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现在是一章一章看,还没有梳理出一个科判来。等都写完了回头再梳理。也许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现在看看就行,千万别拿我的解释当回事。我很汗颜的 -- 这真的不是谦虚,我是闹着玩写的,真的可能跟老子的本意相差十万八千里。
上善若水,大家都知道的了。后面讲了理由: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几于道。水不是道,但因为第一, 能利万物; 第二,与世无争;第三,能处恶地。以这三条理由,它接近于道。那么,道,也能利万物,也与世无争,也能处恶地。
这里只讲了三条理由,背后有更多的没有直接讲出来。佛家供水,认为供水有很多功德。《供水偈》云:“水有八德,供养十方,濯诸恶业,六道清凉”。八德者,澄净, 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供水也不会有贪心和吝啬心,因为大家都可以取得。不像让穷人供银子出去,割肉一般。
水的特点是什么?如果我来解读,就是恒顺众生。水没有自己固有的形态,位置,没有“自我”。不是非得呆在一个地点,以一个形态呆到地老天荒不变更。它恒时无我,恒时利他,所以能够成就各种事业:水之所居,是善地。善地,就是合适它的地方。这个合适它的地方,可以是青藏高原清冽的湖水,也可以是厕所里恶臭的秽水。水,它根本不在乎。恶臭之臭,非水之臭。清冽湖水,非水之清冽。颇有点不思善不思恶的味道,有没有?
心善渊,心很沉静,处在良好的寂静处所以能够达到很深的禅定。与善仁,给与的都是非常仁慈的给与;言善信,语言都是能兑现的善语;政善治,施政契合时局,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事善能:做事符合自己能力,擅长发掘自己的能力;动善时:行动时自然找到合适的时间点。
夫唯不争,故无尤。正是因为水不争,无我,所以无过患。无我,一定无过患。这在事势理上成立。如果有过患,这个过患一定有个与它连结的主人,如果主人都没有,过患是谁的?正如,皮之已去,毛将何附?又如,寻求墙上的画。但墙已经摧毁了,怎么可能找得到画?
所以总结来说,水者,喻无我。无我者,所行皆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