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揭開宇宙和生命的玄秘:20年300萬《道德經新論》網絡發布
送交者: maoxiaopu 2014年11月29日15:22:0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揭開宇宙和生命的玄秘——300萬字《道德經新論》網絡發布


何謂“道”?宇宙的起源、本根、歸宿;萬有的路向、原理、依准。

何謂“德”?眾生的本相、本質,生命的由來、根據。

何謂《道德經》?講述宇宙和生命的經典。


老子描述和講論的宇宙真相和生命真諦,是在“虛極靜篤”中直接“看到”的,不是通常以為的想象、虛構、思辨、推測。

老子的“虛極靜篤”與佛陀的深度禪定是一致不二的,兩人的生命論內容,在根本方面也完全一致。


宇宙和生命概述:

一、“道、象”、物質、循環生演

1,“道”是所有實物的始源、本根、歸宿,永恆存在、性徵不改。“道”實即立體蛛網狀的“象”網,處於反覆脹縮、永恆循環過程。在擴張階段是天體、萬物生出繁衍的階段,在收縮階段是天體、萬物消弭的階段。“象網”非常細微、高速振動、各向延伸、均勻分布。

2,所有微細實物,都不是點狀實心,而是閉合絲線樣式(類似於超弦理論中的弦段)。“道生一”的“一”就是穩定的象網“碎片”,“一”具有類似於自然界“電”(或磁)的性質,是電子的深層構造單位。也是後續所有生成物的基本結構單元。

3,宇宙是整體有序的,“象網”對一切事物均有牽拉作用,這類似於物理學的萬有引力(“象網”還有推拒作用,類似於虛構的萬有斥力)。“象網”和“一”均有電磁性,所以電磁作用是最基本的作用。牽拉和電磁都是象網或通過象網的,所以,“象網”包括“一”是秩序的根據,是“熵減”的由來。同時,物理學的四種相互作用(或者另外的分類)統一於“象網”,“象網”是大統一、終極統一之所在。換言之,大道就是終極統一、根本統一。

二、生命、“情、德”、反覆生滅
1,生命的本始老子稱作“情”,這是因為“情”能夠滋生情感、欲望。生命在其本始狀態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自我完足、不需要藉助於其他東西存在、活動。此時的基本特質是“無名無知、無欲無求”。

2,在宇宙開端中,存在無數的“情”,每個“情”在能力(潛能)、狀態等方面是等同的,唯一的區別是各自的“信”不同,憑藉着“信”(可以當成個體標識)可將每一個“情”區分開來。

3,當宇宙(大道、象網擴張)開始生演之後,“情”受到外境誘激,產生了情趣、願欲,從而有了逐取容攝外物的行為,於是生命機體開始出現了。隨着宇宙生衍的繼續和繁雜,生命機體的形態、機能也日趨複雜。

4,生命機體都有死亡,死亡是“情”與身體的分離。分離之後,身體成為單純的實物,“情”如果不再對外物有情趣欲求,那就復歸本來的狀態了,此即佛陀的涅槃解脫,也即老子1章的“常無欲,以觀(呈現)其眇”。如果繼續有欲望有情趣,那就會尋找合適的場所,再次組建機體。此即佛陀的輪迴流轉,也即老子1章的“常有欲,以觀其徼”。

5,具有欲望、情意的“情”,與原始本真的“情”相差很大,故老子另外起了個名字,這就是“德”,謂其能得(能夠容攝實物)、效仿(能夠依循大道和實物性理)、惠澤(養護滋育身體)。“德”是生命的本相、本質,是生命機體之所以具有生命現象的根據、憑靠,對身體有着“長育亭毒養覆”之能效。

6,“德”是人們常說的“心靈、精神、心性、靈魂”的本體、實體。在人生社會、交往相處中,人們的心性、氣質、行為、情感等,實則就是“德”的呈現、發揮,所以,倫理品德乃是“德”的外顯、顯相。


人生和社會概述:

1,“德(或情,下文並列使用)”和身體:

所有的生物(指有情生物)都是原本等同的“情、德”建成的身體,是“情、德”對外物外境具有情意欲望後,尋找合適的物質處境、逐取容攝外物,並予以組織調理的結果。身體是“情、德”的物質化顯相,也是“情、德”進一步展現自我的憑藉(比如各種情感情緒、意志欲望、感受體驗、認知思維等都需要通過身體來實現)。
“情、德”在身體中,具有兩類基本天能。一類是對身體的調養維護(為方便理解,無妨將“德”當成靈魂),一類是通過身體展示自我“情慾名觀(即情感情意、欲望意志、認知思維、感受體驗)”。前者通常無法知曉,後者就是人們熟知的心靈本能、精神活動。兩種天能本性具有一定的衝突,當心靈活動過繁過烈(情慾熾盛、大喜大悲等),必然影響“德、情”對身體的調養維護,使得身體活力生機和協作和洽出現障礙。

