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我現在是一章一章看,還沒有梳理出一個科判來。等都寫完了回頭再梳理。也許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現在看看就行,千萬別拿我的解釋當回事。我很汗顏的 -- 這真的不是謙虛,我是鬧着玩寫的,真的可能跟老子的本意相差十萬八千里。
上善若水,大家都知道的了。後面講了理由: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惡,幾於道。水不是道,但因為第一, 能利萬物; 第二,與世無爭;第三,能處惡地。以這三條理由,它接近於道。那麼,道,也能利萬物,也與世無爭,也能處惡地。
這裡只講了三條理由,背後有更多的沒有直接講出來。佛家供水,認為供水有很多功德。《供水偈》云:“水有八德,供養十方,濯諸惡業,六道清涼”。八德者,澄淨, 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諸根。供水也不會有貪心和吝嗇心,因為大家都可以取得。不像讓窮人供銀子出去,割肉一般。
水的特點是什麼?如果我來解讀,就是恆順眾生。水沒有自己固有的形態,位置,沒有“自我”。不是非得呆在一個地點,以一個形態呆到地老天荒不變更。它恆時無我,恆時利他,所以能夠成就各種事業:水之所居,是善地。善地,就是合適它的地方。這個合適它的地方,可以是青藏高原清冽的湖水,也可以是廁所里惡臭的穢水。水,它根本不在乎。惡臭之臭,非水之臭。清冽湖水,非水之清冽。頗有點不思善不思惡的味道,有沒有?
心善淵,心很沉靜,處在良好的寂靜處所以能夠達到很深的禪定。與善仁,給與的都是非常仁慈的給與;言善信,語言都是能兌現的善語;政善治,施政契合時局,能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事善能:做事符合自己能力,擅長發掘自己的能力;動善時:行動時自然找到合適的時間點。
夫唯不爭,故無尤。正是因為水不爭,無我,所以無過患。無我,一定無過患。這在事勢理上成立。如果有過患,這個過患一定有個與它連結的主人,如果主人都沒有,過患是誰的?正如,皮之已去,毛將何附?又如,尋求牆上的畫。但牆已經摧毀了,怎麼可能找得到畫?
所以總結來說,水者,喻無我。無我者,所行皆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