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徐罡:呼應耶魯教授談中國教育
送交者: 徐罡博士 2015年10月21日10:53:4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一周前,耶魯管理學院陳志武教授有篇文章見諸網絡:“耶魯華裔教授痛心:中國教育只能培養最低端勞動力”。4年多前,暨2011610日,我應國內一家網站之約,以特約嘉賓身份,發布過一個系列,比較中美教育;其中三篇,又以“美國名牌大學偏愛理科優秀的中國文科生”的題目,合成一篇;這組文章當時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其觀點和陳志武教授的文章正好不謀而同。陳教授從家長和現代商業社會對人才期望的角度比較中美教育,而我當時則從高考指揮棒的角度談古論中,異曲同工,頗多互補。今天把舊文翻出重貼,對陳教授做個呼應和支持。

陳教授學人身份,說話謹慎,開場白第一句就是“我不是研究教育的專家”,但陳教授學人性情,談到國內社會科學的水準,“實際上,如果按照我女兒她們在小學四年級就學到的科學方法標準去判斷,國內經濟學以及其它社會科學類學報上發表的許多論文,都沒法及格,”讓國內很多社會科學的學者,情何以堪。

其實,談論教育,倒不一定非要“專家”。教育和物理化學不同:在後者,一個人如果不擺弄一般人接觸不到的儀器試劑,成不了專家、沒有資格說話的;但教育是每個人都親身經歷並實踐的東西,誰都有資格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見解。陳教授的同仁虎媽蔡美兒,出書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又把兩個女兒送進哈佛,雖然她不是教育學的教授,卻把教育及美國教育系統吃透了,她的理論水平和動手能力,又豈是一般教育學“專家”所能望其項背的?當我看到國內一些“專家”對虎媽的評論,心裡只有一個字:逗!

2011年,我在這篇文章里,呼籲取消文理分班。3年半後,國內高考取消文理分科。我還沒有自戀到這個程度,以為是我的這篇文章,導致了這個變革:這種事明擺着,遲早要發生的。讓我欣慰的,是我的觀點,和社會發展合拍。當然,國內文理分科取消後,還有不少關鍵脈絡要打通,方能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

與這篇文章有關的另一個變化,是明年開始的新版SAT對作文出題模式及要求做了調整修改。這點,倒不算太大的變化:申請美國大學還是要作文的;這些作文,還是有字數限制和套路的,包括對價值觀的要求。

或許,就我自己而言,變化卻是,我再也寫不出4年多前的那份浪漫了。

美國名牌大學偏愛理科優秀的中國文科生

2011610

.美國素質教育:以文為主,文理平衡

2011年,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一位女孩被哈佛大學錄取,她初中時理科優秀,高中是文科生。

2010年,有報道, 成都外國語學校的一位文科生被哈佛大學錄取,他的數學成績在全年級名列前茅,高中時參加過昆蟲的生態學研究,並成為國際論文的作者。

2010年,北京理科高考狀元申請美國11所頂尖名校,全軍覆沒,一時輿論譁然。

更早的時候,在一次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招生面試中,一位中國奧數獲獎選手慘遭淘汰…

毋須更多的事例,這些個案表明:美國名牌大學偏愛理科優秀的中國文科生,或者說,美國名牌大學,喜歡人文功底厚實,文理平衡發展的學生。

這和美國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有關。美國的中學教育是素質教育,其核心課程,包括英語、數學、歷史,一門外語和一門科學課程;其它的課程,如社會學和藝術,也占用了學生的相當時間。美國高中的數理化課程,內容比中國的淺。對美國的中學教育做簡單概括,就是以文為主,文理平衡。

通過大量的人文課程,美國中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建立人文情懷、公民意識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美國文理平衡的素質教育,一直延伸到大學本科,這反映在文理學院的繁榮上;在最頂尖的綜合性大學,本科教育的核心也是文理教育,而不是職業教育。很多中國高中生想到美國讀商科,但很多學生和家長並不了解的是:商科傳統上是研究生職業教育,美國最頂尖的大學,雖有實力強大的商學院,但大多數並不提供本科商科教育。2011年《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排名前二十的綜合性大學,僅六所設有本科商科;8所常春藤大學裡,僅一所設有本科商科:

