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科學烏托邦:我看饒毅建議
送交者: 坤哥 2002年03月10日05:27:0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一個自稱饒毅的等25人最近向上邊遞了個大意叫什麼“把握新世紀的歷史契機,發展中國的生命科學和技術”的摺子, “建議國家一次投資16億美元,建立國家生命科學和技術發展 基金”。看得出他們是很有點激情的,但我看不出這激情是為了如他們所說。


由於饒教授的建議侃的天上地下,這就引起了一些討論,既然是討論,自然各種看法都有,有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但應與心理是否陰暗無關。我本來以為搞科學的更理性些,不料在談到跟錢有關的事兒時,也跟一般人似的急。饒教授過早曝露了自己不容人質疑的學霸氣,話不中聽時,就說別人心理陰暗。不容人質疑的學霸氣正是在美的中國教授的通病,尤其當質疑人是中國人,或位子低於自己的其他人時。如此重大的事件,在資金匱乏的中國將挪用如此巨額的金額,其合理性是首先而且必須要討論的。討論範圍可大可小,但討論本身絕不僅僅是只與當權者的討價還價。奇怪的是饒教授不認為自己“有義務在非決策和專家評審過程以外接受答辯”。


生命科學的總體水平一般反映了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實力水平 (坐吃地下石油的國家不在此例),如美,日,德等。即便在這些國家,生命科學的發展也不是政府的單一行為,各類私人基金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著名的如Rockefeller,HHMI等。政府包辦的結果必然是效率低下,美國中國概不例外。如果人類基因組計劃由政府包辦,現在我們也只是聽說有這麼擋子事兒而已。饒教授建議中國政府包辦生命科學的發展20年,卻不管國庫中.有沒有這麼多銀子可花,提到16億美元時象說16億里拉那麼輕鬆。還說與新加坡比,“計劃中的投資也就不算太多”,夠酷。饒教授等25人的口氣着實唬人了些。雖說生命科學是一燒錢的行當,以眼下中國經濟的狀況是燒不 起饒教授提到的這把錢的。上千萬的工人下崗,上億萬的農民還沒有飽飯吃,饒教授等25人難道從沒聽說過嗎?真正關心中國科學的人應清楚中國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是什麼。中國需要的正是資金,不需要的是無謂消耗資金的人。饒教授等試圖告訴中國政府,他們的加盟便可提升中國生命科學的總體水平。但在我看來,當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實力水平不夠時,縱然樹了一二樣板,生命科學的總體水平也還是夠不上擋次的。


16億美元是100好多億人民幣吧。1986年由科學家和政 治家聯手推出的“863”計劃,涵蓋了7個領域的15 個主題項目。生物技術只是其中一個領域。對這樣一個面向21世紀 的中國戰略性高科技發展計劃,國家投資100億元也是咬了牙的,以求大致相對應於國家總體經濟實力水平。饒建議遠遠沒有涵蓋一個生物技術領域,半點戰略性高度都談不上,僅有的一點高度是幾個人在幾個狹窄課題中的 高度,卻叫出了有孛於國家總體經濟實力水平的天價,問題出在了哪?


饒教授等人的命門所在是缺乏國內的實驗室練過的經歷,所以說話不切要點。這25人有大半人從學校直接出去的,就是不省世事的書生那一類,在國內的實驗室連一天也沒呆過,難怪號不准脈。中國官場商場最常見的過場噱頭便是亮頭銜。饒教授等25人也玩這樣的噱頭,在饒建議中能碼上的都碼上了,好像有了在北美的頭銜就等於掌握了革命的真理,掌握了革命真理的就可以砍天價。不過在我看來, 懂一些基本實驗與有能力參與科學決策是倆碼子事。一份170頁的提議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東西,都在那兒自話自說,為自個兒的濫情幼稚所陶醉;一說科學就是生命科學,生命科學就是哥幾個手頭玩的那些活兒;宴席還沒開始,座次便已瓜分完畢,全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時下流行的說法是,在美國我干出過什麼我就能在中國干出什麼。但饒教授等人暗示說他們甚至能在中國干出在美國想乾沒干出過的什麼。中國的國情已反覆證明了這些說法的荒謬,所以說饒毅等25人並不明白中國的國情。從前王明等28個半布爾什維克就栽在了不明中國的國情上,以為照著俄國人的書搞革命就成,結果使紅軍蘇區全部淪陷。許多“海歸”歸國後弄不好一個實驗室,原因蓋在於此 。


