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佛子行 节选
送交者: pifu01 2024年05月14日20:43:51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22诸所显现为自心,心体本离戏论边,知已当于二取相,不著意是佛子行。 (师译:一切境现唯心造,心性本来离戏边,了达此理于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

此为 入定修离戏无执:首先是入定,这句话是《佛子行》当中最深的,也是对我们直指法,最深的一个法。

一切显现,刚才也讲了,由心造的。心远离一切戏论,这样的话,对外境和心不执着的话,这就是真正的佛子行。内外器情无论如何显现的万法,都只是自心假立的,从本性来说成立为空性,而能修的心性也本来就是远离有无、常断等一切戏论之边的。如是了知对境与有境所摄的一切法的究竟实相真如本性后,对于外所取之境和内能取之心成立实有的念头、执著之一切戏论相全然不作意而修行离戏空性,这句话是很重要的。刚才这个偈颂,其实大圆满当中也是除了这个以外没什么可讲的。中观当中真的也是这样的。这就是一切佛子入定修如虚空般空性的行为。如《般若经》中云:“了知诸法无生空性理,此乃胜行智慧波罗蜜。”又云:“修智慧波罗蜜多,即不修何法……修智慧波罗蜜多,即修虚空。”外境所摄的一切法只是心假立的,实际上并不成立,能安立的心本身也远离生、住、灭,因而显现为所取能取的一切法安住于离戏空性中。瑜伽行者修道时也要抉择如是实相,任何所取境本体不成立,能取的心也不执著诸如有实无实的任何法,在对一切均不分别、对一切均不作意的境界中无散而安住,这就是入定如虚空般的空性修法。《菩提心释》中也说:“心无所缘处,是虚空法相,彼等修空性,是许修虚空。”《入行论》中云:“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又云:“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

 

23设若会遇悦意境,应观犹如夏时虹,虽现美丽然无实,离贪著是佛子行。 贪境断除实执 (逢遇悦意对境时,视如夏季之彩虹, 虽显美妙然无实,断除贪执佛子行。 遇到自己的亲朋好友等、美丽的色法、悦耳 的声音等快乐,以及快乐之因等悦意对境时,应当 这一切视为夏季的彩虹,虽然显现上格外绚丽多 彩,但从本体来说却不成立。对任何悦意美妙的显 现均不执有实,视为无实,也不认为这是亲朋好 友,美丽可爱,断除执著实有成立的实执,这就是 一切佛子对贪执对境灭除实执的行为

 

24诸苦犹如梦子死,妄执实有起忧恼,故于违缘会遇时,观为虚妄佛子行。 于嗔境断除实执: 诸苦如同梦子死,迷现执实诚疲惫, 是故遭遇违缘时,视如幻相佛子行。 当不悦意的怨敌魔鬼等、不合意的色法、刺耳 的声音等痛苦,以及痛苦之因等不欲求的种种对境 现于心中时,就像梦境中梦到儿子死去而感受痛苦 样,对痛苦等迷乱显现执为实有,实在是令人疲 惫不堪或劳累痛苦。因此,遇到这些不悦意的违缘 时,不要认为这是敌人很可恶执为实有,应 当看待这一切仅是迷乱的显现而已,从本体而言不 成立实有,这就是一切佛子将嗔恨对境灭尽实执的

 

25、求觉尚需舍自身,何况一切身外物,故于身财尽舍却,不望报是佛子行。(获得菩提身尚舍,何况一切身外物, 故不图报异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修六度之布施度。 要想获得大菩提圆满正等觉果位,就像《本 师传》中所说,自己的整个身体或头颅、肢体等为 了利他尚且需要舍弃无量数,身外的财产受用、妻 子儿女等所有其余之物需要舍弃就更不必说了。因 此,修学布施的修法,不希求即生中有食物财物 108 等、来世获得广大受用的异熟果,而将三种布施的 善根及其果报,以殊胜舍心摄持来施舍给他众,这 就是一切佛子修学布施的行。《入中论》中云:施度谓能舍。又如《入 论》云:财及果德,舍予众生心,经说施度 圆。施舍的善心以及由其引发的身语之业,即是 布施的本体。如理施舍内外财物,为财施;救护众 生脱离人、非人、恶魔的畏惧,即是无畏施;无误 说正法及学修传讲世间无罪之业际,为法布施

 

 26、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岂可能?故于三有不希求,勤获戒是佛子行。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诚可笑, 故于三有无希求,守护净戒佛子行。) 如果没护持所受的清净戒律,甚至连自利的善 趣也不能成办而会堕落恶趣,想为他利修成圆满菩 提,显然是可笑之处。因此,丝毫不杂有追求世间 贪恋世间而向往人天等增上生的目的,而以为利 他想修成圆满菩提之心来谨慎守护三戒律,这就是 一切佛子修学戒律的行为。 如《宝鬘论》云:持戒利他行。《入行论》 中云: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断除所有害 他及其因的颠倒作意的断心,即是戒律度的本体。也就是说,所有佛制罪与自性罪或者如应受的戒, 即是严禁恶行戒;自相续未生起的六度等善法令生 起,已生起令不失毁而越来越增上,即是摄集善法 戒;如理如实成办一切众生今生来世无罪的利益, 即是饶益有情戒。戒律的本体安立为发心这一点, 是从严禁恶行戒的角度而言的,主要是指断除一切 自性罪。尤其是断除十不善业,对这些不生起造十 不善业的心

