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平隨筆|劉派正經9.“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在於關注消費者需求
忽視了交換通義,對市場競爭間接發揮的,底線約束作用,造成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中外學界,討論企業家精神的時候,紛紛錯失了靶心,偏離了“關注消費者需求”,這個要害中的要害,以致把企業家身份的獨特處,擋得嚴嚴實實滴,怎麼瞅都瞅不見,嗯哼。
這裡的“企業家(Entrepreneur)”,是在與“消費者”對應的,廣義“經營者”的意思上講的,涵蓋了所有商品的生產者、流通者和銷售者,其中不僅包括了,企業的創立者(創業者),和資本的所有者(資本家),而且也包括了,專職的管理者(經理人)等。
說到“企業家精神”呢,西方學者率先提出,這邊學者跟着強調的,主要有下面幾個因素:創新(對經濟要素組合的革命性突變)、冒險(無懼破產風險,敢於投入資本)、遠見(精準把握未來趨勢)、統率(高效管理企業,領導下屬成員)等……
不用講,這樣子的概括,有着豐富紮實的經驗基礎,因而乍一看,蠻有道理:要是木有創新意識,你如何創立企業呀?要是欠缺冒險精神,你怎麼敢把本錢掏出來吔?要是少了高瞻遠矚、洞察秋毫,你豈非干哪行賠哪行哦?要是匱乏統率能力,你又哪裡可能,玩得轉那麼些人麼?等等等等,云云云云。
可是哈,或許正因為,直接從經驗中提煉出來,缺少理性分析的緣故,這些因素似乎又有個,兩面不討好的特點:一方面只適用於,企業家中的某些特定成員,另一方面好像也適用於,非企業家的其他某些人,不是?
比方說,科研領域的某些領軍人物,勇於創新,敢於冒險,把握了科學發展的長期動向,從而帶領團隊成員,做出了可觀的成果,說不定趕早碰巧,還拿到了萬眾矚目的熱被窩獎,算不算很精神的企業家呢?答案要是否定的話,理由在哪呀?
再例如,某些既無創新、也不冒險、又缺遠見、還非統帥的經營者,簡簡單單地繼承了,祖傳的麵包房,不願擴大投資,拒絕僱傭別個,更不想花那個功夫,預測未來趨勢,只是和老婆孩子一起打理,平時留神聆聽,顧客的各種反饋,特別是不滿抱怨,就把幾個品種的麵包,做得遠近聞名、廣受歡迎,雖然木有大富大貴,遊艇灰機,卻也生意紅紅火火,生活蒸蒸日上,算不算很精神的企業家呢?答案要是否定的話,理由又在哪呀?
說白了,閣下要是拿着,有名大咖的那些個標準,生搬硬套,削足適履,非把這樣子的經營者,排除在企業家的名頭外,淺人有個瞎猜:您一定是位,更有名的風投人士,如同星探那樣子,眼珠子滴溜溜亂轉,人堆里到處瞎瞅,有木有誰,各方面看起來都像馬斯克,一旦找到了,就塞給他一大筆錢,讓他去闖蕩,然後自己坐等分紅提成,灰機遊艇,大貴大富。忒爽。
相比之下喲,俺老漢的瞎琢磨,就相當接地氣了,不玩玄的虛的,所以閃亮宣布:凡是以商品的生產、流通和銷售為內容,從事經營活動的人兒,不管在創新、冒險、遠見、統率方面,有木有強項,是不是出眾,以及最終成功了沒有,統統在市場經濟的語境中,扮演着企業家的實然角色。
說穿了,也只有這樣子界定了,企業家的實然角色,而不是憑藉,這樣那樣的應然偏好,謳歌讚美他們的,某些高大上品格,後面才能進一步,有理有據地反駁,那些污衊市場經濟,栽贓企業家,抹黑資本的論調,從而有說服力地完成,本系列的使命。要緊。
澄清了概念後,所謂的企業家精神,就能如同順水推舟那樣子,靠着理性的演繹,直接推出來咧:既然企業家的活兒,就是生產、流通和銷售,各種各樣的商品,他們的精氣神兒,肯定就得首先集中在了,消費者的需求上,理由不複雜:要是沒人買,閣下生產、流通和銷售的那些商品,即便您再精神、再能折騰,最後不還是產能過剩,庫存積壓,賣不出去,狗帶嗝屁麼?哀哉。