但凡比賽便有身份確認的問題。我就不清楚這25人究竟算什麼,算運動員還是裁判?或又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天下沒有運動員兼裁判的比賽。此外,我知道這25人中是有美國公民的。不是說美國公民不可以愛中國,但中國的科學首先是中國人的事,美國公民應首先關心美國的科學。科學無國界,但國家有利益。如果中國公民不能代表美國人,坐了NIH及美國各科學機構的頭把交椅,指導美國科學的大方向,美國公民是否可以代表中國人,把持了中國各科學中心的主任,指導中國科學的大方向?這25位需要明白這點至關重大的原則,決計含糊不得。饒建議碼上了能碼上的大小頭銜,卻忽略了最不該忽略的資格原則,因此使這25位包括饒教授都成了身份不明的人,說明饒教授等人寫建議時是很不嚴肅的。


這25位身份不明的人用搞經濟特區的思路來搞科學,令人莞爾。似乎只要在中國圈出15方真空地段,拷貝15個他們在美國的實驗室,“建立15個全新的研究和開發中心的基地和設施建設”,中國的生命科學便與世界水平接軌了。其烏托邦式的構想本身已說明了建議人的發瘋。中國生命科學缺的是建築嗎?如果不能在中國已有的實驗室里做出活兒來,我就不明白這些人高明在那裡。自1958年以來我們就知道中國科學家裡誤國的比不誤國的多。


饒建議提出了打擂及讓賢的說法,好象又公又正。在美國混了幾天的,都有少林達摩堂中僧人的感覺,動不動要與人過招。出得少林寺來,個個作一派宗師狀,不把天下英雄放在眼裡。饒建議的高明之處在於依自己玩熟了的拳路來設立打擂的規則,先就使自己立於不敗的一方。饒建議不顧國家總體經濟實力水平,視國內已有的同仁單位於無物,起鬨搞重複設置,是為了要提升中國生物醫學的總體水平嗎?我看只能是以“建立15個全新的研究和開發中心”為名,將國內生物醫學界作了哥兒幾個的山寨。


饒教授等25人是很有錢的。有人猜測他們的研究經費年人均十萬美元,弄得饒教授很不高興,覺得自己被小瞧了。饒教授在這點上是誠實的,提議者在美國每年幾十萬美元的研究經費的確是有的。饒教授等25人不僅在美國很有錢,在中國也已是很有錢的主兒了。中國政府有沒有給過饒教授等25人錢?不僅給過,而且數目已經相當駭人。這之中在國內已拿到上百萬經費的不是一位二位,拿到上千萬的也是有的。但饒建議着意不提各位已在國內拿到手的經費,好象到手的銀錠是鋁錠。單從頭銜上看,這一干人都不是等閒之輩,大都在國內有一個以上的兼職。落單的這兒不提,咱們往扎了堆的上招呼。饒計劃中有包括饒教授在內的5位清華醫學院的教授。還有幾位在復旦大學謀了差的。我相信這都不是閒職,是有龐大的研究經費作支撐,並與自己的荷包,特批的住房掛了鈎的。清華醫學院,復旦的生物中心正是 饒教授提到的“全新的研究和開發中心的基地和設施”。但饒教授們忘性也忒大了些,剛才打掃新房子不幾天,兩邊都請了美國院士剪彩助興,熱鬧過好一陣子的,怎麼這廂又嚷嚷要錢,又要建新房子了?莫非各位是學基建出身的?各位上任也有些年頭了罷。清華醫學院,復旦生物系成了中國生物醫學界的龍頭老大了沒有?以各位作為通訊作者的世界級文章從中國這些地方出來了沒有?在這些人用這些對國內研究人員堪稱天文數字的經費,向人們證明他們能在中國作出世界級貢獻之前,我是不敢相信他們索要更慫人聽聞的錢是為了作更大的貢獻的。


