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父母:當孩子面臨傷痛 |
送交者: 楊虹萬維博客 2015年05月27日10:46:5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在過去的幾周里,我為失去我心愛的小貓咪咪悲痛難忍。而我要準備迎接珠珠從中國來西雅圖參加夏令營。今年七歲的珠珠,是朋友的孩子,每年到我這裡過夏天,我們視珠珠為我們的小女兒。珠珠跟咪咪感情很深,就在前幾天,她還告訴她爸爸,她夢見咪咪了,她好想咪咪。我知道,珠珠將面臨失去一個好朋友、好夥伴的傷痛。而我必須做好準備,幫助珠珠度過這個困難的時期。於是,我決定接受心理輔導。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去世、其他親近的人離世,比如祖父母、兄弟姐妹、小夥伴、寵物等等,包括父母離婚、分居、很多意外事件的發生,都造成對孩子的傷痛。我的一位美國朋友用他們家的舊車折算,換了一輛新車。朋友要把舊車開走的時候,他五歲的孩子坐在車裡嚎啕大哭,兩隻小手死死地抓住前排的座位後背不鬆手。那情景過了多少年我還記得。所幸朋友夫婦懂得如何幫助孩子梳理傷痛的情感。
為什麼不能忽視孩子的傷痛情感?很簡單,孩子從小學會如何應對傷痛的情感,情感發育是健康的,大腦的情感線路結構是正常的;將來孩子長大了,遇到同樣的事件,孩子就懂得傷痛是必須承受的情感,雖然可怕,但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孩子懂得如何健康的應對傷痛的情感。
所以,如果父母想要養育一個情感健康、幸福的孩子,那就必須懂得如何幫助孩子處理傷痛的情感。而孩子的傷痛過程,跟成人是不一樣的。他們不僅悲傷,他們而且害怕。每一個孩子對傷痛的體驗和表現傷痛的方式也不一樣。有一個在美國九一一事件中失去丈夫的母親說,她的女兒有極大的克制力,一點也沒有表現出悲傷,也不願意與人交談。他的兒子不停地大哭,不斷地需要母親的安慰,而且表現出憤怒。另外一個兒子則完全表現出像個沒事的樣子,誰問他對失去父親有何感受,他都會回答:沒事,我很好。然後就走開的。其實這種否認的態度如何得不到解決,對這個孩子的發展十分不利。
美國各個地方都有專為孩子設立的“傷痛營地”。這種營地不分季節,給失去父親或者母親、兄弟姐妹、寵物、小夥伴等遭遇傷痛的孩子,按照年齡的不同,提供一個支持性的療傷項目和環境。在這個營地里,專業輔導人員和受過訓練的義工,透過心理輔導、集體分享傷痛經歷、學習表達情感等其他活動,幫助孩子得到醫治和成長。
我的另一對美國朋友夫婦,有十個孩子孩子,唯一的兒子十八歲那年在伊拉克戰場上喪生。做母親的一下子瘦成皮包骨,而父親則差一點用槍結束自己的性命。但是,他們都選擇了接受專業輔導,並透過專業輔導來幫助失去兄弟的一群孩子度過傷痛。
我的心理輔導師也是我以前的實習老師。但在這個時候,我不再是作為心理輔導師,面對一個當事人。我自己處在失去咪咪的傷痛之中,我需要對應自己的傷痛情緒,同時我必須誠實地告訴珠珠,我們都失去了咪咪,要安撫珠珠將要面臨的傷痛。像那位失去丈夫的母親和失去兒子的朋友夫婦一樣,在孩子面臨傷痛時,不是忽視,而是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幫助孩子們健康地度過這段非凡的時期,我選擇找一個教練,來輔導並指導我幫助小珠珠度過失去了咪咪的傷痛。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會遭遇傷痛。而且人的傷痛只能越來越多。我希望珠珠將來能夠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不論生活中遭遇怎樣的傷痛,她都能夠做一個不怕哭、也不懼笑的,幸福的、可愛的、有責任心的人;有能力在傷痛里生出堅強、喜樂和愛心的人。這是每一個做父母的責任。
楊虹:心理輔導學博士、心理輔導師。曾任西雅圖西華報、華聲報專欄作家。新浪網教育頻道國際學校駐站作者。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3: | 我的新表達-談條件結論 | |
2013: | 在美國教歷史不用擔心“不愛國”帽子 | |
2012: | 一滴水:參加女兒的哈佛畢業典禮(組圖 | |
2012: | 上海人真的很不夠意思。丫的當事的比見 | |
2011: | “轉基因”終於翻車了,“卑賤者”終於 | |
2011: | Generosity and Enorsity | |
2010: | 韓國人是不是最會忽悠的民族? | |
2010: | 世無英雄——目擊耶魯給小布什頒發榮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