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平隨筆 | 求知愛智13. “因果”的認知結構最“理性”了 |
送交者: luis 2024年04月05日17:20:4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劉清平隨筆 | 求知愛智13. “因果”的認知結構最“理性”了
《自由意志》6篇里,定義了“原因”和“結果”,在此複述一遍:當甲東西通過影響乙東西,引起了乙東西的變化時,就意味着甲乙之間保持着,以“影響—變化”為特徵的因果關聯,無論其形式是一因一果,還是多因多果,或是一因多果、多因一果。
人為自然立下的法中,這個認知構造的地位,那是相當的重要,老亞在《工具論》裡,已經點出來啦:“知道了事物的原因,才算有了關於事物的知識。”換個方式說哦:要是還木有把因果概念,加到某個對象上,因而拎不清它的前因後果,你對這個對象,就等於一無所知咧,嗯哼。
不用講,這樣子的主張,有些言過其實。如同前兩篇所說,知道了對象的動靜時空,也意味着你對它有所了解啦;尤其就自駕游而言,還是相當重要的了解,因為不然的話,你就會暈頭轉向,不知往哪邊開啦。
然而哈,儘管以偏概全,老亞的話依然深刻:雖然閣下自駕游的時候,不必搞明白,武漢怎麼既在鄭州南邊,又在長沙北邊,單單“知其然(實際如此)”就夠了,但許多情況下,許多人還是想進一步找到,這類時空動靜的原因,文言又叫“知其所以然(為何如此)”:這東西何以會動呢?那東西為啥不變呀?古今中外,大家都這樣子定位,東西南北、年月日時,有哪些根據?
於是乎,認知行為中,不管是考察、探究、討論某個對象,還是說明、闡釋、論證某個見解,也不管是價值中立的“證明”,還是價值不中立的“證成”,凡事都得給個“理由”先;否則的話,人們就會覺得底氣不足,沒說服力:你連個像樣的理據,都拿不出來,誰信誰傻。啊呸。
所以呢,要是說面朝動靜時空,人們只需把相關的概念,直接加在對象上就夠了,類似於“這是爹地,那是玩具”的牙牙學語那樣子,面朝因果鏈條,人們就不得不更上一層黃鶴樓,必須在概念之間,再做些分辨、聯結、推理的活兒,才能發現其中,“誰影響了誰”的內在關聯,類似於“爹地買了玩具回來,或許是因為我過生日”的瞎矇亂猜這樣子,不是?
正是由於這個緣故,英文的“reason”,才一身好幾任,兼有了實然層面,“原因”“理由”“解釋”“理性(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多重性的語義,以致《自由意志》6篇里,已經曰過了:正能量地講,主流西哲的認知理性(reason)精神,大約等於主張:人們能夠憑藉邏輯思維的推理(reasoning)能力,發現各種東西的原因(reason,理由),得到關於它們的正確知識——真理。哇塞。
所有隨筆集裡,對於“理性”(其中也包括了康大腕,矯情分出來的“知性”)概念,就是這樣子界定滴:理性是指人們,憑藉推理、發現原因的認知能力,及其運用和成果。考慮到這個如此重要的基本術語,在西哲以及非西哲中,已經被濫用到了,慘不忍睹的殘酷地步,敬請大家一定牢牢記住,它的這個核心語義,看到混淆偷換的時候,一眼就能識別。拜託。
當然嘍,位於這種理性能力背後的,還是人們的認知需要,這個動機源頭:如果說將時空動靜概念,套在對象上的時候,你還僅僅擁有,“這是什麼”的淺層求知慾的話,當你想要了解,它們之間的前因後果時,你就已經受到,“這是為什麼”的深度好奇心支配了,所以才不滿足於,單單知道“有這麼回事”,而是在更強烈困惑驚詫的驅使下,設法尋根究底地找到,“這麼回事”的“所以然”,不然就會覺得,自己的認知中,依然有嚴重的缺失咧。
順便再賣回瓜:人性邏輯的原點執着,也是這樣子來滴:正因為俺老漢不滿足於,單純描述人們的行為,本身是個什麼樣子,而是進一步形成了,“這是為什麼”的求知慾,所以才會在更強烈驚詫困惑的驅使下,想要找到人們,為什麼從事行為的源頭動機,於是乎終於溯源到了,作為原因的需要—想要—意志那裡,設法從“知其然”那裡,進展到了“知其所以然”。神婆。
中西比較一下:儘管咱們原本也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金句,但大概由於孔丘那條語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春風化雨下得太大咧,結果將墨家主張,“慮也者,以其知有求也”的火苗徹底澆滅了,長期以來,儒人們面朝事實的好奇心,除非指向了特色性的八卦,通常都不怎麼堅挺,所以一直奉行的哲理精神,也非西化式的認知理性,而是特色性的人為情理,尤其是血親情理,嗯哼。
回到正題上來。雖然前因後果的認知結構,源於“這是為什麼”的深度求知慾,潛含着的更強烈困惑驚詫,但就像時空動靜一個樣,它們也不是先天性自給自足的,而是擁有事實方面的基礎,尤其離不開對象之間,影響—變化的內在鏈條,以及人們的相關經驗。
不幸的是,老康鬧革命的時候,似乎把“人為自然立法”理解成,人兒們能夠迫使對象,符合自己打造的認知結構,如同統治者迫使民眾,遵守自己頒布的法律條文那樣子,卻無需顧及,自在之物的自己如此,結果在因果問題上,撥亂反正的時候,再次用力過猛、矯枉過正,革命搞得有點過頭咧,不是?