2,人生意義和追求:
身體的健康存活、“情慾名觀”的展現,是人生的根本意義、也是終極追求。簡單說,人活着就是“德身”(心身)和諧、安度一生。如何使得身體健康呢?首先,維繫身體的物質和處境正常和充裕。其次,上已述及,“情、德”的呈現活動和調養活動存在一定的衝突,因而,必須將呈現活動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再次,“情慾名觀”呈現活動過繁過烈,必定意味着人際相處中,衝突紛爭的頻繁激烈。這必然會對身體直接有損(間接的損害則是通過情緒等影響身體)。最後,人們追逐名利、貪圖享受,一方面會導致各種爭鬥,另一方面本就意味着大量的身心付出、身心疲累。所以,追逐和享受也需要限度。
所以,若要達到身心康泰、德身和諧,就需要採取一種老子所說的“中、和”之態,也就是“知止知足、恬淡超然、清靜無為、少私寡慾”等等,而這恰與大道性理等同或相近,所以,依道而行就是實現人生意義以及價值追求的坦途。

3,與道合同、復歸本初:

對有志於復歸本真、涅槃解脫者來說,正確的並且也是唯一的途徑,就是絕滅“情、欲”,即對外物外境沒有絲毫的依戀眷顧、欲求愛取。如此則不會攝取外物組建機體。對現世之人來說,就是內心深處達到無情無欲的境地。至於“虛極靜篤”和深度禪定,只是體證洞曉真相的方法,絕非解脫復歸的法門。當然,如能達到“虛極靜篤”,那麼更可堅定修行的信念決心,而且在修行實踐中不會出錯。

4,社會自發組織和被控組織:
人類早期沒有什麼人文創製,因而人類以純粹的天德自性生存活動、交往相處。這時會自發組成有序社會,該社會的秩序是良性的穩定的秩序,其中的每一個體之 “德”都醇厚信實、天真質樸。本書將此社會稱為天德社會(即老子的“上德”和“下德”社會)。但隨着人文創製的增進,天德漸趨嬗變異化,比如誠信變成虛偽狡詐、自然欲求變為宰制壓制、貪婪無度等。社會中也出現了強力者、智謀者,他們仗恃強勢和智謀,驅動別人實現自己的私利私慾,於是社會分層、等級形成、私有普遍、人各為己。這時的秩序就是被控秩序,社會組織則是被控組織,此時的秩序是惡性的、不穩定的。在老子這裡,精英人士,是社會趨向敗毀離亂的罪魁禍首。老子提出的社會改良,也是從精英人士入手。

5,知常明真、輔“自然”、不妄作:
老子的“常”和“自然”都是指本性、規律,是恆久普遍的自性機理。除了人類之外,自然界和植物動物都是根據自性機理、依從法則規律生存活、運演關聯,所以人類災難深重。老子的“不敢為、不妄作”、“自然”、“無為”,就是不要在本性規律之外妄自興作、肆意妄為,否則自招禍患、自遺其咎。人類的“常、自然”,除了身體本能之外,實際上就是心理秉性(“自然德性”、“天德自性”),而這可以通過“以身觀身”相互推得,可以通過內省體驗洞明通曉。需要注意,許多通常人們所說的人性、本性,實際上是後天處境引導塑造之果,比如自私、嫉妒、虛榮、虛偽、巧詐,以及利他、奉獻等等。關於人性、本性,詳見第三篇各章,尤其是老子德性論、老子心靈學、老子認知論等。


拙作《道德經新論》(副標題:揭開宇宙和生命的玄秘),全書計分九篇,共300萬字,歷經20年,已於日前完成。茲發布於網絡,供有興趣者參研、指正。

下載鏈接:
1,百度雲盤:http://pan.baidu.com/s/1kT9kXAR
2,天翼雲盤:http://cloud.189.cn/t/b6rumejUfIni
3,360雲盤:http://yunpan.cn/csdM5RZcTEHuf (提取碼:99a8)

三個網盤文件一致。下載後請對比
                             MD5值:7415C8E37A6D817477F27D8E562C5FEF
                             SHA1值:D7C79ED4B837B07DC24158E889DE3A9F4B614763
壓縮包中提供了三種文檔格式。第一是WORD版,第二是HTML版,第三是PDF版。閱讀時根據個人喜好。
壓縮包中另有檢索軟件等。

另可參考本人博客:http:///3178680977
                                http://mmkkjjmmxxpp.bokee.com/                              

著者聲明:
    1,著者並無出版之想,請勿為此費心。
    2,任何個人和團體,在非商業、非獲利前提下,可以任意複製、交流、引用,且無須徵得著者同意。
    3,歡迎各學科研究者、各行各業有興趣者,在本書基礎上深化研究。同時歡迎對本書的不足和錯謬之處予以指正、修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在美肯定他人的個體更容易適應環境。
2013: 內部購買力是怎樣被破壞的
2012: 當年的知青民辦教師給她學生的一封信
2012: 一滴反射陽光,細微之處見未來,為國捐
2011: What is the core value of
2011: 聖經里怎樣論及生命?(七)
2010: 國家地理鏡頭下的朝鮮(ZT)
2010: 《新京報》:“肖氏反射弧”何以國際領
2009: 創造還是進化?
2009: aa881:從中國學生不會玩“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