 

27、欲享福善诸佛子,应观怨家如宝藏,于诸众生舍怨心,修安忍是佛子行。 (于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损害如宝藏, 故于诸众无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对于想享受一切苦行中最殊胜的修安忍的善妙 广大受用的所有佛子来说,所遭受的痛苦与怨敌等 这一切损害,就如同价值连城、难以得到、享之不 尽的如意宝藏出现在家中一般。因此,对一切加害 无有丝毫嗔恨憎恶之心而修持三安忍,这就是一切 佛子修学安忍度的行。《师徒问道录》中写道,阿底峡尊者问:如果受害,该怎么办?仲敦巴答:不以怨 报怨。阿底峡尊者问:如果遭杀,又该怎么 办?仲敦巴答:应当知道是偿还命债。衮巴瓦尊者也曾说过:若无安忍,冤冤相 报,如此而为,唯有受害,仅此而已,绝无利益。 因此,修行一开始就要安忍。

 

28、唯求自利二乘人,犹见勤如救头燃,为利众生启德源,发精进是佛子行。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扑灭燃头火, 饶益众生功德源,具足精进佛子行。) 们可以看到,只为独自一人的利益而想成就 乐的声闻缘觉,在修道过程中尚且需要具足如头 上或衣服着火要迅速扑灭一样的勇猛精进,那么, 118 为了一切有情而发殊胜菩提心后,要修学佛子众多 伟大的难行行为,必须具备一切功德源泉的勇猛精 进就更不言而喻了。因此,为了修成圆满菩提而学 修三种精进,这就是一切佛子修学精进波罗蜜多的 关于未精进的过患,如《念住经》中云: 惑一根源,即是懈怠也,谁有一懈怠,彼无一切 法。如果无有精进,则会随懈怠而转,缺乏善 法,失毁今生来世的一切利益。

 

29、甚深禅定生慧观,能尽除灭诸烦恼,知已应离四无色,修静处是佛子行。 (当知止观双运理,以此摧毁诸烦恼, 实超越四无色,修习禅定佛子行。) 了知具有于善法所缘境中心一缘安住的寂止法 121 相和证悟空性的胜观之理而根除轮回的根本无明等 所有烦恼后,我们应真正超越诸如以寂止为主的四 无色世间定,而修持具足灭尽有边的胜观与灭尽寂 边的大悲等殊胜助伴的禅定等。如是修学三禅定所 摄的等持,就是一切佛子修学静虑度的行为。 经庄严论》中云:心于内安住。又如 《入中论》云:虑相能摄。不散于所缘之外 而安住的一缘善心,即是禅定的本体。入定时身心 生起轻安的静虑,是现法乐住之禅定;成就神通与 解脱等共同功德之静虑,是现成功德之禅定;依靠 定力成办众生如理无罪的利益,是饶益有情之禅 定。这三种禅定是从作用的角度而分的,当然还有 其他分

 

30、无慧善导前五度,正等觉佛不能成,故具方便离三轮,修智慧是佛子行。(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 故以方便三轮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如果没有以导盲者般证悟空性的智慧摄持,那 仅仅依靠盲人般前五度的群体修法,无法获得圆 满菩提,也无法抵达遍知佛果的城市。所以,大悲 与菩提心等的广大方便分,加上修持不分别所修、 修者、修法的三轮体空智慧,才是证得佛果必不可 少之因。为此,修持证悟具足方便分的空性智慧等 三慧,是一切佛子修学智慧波罗蜜多的行为。 经庄严论》中云:真抉择所知……”《集 经论》中云:为智慧?抉择法也。也就是 说,真实妙观察或抉择所观察之法,即是智慧的本 体。其中,精通五明的智慧,是通达世俗之慧;以 总相的方式或现前的方式衡量胜义的智慧,即是证 义之慧;了知成办一切有情今生后世无罪之利 益,即是证悟饶益有情之慧。此外还有其他分法。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信陵君夺权救赵,吓得秦军7年不敢东出
2023: 邯郸之战,秦军大败,损失50万人,秦国
2022: 若云:俄乌战 31,俄罗斯对外侵略史 (
2022: 师父说的那些佛陀故事】佛陀十大弟子
2021: 中共数学白痴王元死了----媒体宣传颠倒
2021: 大饥荒中的皇城根 一 四中回忆之五
2020: 898中国必须在60天之内接受全世界的调
2019: 中国和西方,究竟是谁启蒙谁?
2019: 胡杰纪录片系列:我虽死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