那還有什麼不好管理地呢? 雖然整體上看,可以說是治理國家的道理,但何嘗不能拿來做個人修養用呢?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