Ranking and business schools.png

美國文理平衡的素質教育,培養了眾多具備傑出領袖才能的社會精英。1989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Harold Eliot Varmus博士可以說是代表人物。Harold Eliot Varmus博士應美國總統奧巴馬之邀,目前擔任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所長,之前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紐約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院長。他是1961年安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的英語專業學士,1962年哈佛大學的英語專業碩士,1966年哥倫比亞大學的醫學博士。

.鬱郁乎文哉,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素質教育異曲同工

以文為主、文理平衡的教育理念,也隱藏在中國的傳統教育實踐里。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以文取士,引導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在文學、歷史、倫理、典制,修辭等方面有較高修養的社會精英,他們成為維持國家運作的中堅力量。

不少人將科舉考試的“以文取士”,誤解成以“文學”取士。其實,科舉考試制度鼓勵的,是文經史哲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和表達,即“文以載道”;而對考試文體和格式的限制,有邏輯修辭的成分,有“理”的成分。事實上,一些文情縱肆但邏輯欠缺的純“文科生”,往往為科舉考試所淘汰。

科舉制度選拔的人才,不少具備很強的科學思辨能力。

蘇軾是代表人物。

我曾撰寫過一篇評論文章,《惠崇春江晚景: 一篇優秀的科學論文》,對蘇軾的詩作《惠崇春江晚景》做了分析,推崇其蘊含的現代科學演繹方法。蘇軾的另一首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則是立體幾何和透視學的文學表述。而蘇軾和王安石PK的軼聞,無論真假,反映了科舉出身的士人,具備對自然科學的求真態度。

傳說,有一天蘇軾去拜訪王安石,看見王安石的一首詩《詠菊》:“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沒有見過菊花凋落,認為王安石錯了,就在王安石的詩句下面,題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說於詩人仔細吟”。王安石回家後見到蘇軾的題句,不以為然,並引用《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堅持自己的觀察

這段傳說,旁證了當時學士之間存在着切磋求真,尊重常識和自然規律的風氣。

蘇軾和王安石都是文壇領袖,他們的作品都是學生學習模仿的範文。蘇軾當過考官,王安石變法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改革科舉制度、倡導文經史哲的綜合素質和經世致用的理念。有他們做榜樣和“高考”指揮棒,當時中國的教育實踐,主流會如何?

明朝開創的八股文,更將以文為主,文理平衡的教育實踐,發揮到了極致。八股文的格式規定,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周密的邏輯及數學概念、以及蔚然大氣的修辭表達能力;而八股文的代聖人立言,也考核了價值觀和人文情懷。有趣的是,八股文的出題方式和美國申請大學的標準化考試SAT的作文出題方式如出一轍:

八股文的考試題目示例: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洪武乙丑暨1385年,題目引自《論語•季氏》)。

美國的申請大學考試SAT的作文題目示例: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19世紀美國著名詩人和教育家)說:“時間有一個最後審判日的本子,它的上面不停記錄着一些傑出的名字。但是,就像經常會有一個新名字被記下,老的名字會經常消失。只有幾個名字,作為照明燈下的人物,永遠不會被擦掉”。有些英雄會被永遠記住嗎,或者,所有的英雄都註定會在某一天被遺忘嗎?請就此寫一篇作文,解釋你的看法。

美國的SAT作文題目,引用的是名言,常識和智慧,而八股文的題目,摘自代表儒家智慧和理念的《四書》《五經》,兩者相通。在作文的寫作技巧上,都要求旁徵博引但又精煉嚴密。

比較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兩者都對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價值觀有要求,並且建立了一套考核機制。中國科舉制度初選勝出的優秀者,要過殿試一關,這和哈佛等頂尖名校在作出最後錄取決定前,要面試學生,有異曲同工之妙。學生平時的修養和價值觀的表現,在科舉制度里,也受到重視。

著名例子就是柳永。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傑出詞人,因為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被宋仁宗批評:“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從此在科場被打入冷宮。

柳永風流頹廢,藐視制度,放在今天,如果他申請哈佛大學本科,也必然會被拒絕。

站在大洋西岸,居美國二十年,驀然回首,我看到現代美國和傳統中國,更多的是相通。


.國內高中文理分班教育,該終止了!

