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高爾礎:“中文”或“英語”
送交者: 高爾礎 2015年09月28日19:08:2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據了解,世界上一些民族,很長時間以來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其後來的文字或為直接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或在其他民族文字的基礎上再創造而成。從一般常識而論,語言大概先於文字出現。若極端一點,也可以說有些動物也有語言,如“流鶯啼囀”、“狂犬吠日”之類,而它們顯然沒有自己的“文字”。另外據現代漢語的一般說法,“語言”與“文字”為兩件事物,合稱為“語言文字”,簡稱為“語文”。語言是用來聽和說的,文字是用來讀和寫的,通常不能反過來。早年學過一點英文,注意到在英文中對某類事務的表達較複雜,而中文對應的詞較少,翻譯起來麻煩。例如中文裡對車的描述較英文簡單,似乎早期只有一個“車”要用“馬車”、“自行車” 汽車”、“火車”才能把英文的各種“車”翻譯過來,而英文的馬車、自行汽車、火車等名詞似乎來源各異,之間無關聯。相信英文好的朋友能舉出更多“一中”對“多英”的例子來。當然也有很多情形是“一英”對“多中”,而最容易想到的就是“Chinese”這個詞了。除了譯為中國人華人”、 或“中華”之外,還根據上下文譯為中文漢語。但若確指漢語語言,則應說“Oral Chinese”;若指中文文字,則應是“Written Chinese”,英文里並沒有分別對應中文漢語的不同單詞。另一個能馬上想到的“一英”對“多中”的詞是“English”這一單詞,根據上下文的不同,對應的中文可以是“英國人”或“英格蘭人”,也可以是“英語”或“英文”。現代漢語或中文的一般用法應該是,某人聽或說的是“英語”,讀或寫的是“英文”。

前幾天的新聞報道說,中國國家主席夫人在聯合國全程用英文講演”。竊以為寫此報道的記者及發此新聞的編輯應遵循現代漢語的規範,將英文講演”改為英語講演”為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過了這麼多年,再讀這個還是很有意義
2013: An Open Letter to MIT Alumni
2013: 慕容青草:為什麼和如何批海德格爾?
2012: 華裔歸華裔,國籍歸國籍
2012: PISA 2009 主要國家與地區排名
2011: 物理評論快報實驗報道:光速不變原理不
2011: Selection of Math ShawPrize?
2010: 再貼一遍科學雜誌對所謂方舟子抄襲的指
2010: 從方肖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