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117.證道之近緣與遠緣
送交者: 小百合 2016年01月12日07:12:2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117. 證道之近緣與遠緣 --正莉老師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今天要講《大乘起信論》卷1 馬鳴菩薩開示說:【此緣有二:一、近緣,速得菩提故。二、遠緣,久遠方得故。此二差別復各二種:一、增行緣, 二、入道緣。】(《大乘起信論》卷1)意思是說,差別緣有兩大類:第一,近緣,表示可以迅速地證得佛菩提。第二,遠緣,表示還要經過很長遠的時間,才能證 得佛菩提。近緣與遠緣又各有兩種差別緣:第一,增行緣,第二,入道緣。什麼是近緣?譬如進入正法道場之後,可以迅速地證得佛菩提;證得佛菩提時,同時也證 得解脫道斷我見、斷三縛結的功德,叫作近緣。什麼是遠緣?譬如進入正法道場已經很多年,佛菩提的修證都還沒有成果就離開,這樣進入寶山卻空手而回,叫作遠 緣,表示還要經過很長遠的時間,才能證得佛菩提。

近緣與遠緣,又各有增行緣與入道緣的差別。什麼是近緣的增行緣?譬如接觸到了義正法之前,聽聞過某些善知識開示,或讀過某些經論開示,說菩薩於聞所未聞法 能不恐懼害怕,於聞所未聞大乘方廣經典、般若諸經,能信受奉行而不誹謗,已經有了正知見,後來聽到真善知識開示如來藏妙法,和以前從諸方道場那裡聽來的大 不相同時,不會生起煩惱,也不會害怕,反而覺得很有道理,我去學看看,這樣不畏懼深妙法,不畏懼聞所未聞法就進來修學,表示已經有了增行緣,這一世可以證 得佛菩提的增行緣已經增修過了。

又譬如,還沒有接觸到了義正法之前,就已經很努力護持三寶,每天祈求佛菩薩指引能遇到了義正法,雖然所護持的那些道場只是表相的佛法道場,並不是了義正法 道場,但是表相的佛法道場也是佛教,除非它有破壞或抵制了義正法的弘傳,或以外道法取代佛法。正因為他已經努力護持三寶,終於緣熟了,佛菩薩就安排某個因 緣,讓他遇到了了義正法,遇到之後,由於善根、福德與智慧都具足了,能分別正法與邪法、能分別了義正法與相似佛法的差異,就毅然決定進來了義正法道場修 行。進來之後很努力地護持正法,這就是努力在修增行緣,接着很快就明心開悟,乃至眼見佛性。

什麼是入道緣呢?是說共修期間,不論颳風或下雨、大熱天或寒流,都會來上課,上課時對於親教師所講的能夠好好地聽聞薰習,回家之後再用心地思維整理,這就 是努力在修入道緣。入道就是見道,就是明心開悟,明心開悟之後,就可以進入內門廣修菩薩行,成為實義菩薩。但是有了入道緣,認真修行就一定能見道嗎?那也 不見得!還要看他的入道緣是近緣?還是遠緣?如果入道緣是近緣,表示證悟佛菩提的因緣都具足了,只要再一些見道的增行就可以見道。也就是說,有了近緣的入 道緣,就已經具足增行緣,所以不悟也難。如果是遠緣,表示過去世所應該作的增行緣還沒有具足,所以入道的因緣必須久遠才能證得。

同樣地 ,遠緣裡面也有增行緣與入道緣的差別,遠緣就是還不具足見道的條件,見道的時間會往後拖久一點,叫作遠緣。但是有的人由於增行緣的關係,得到了薰習的因 緣,於是就有了悟道的因緣。如果沒有增行,就得不到薰習了義正法、薰習佛菩提道的因緣,乃至想要薰習二乘菩提的因緣都沒有。譬如有的道場在教大家要保持覺 醒,要覺知了了地保持覺醒而一念不生,不可以昏沉而斷掉覺醒性;其實這些都落在意識覺知心上,也就是還沒有斷我見,連二乘菩提的增行緣都尚未完成,尚未具 足二乘解脫道的見道近緣,所以他們還要再作許多的增行,單單靠這一世的增行,不一定就能獲得解脫道的近緣,當然更不可能獲得佛菩提道的近緣。所以如何去作 增行,並且確定所作的那些增行,一定能得到解脫道或佛菩提道證悟的近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如何才能讓自己的證道因緣早日成熟呢?有五個基本條件:

第一,信力。《華嚴經》卷14開示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4)信是一切善法的根源,也是進入佛法大海的根本。 學佛必須先對三寶具足信心,相信三寶功德不可思議,才會以歡喜心來學佛,所以《華嚴經》卷14接着說:【信能歡喜入佛法,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 地。】(《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4)如何才能具足信力呢?信力的成就,必須從過去無量世以來對三寶的護持,以及對佛法所薰習培養起來的善根、福德,才能具 足信力。信力不足的人,當他一看到明心見性,就會想:哪有可能?那是大菩薩的事,我不可能啦!有的人甚至想:你們恐怕是大妄語。他根本不敢相信末 法時代也有人能開悟,更不敢相信自己也能開悟,那麼他就沒有證悟的因緣了,所以信力很重要。

第二,定力。如果定力不夠,意識心還很粗糙,想要找到行相很微細的第八識如來藏就很困難了,所以說第二個條件要有定力。鍛煉定力的方法是什麼呢?是不是盤 腿打坐?不是的!盤腿打坐是靜中的定力,參禪要的是動中的定力。什麼方法可以鍛煉動中的定力呢?正覺所弘傳的無相念佛,正是最好的方法,不但大乘法的見道 須要定力,二乘法的見道斷我見也要有基本定力,如果沒有基本定力,縱然講了一大堆,不過泛泛之談,聽了也只是佛法的知識,知識層面知道——我是虛假的,但 是對解脫無法產生實際作用。有了基本定力,再來作五陰十八界虛妄的觀行,這樣才能跟解脫境界相應,才能真實的斷我見證初果。

第三,慧力。如果定力很好,可是慧力不夠,也是無法明心開悟。那要如何增長慧力呢?除了過去世的薰習以外,還要加上今生跟隨真善知識薰習第一義諦正知見, 這樣慧力才能增長。定力與慧力是互相莊嚴的,當定力提升上來時,慧力也會跟着上來,當慧力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定力也會跟着上來,所以定力與慧力的莊嚴,是 否已經圓滿了,這個很重要。成佛之道五十二個階位的每一個階位中所應該有的定力與慧力都具足了,才能夠說這個階位的莊嚴已經圓滿了,然後才能再進而邁向上 一個階位。

第四,福德。明心開悟是菩薩的根本大法,是大乘菩薩道的入道之法,大乘法見道這一關過了,才算是進入內門開始修大乘法,那麼想要在大乘法中見道,就必須具 備證得大乘法的福德因緣,也就是說他必須是一個菩薩,必須具足當菩薩的條件,那就是要廣修菩薩六度萬行。但六度必須是平等修集,如果不能平等修集,想要見 道就有困難。

第五,消除慢心。如果慢心無法消除,就不會信受真善知識所講的知見與方法,就不會依照真善知識所說的理路,一步一步地付諸實行,那就無法突破見道上的障礙。

以上略說大乘證道的五個條件,往世學佛晚的人,必須修集增行緣很多劫以後,才能具足證道因緣,才能轉遠緣成為近緣。也就是說,證悟的條件還不成熟,或者因 為福藏還不夠,或者因為薰習般若、薰習正知見的時劫還很短,還沒有足夠的信力,還必須修學整整十劫或一萬大劫的正知見,才能具足見道的入道緣,所以是遠 緣。有的人性障輕微,信根與慧根淳熟,只要一劫的正知見薰習,他的信力就成熟了,就是近緣,這就是過去無量世以來的薰習差別不等,所產生的不同現象。