吳昌碩是誰?一位上海籍的大一學生一臉茫然。 上海籍學生不知道吳昌碩,實在說不過去!

但不少對中國文化有興趣的美國人卻知道他是誰。波士頓美術館進入中國展廳的樓道上方,一直懸掛着他送給波士頓美術館的題匾“與古為徒”:他代表了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一個巔峰。

去年,和幾家上海朋友一起約好在飯店吃飯,最後到達的是一位朋友的女兒,剛從學校考完試回來。高二的學生,身體單薄,一臉憔悴,哪像花季少女?她家的經濟條件很不錯,拐彎抹角問她,回答說學校功課很重,周末還要上幾個班,累得很。

一方面,中國學生忙得很,另一方面,中國學生的知識結構卻非常單薄,中國學生的人格發育有很多問題。國內的升學制度和與此相應的文理科分班教育,值得反省。

在現今以高考分數為唯一或最重要標準的應試教育里,學校,家長和學生都陷入了一種病態的情結:十年寒窗, 就為了應對最後幾天的考場檢驗。學生為了能在高考中出人頭地,學校為了保證其升學記錄或“教學質量”,大家一起形成了一種默契,只學高考要考的內容,反覆練習,爭取在高考中有最佳表現!

高中文理分班教育以及它的強化,迎合了這種情結。

應該說,文理分班教育,在一定歷史時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中國近代,在科學方面落後於世界。在國家底子薄的情況下,按照學生的天賦和師資力量,對學生分門別類,有利於多快好省地培養人才,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

但這種初衷,建立在計劃經濟的前提下:學生只是社會流水線上指定的一個螺絲釘,只需要學會一技之長,國家負責接收教育產品,保證使用。

發展到今天,這個前提已經喪失。國內人才培養的模式,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挑戰。

君不見,一些被刻意培養的理科神童,到了美國,水土不服,諸事不順。

君不見,一些國內最著名中學的理科生,申請美國名校,一個接一個被拒。

君不見,國內很多大學生,畢業意味着失業,為什麼他們不被國內企業認可?

君不見,一些在國內受過很高教育的成功人士,到美國參觀訪問談生意,遇到真正的美國人,卻經常受氣被冷待?

文理分班教育的實質是重理輕文,但在市場經濟里,幾乎所有的工作,要做得好,都需要和人打交道,都需要人文修養。

國內高中的理科生,天資都不差,很多人小時候也都興趣廣泛。但不少學生進入理科班後,陷入了和同學在數理化上較勁的氣氛,對人文學科的學習,不再主動,不再重視,而缺乏人文薰陶的後果,就是缺少大氣,上不了台面,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蒼白貧血的病人。名牌中學有的數理化成績優異的學生,還存在着嚴重的心理偏差,極端自我,非常陰暗,缺乏對社會對別人的尊重;他們往往自我感覺很好,也被學校的老師呵護着,但看在別人眼裡,卻是歪瓜裂棗一個。

其實,中學生應該有時間增強人文修養的。現在有的名牌高中理科,第一年就把教學大綱的三年學習內容全部教完了,剩下的兩年,就是複習炒陳飯,如果加上初中考高中的一年複習時間,6年裡,有的學生有三年不是在學習新的知識和概念,只是機械重複地學習解題技巧!

勻一些時間給孩子,讓他們多讀一些好的小說,多讀一些歷史;勻一些時間給孩子,讓他們學一點攝影而不是只會用手機簡單拍照;勻一些時間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尋找資料,完成一些人文小課題的研究。

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祝願國內的學生文理平衡發展,鬱郁乎文哉。

0%(0)
0%(0)
  好文章啊!  /無內容 - fangbin 11/26/15 (443)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我們還能活多久:氣候變化十年內或破壞
2012: 孔慶東看不看?紅衛兵掃蕩孔廟全過程(
2012: 僑辦官畏民如虎海濤遇空城
2011: 遭阿瞞不是學物理的,但是那篇關於雙生
2011: 再談資本異化人性的問題
2010: 美國教授制度比中國高校職稱制度的優越
2010: 這段文字也許是肖方交惡的原始記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