這就引出了關於饒建議是否有圈錢之嫌的話題。就圈錢而言,饒建議並無什麼新的創意,不外往民族興衰上靠,強調捨我其誰,從美國來的玩的都是這一路子。最近的例子是,有一位冊封自己“基因皇后”,另一位管自己叫“小鋼筋”。饒教授們則自報段位為“帥才”。記得饒教授們是不屑與另二位為伍的,還曾出來主持過江湖正義的。但圈錢就是圈錢,“帥才”們什麼地方與另二位不同了?在我看來沒有什麼不同。定要劃分開來,也就是江湖歷煉不同而已。“基因皇后”和“小鋼筋”的學歷不夠正宗,“帥才”們的倒是貨真價實。“基因皇后”和“小鋼筋”因短了正規學歷一項,讓人揍得鼻青臉腫,迄今沒完。“帥才”們除了揍人過猛手有些生疼之外,暫且無事。沒學歷的“基因皇后”和“小鋼筋”圈錢直來直去,有學歷的“帥才”們圈錢欲說還羞。“基因皇后”和“小鋼筋”圈錢走的是民間一路,“帥才”們圈錢走的是宮廷一路。其實就圈錢而言,又有什麼不同了?不能說走宮廷的就要比走民間的高尚許多。一說圈錢,“帥才”們還挺委曲。面對質疑,有學歷的沒學歷的應對起來倒是驚人相似,從策略到用詞,無一不是避實就虛,顧左右而言它,先是慷慨激昂, 繼而作英勇就義的悲憤狀,仿佛天下人都負自己一大筆。圈錢不圈錢的問題其實不難鑑別:如果25人及其在國內的協作者只是建議建議,並不謀求建議中經費上的利益 (既不是運動員又不作裁判), 我還真願意相信其主觀上也許有那麼點兒高尚的意思。倘若25人(美國公民除外)要齊刷刷落葉歸根,抱效祖國,又另當別論。在那份170頁的提議中,25人對想象中的美元作了不少承偌,就不見一位承偌說自己拿了中國的錢之後要在中國干一年12個月的,有意無意神龍見首不見尾,卯定了要在美國做中國的科學中心主任,兩邊通吃,這是瀟灑嗎?這是厚黑。這錢圈得是不是太霸道了點?這25人是不是忒把自己當回事,忒不把中國的錢當回事了一點?


凡講投資必然涉及分紅,這個問題很嚴肅。饒教授等25人入主各自的美國院校時,當應簽過類似“效忠書”一類文件的。這些文件是有法律效力的,那就是該人任職該院校期間所取得的任何成果是屬於該院校的。萬一某一天當饒教授等25人一不小心作為通訊作者從中國方向帶出什麼世界級成果時,誰來向我們保證說這成果屬於中國?這不僅僅是一個有關忠誠的問題,也是一個有關法律的問題。不回答這個問題的任何提議者不可能是嚴肅認真的。雖然有一種可能是有關美國院校為了中美人民的友誼只聲稱一半的成果權,然而作為巨大且唯一投資方的中國政府買這個單嗎?腳踏兩隻船的遊戲在現代社會中是個危險的遊戲。玩危險的遊戲常常要吃官司的。而吃官司的遊戲絕不能提升中國生命科學的總體水平。


談良心太沉重。那就再談點希望。我希望這25人里已中國政府那兒拿了研究經費的主兒要自重,其碼應以對NSF,NIH grant 的態度來對待中國人民的血汗錢,是不是先做一點兒拿得上桌面的,而不是幾個低水平的重複工作來向中國人民交待了再議其它?


科學烏托邦,其實是另類腐敗。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