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創造1美元的GNP,其能耗相當於德國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國的2.1倍,印度的1.65倍。當前,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只相當於美國的1/12,日本的1/11。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推出的《200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在充分肯定近10年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分析和評價出了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在國際上的地位。這份報告依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開發研究院2000年度的《國際競爭報告》中的數字得出結論:中國的科技競爭力的排名繼1999年大幅下降12位後,2000年排名又下滑3位,列第28位;中國的國際競爭力總體排名也比1999年的29位下降2位,被列為31位。從整體水平看,中國科技落後於美國、英國等世界先進水平15~20年左右。
專家指出:近10年來,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的結構極不合理。在西方發達國家,科研開發的主體是企業,但是我國的企業一直沒有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對創新的有效需求不足。1998年我國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僅占全國此項經費總投入的14.7%,政府為44.28%;1998年全國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是12897億元,其中,企業資金是4025億元,只占費用的31.21%。而在多數市場經濟成熟的國家,企業的科技活動投入要占全國的70~80%,兩者相差甚遠。
我國的人均科研開發(R&D)活動經費約為1萬美元,在12個大國中,列倒數第2位,僅高於俄羅斯聯邦;同樣是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卻大約是我國的2倍。而我國從事R&D活動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千人發表的論文數僅11篇,在12個國家中排最後一位。1995年平均每10萬國民擁有的有效專利件數,中國為2件,而美國為42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