至於入道緣,如果是近緣,也許一世、兩世親近了義正法就可以證悟了,雖然過去世薰習佛法以來,還不是很長久的時間,但是本身希求出離的種子早已經存在,種 子已經發芽了,雖然有的人他的出離心是在外道修學而發起的,並不是真正在佛道修學的,但是種子已經出現了,所以聽到人家講真正的解脫道時就很容易相應,因 為能夠相應的緣故,所以作了一部分的增行緣以後,就具備了近緣。由於接觸到真正解脫道正法的緣故,就有了入道緣,在這一世的薰習與修行過程中,就證得了解 脫道斷我見、斷三縛結的功德。佛菩提道的修學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是近緣的話,自然在這一世能夠明心見性,乃至入地都有可能;如果是遠緣,可能這一世連破 參都作不到,所以每個人的因緣差別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接下來要介紹平等緣。《大乘起信論》卷1,馬鳴菩薩開示說:【平等緣者,謂一切諸佛及諸菩薩,以平等智慧、平等志願,普欲拔濟一切眾生,任運相續常無斷 絕。】(《大乘起信論》卷1)意思是說,一切諸佛菩薩用平等智慧與平等志願,普遍地想要拔濟一切眾生;這種平等智慧與平等志願,都是持續地存在諸佛菩薩心 中不曾斷絕過。什麼是平等智慧與平等志願呢?是說以無分別智為目標來度眾生,這就是平等智慧與平等志願。什麼是無分別智?是說以能分別的意識覺知心去參 禪,去證得本來就在的無分別心第八識如來藏;由於證得這個無分別心第八識如來藏,了知法界實相無分別的正理,因此發起般若智慧,叫作有分別的意識覺知心具 有無分別智。

證得無分別智之後,本來會分別的意識覺知心仍然是有分別性,不因為證得無分別性的如來藏,就讓自己變成不能分別的石頭、木塊,這才是真正的證 得無分別智。假使證得無分別智之後,意識覺知心就變成無分別性,那麼請問:明心開悟之後,那要如何回家呢?連回家的路都不認得了,回到家裡又如何分別父母 或兒女呢?那不就變成傻瓜呆了嗎?所以明心開悟證得無分別智之後,不妨意識覺知心自己照樣有分別,不妨所證得的第八識如來藏照樣無分別,兩者同時存在,這 樣才是有了無分別、也有了智慧。

所以諸佛菩薩以平等智慧——也就是以無分別智,普遍地拔濟一切眾生;這並不是說諸佛菩薩都好像木頭人,不管誰來了也不加以分別各人的因緣是否適合,就同樣 地叫他們證悟。也就是說,菩薩雖然要以平等的智慧廣度眾生,卻要以分別心去觀察眾生,觀察他是否有見道的因緣;如果他有入道的因緣,還要觀察他的入道因緣 是近緣還是遠緣,所以平等緣屬於諸佛菩薩。因為諸佛菩薩必須以平等智慧來觀察一切眾生,針對不同眾生給予不同層次的法。

也就是說,眾生的真實心如來藏是平 等的,所證悟的無分別智也是平等;因為體性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平等性之中卻有種種的差別緣,諸佛菩薩得要以平等智慧、用分別心去分別觀察眾生。所以諸佛菩 薩的平等智慧,並不是像石頭、木塊那樣都不分別。什麼是平等志願呢?是說諸佛菩薩度眾生時,以平等智慧為根本,然後生起平等的志向與平等的願力。什麼是平 等的志向?是說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一視同仁,有教無類,所以諸佛菩薩度眾生時,不舍一切眾生,不論什麼樣的人都不會放棄,除非彼此的緣還不具足,暫時先把 他擱置,但是未來有機會,還是會回頭來度他,所以正覺的清淡門風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不念名聞衣食,不貪功德利益

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CN/a/a12/2996-a12-cn117

                                         qi xin.jp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hare :為什麼要做一個哲學家?
2015: 江西醫學院幾戶老知識分子家庭往事
2014: 思想與哲學(10) - “山寨”= 低級動物
2014: 我們的孩子真是越來越聰明了嗎?
2013: 南方報系和新京報全玩完!
2013: 算術基本定理與黎曼zeta函數
2012: 意約與紫荊棘鳥談文學的社會功效
2012: 天蓉:陰謀政治-44-談婚論嫁名字開路
2011: 版主感到事態嚴重, 發出呼籲了。 YDX
2011: YDX, c_y_lo, 你們對相對論很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