問題在於,假如人在認知活動中,真像康大牌宣稱的那樣子,是將對象原本沒有、自己憑空構造的因果概念,隨意套在對象上滴,那至少也會在認知層面,由於逼着“對象符合認知”的緣故,生成背離事實的低級謬誤。
比方說:這塊石頭變熱了,到底是剛才太陽暴曬的效應呢,還是昨晚月亮放光的結果呀?張三和李四當時都在場,究竟是誰謀殺了,可憐的受害者?要是人們尋找,這類問題的答案時,離開了對象之間,影響—變化的自己如此,全憑腦袋瓜里,天馬行空的浪漫想象,想怎樣為自然立法,就怎樣為自然立法,肯定沒法逃脫,信口開河、胡說一通、亂點鴛鴦譜的結局。
說白了,人的認知行為,最常犯的錯,就是掩蓋或扭曲了,對象在前因後果方面的自己如此,結果把原本沒有因果關聯的,硬說成有因果關聯的;把原本有因果關聯的,硬說成沒因果關聯的;把原本簡單的因果關聯,硬說成複雜的因果關聯;把原本複雜的因果關聯,硬說成簡單的因果關聯,嗯哼。
柿油意志理論,正是典型案例。本來麼,如同《自由意志》6篇所說:處在因果鏈條中的東西,由於會在其他東西的影響下,經歷產生、發展、消亡的變化過程,註定了都是有限的,並且要通過自身的因果鏈條,才能被人們認知到。
與此對應,任何無限的東西,恰恰在擺脫了因果鏈條限制,不會經歷產生、發展、消亡的變化過程的那個方面,是人們沒法把因果結構加上去,從而也沒法認知,甚至命名滴,因為你只要張口一說,隨便把個概念,包括但不限於:“無限”這個詞兒,當成它們的標籤,就把它們弄成有限的咧。淚目。
這樣子瞅,腦溢泥理論居然主張,柿油意志不受因果束縛,就等於把它當成,不僅無因自生、而且無果產出、因此沒法認知的無限存在了,勢必陷入無可言喻的絕頂愚蠢,因為面對這樣子的玩意兒,你連一個詞兒也說不出來,不是?
或許就是想避免,這種絕頂愚蠢,西方的哲人兒們,包括但不限於:採用抓革命、促生產的手段,一邊要為自然立法,一邊首倡二律背反的康大牛,談起柿油意志,以及靈魂不朽的時候,都會給“不受因果束縛”的說法,打個五五波的對摺,主張它倆和全能的上帝一個樣,儘管無因自生,畢竟有果產出,從而方便自己,在“形而上學”的架構里,還能有一串連一串的廢話,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卻不肯反思一下,要是這樣子打了對摺的話,“不受因果束縛”的命題,怎麼可能成立?別迴避問題吔,親。
其實哈,即便打了對摺,面朝這些形而上的實體,造成的種種結果,大師們雖然也能把,種種認知結構加上去,靠着堆砌數量眾多的,晦澀玄虛概念,辛苦建立了,一個個外表看似光鮮,內里爛泥一灘的,形而上學體系,但對它們無因自生的一面,還是無可奈何,束手無策。為什麼呢?就因為沒法把,因果鏈條的認知結構,套在它們無因自生的一面上……
這樣子瞅,鬧革命的康老先生,儘管足夠蠢地跟風鼓吹:這幾個實體,都是無因自生的形而上,有一點還是灰常實誠滴,值得誇獎:炸裂推出人為立法的宣言時,他謙虛使人進步地指出:“我不得不懸置知識,好給信仰留個位置。”
為啥要留位呢?原因蠻簡單喲:儘管對於全能上帝、柿油意志、靈魂不朽等,有果產出的一面,他能將各種認知結構套上去,展開合乎理性的說明解釋,但對它們無因自生的一面,這樣子的知性立法,卻連一丟丟作用,也起不了咧,因而只能訴諸靈性崇拜,俗話或曰:“因為荒謬—所以信仰”,嗯哼。
一言以蔽之喲:雖然狹義信仰的內容,大多沒法得到,合乎理性的論證,但它們的產生形成,其實還是能用,“因為荒謬—所以信仰”,這樣子的因果鏈條,加以解釋滴:由於狹義信仰的對象,都是無因自生的,因而也沒法從認知視角,給出理性的說明,甚至顯得荒唐無稽,所以只好靠信仰來維繫啦。
說穿了,《自由意志》的否定性一面,正是打算據此證明:無論柿油意志理論的擁躉,怎樣大義凜然地宣布,人生的全部意義,都在追求自由,他們憋着勁兒奔着去滴,註定了是這麼個,因為荒謬—所以信仰的神秘玩意兒。
說破了,老康大概就是誤以為,先天的因果構造,人們想加就加,不想加就不加,才強行割斷了,“我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自身就有的先行因果鏈條,非把原本有因果的自由意志,硬說成無原因的柿油意志,結果讓自己首倡的二律背反,淪為了“因為荒謬—所以信仰”的笑話,不是?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搞情報:智慧出有大偽 | |
2023: | 無本生意經中的朝三暮四耍猴戲碼又上演 | |
2022: | 中國文化輸在思維方式上而不是在具體領 | |
2021: | 孔子的宇宙秩序學說 | |
2021: | 愛欲的生化過程 | |
2020: | iOS App: TapToCount - 3W | |
2020: | 病例數字是否等於疫情? | |
2019: | 沒蘋果的2019年5G手機購機指南 | |
2019: | 為什麼中國人會認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