說破了,市場競爭中,特別重要的“商機”,不管分成了多少類型,實質一樣一樣滴:能把你經營的玩意兒,當成“商”品賣出去,從中拿到利潤的“機”會。至於教科書給出的文縐縐解釋:“需求與其滿足,在等等方面的不平衡”,翻成大白話,意思也是講:消費者的某些需求,還沒得到滿足,你能不能趕上趟,搶在別個之前,通過商業活動,先幫他們滿足了,從而讓他們口袋中的票子,如同潮水一般,涌到你的腰包里,嗯哼。
閣下肯定曰啦:企業家這樣子看重商機,關注消費者的需求,不還是想多賺點利潤,為自己謀好處麼?恭喜您了哦,親,說得太對了吔,否則他們就不再是“企業家”,應當改名“慈善人”咧。
然而呢,我們好像木有理由,因此就拒絕正視,他們為了達成這種益己的目的,所訴諸的那個關鍵工具:通過商品交換,滿足消費者得需求;不然的話,他們靠什麼,讓消費者口袋中的票子,如同潮水一般,涌到自己的腰包里啊?偷呢,還是搶吔?別迴避問題喲,親。
於是乎,如同另外許多人的成己欲一個樣,企業家成就自己身份的意欲志向,最終也是靠着,益己與益他相結合的途徑,得以實現的,只不過這種結合的具體內容,與其他身份比起來,有所區別,頗有特色罷了:他們是在市場經濟的交換行為中,通過向消費者提供,自己經營的商品,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特定益他途徑,來達成賺取鈔票、維持生計的益己目的,從而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了企業家的角色滴。
相比之下吧,社會生活中的其他身份,如教師、醫生、警察等,則是通過向學生傳授知識,給患者治療疾病,維持社會治安等,滿足其他人需求的另類益他途徑,來達成賺取鈔票、維持生計的益己目的滴,所以要是與企業家放一塊,至少在實然層面,可以借用一句名言:“革命分工不同,木有高低貴賤”,形容他們各自不同的所作所為,不是?
既然通過商品交換,滿足消費者需求,成了企業家之為企業家的要害,這個關鍵點自然就成了,他們的任何積極品格,能讓他們精神起來的核心內容:所謂“創新”,肯定不是指,藝術家鼓搗的,前無古人的鬼畫桃符,而只是指,企業家找到了,別個木有的新方法,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所謂“冒險”,無疑不是指,小年輕膽兒肥,不綁繩子就敢攀懸崖,而只是指,企業家無懼風險,願意通過後果不確定的投資創業,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謂“遠見”,顯然不是指,聖王們為人民服務,大搞前瞻性的頂層設計,而只是指,企業家敏銳地察覺到了,消費者的需求,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並設法超前性地予以滿足;所謂“統率”,當然也不是指,將帥們帶着隊伍,攻城略地大獲全勝,而只是指,企業家經營,消費者意欲的商品時,指揮若定,得心應手……
一言以蔽之哈:倘若離開了,滿足消費者需求,這個核心的內容,任何高大上的玩意兒,即便再有精神,也只能是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冒險家、做愛家,或別的什麼家滴,不會是企業家的;反過來呢,要是單在這一點上搞砸了,背離了消費者需求,任何上大高的勞什子,無論創新、冒險,還是遠見、統率,只會把很精神的企業家,逼到關門歇業,血本無歸,乃至跳樓尋死的沒精神地步。理性分析的穿透力量,就是醬紫剽悍,不服不行,嗯哼。
這個意思上講,當前中外學界,有關企業家精神的探討,如同它們圍繞市場經濟,以及經濟人的考察一個樣,似乎都有個,不怎麼接地氣的肋太軟:眼珠子滴溜溜亂轉,就是找不到要害在哪,只好盯着無關緊要的地方,使出吃奶的勁頭瞅,順便還把最要害的部位遮住了,仿佛生怕大夥,瞧見了似滴……
難怪左均思潮,對市場經濟大搞污名化,時間這樣子久了,對企業家即資本家的歧視仇恨,拉得這樣子深了,那麼多為他們辯護的自由主義者,照舊無可奈何,依然焦頭爛額,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