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為何怕子女上大學 |
送交者: y2k 2002年03月20日16:40:5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農民為何怕子女上大學 按為農民問題上書總理的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的話說,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國民待遇。在我考上大學離開農村前,在貧窮中掙扎着的父母對我說:孩子,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大學離開農村到城裡去,到城裡去掃廁所也比呆在農村強。讓子女考上大學,是多少農民父母含辛茹苦勞作和供養的殷切期盼。據《半月談》2002年第5期文章《農村消費為啥熱不起來》透露:農民現在一怕生病,二怕子女考上大學。這是既讓人感慨卻又千真萬確的事實:在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國家經濟取得大發展的今天,子女考上大學反而成了農民最怕的事情之一。 中國的父母為了子女願意作任何犧牲,傳統意識更濃、深知子女如果和自己一樣將會一生艱難的農民父母更是如此。然而,他們怕子女考上大學,卻是因為供養子女上大學的費用遠遠超出整個家庭所能承受的極限。據記者調查,2001年河南農民人均純收人為1985元,但供養一個本科大學生一年至少8000元,這是一個4口農村家庭的全年收入。2001年8月,河南省原陽縣北胡莊村民胡世利家接到喜報,二女兒考上了省內一所大專。全家人一陣歡喜,可坐下來一想就開始發愁。他家共種6畝地,一季小麥一季稻全年純利不到3000元。可女兒一年學費、生活費加起來最低得5500元。前年給母親看病,把家底花空了,兒子還在上高中,這錢從哪裡掙?女兒說:“沒錢就不上了。”村會計安志剛說,胡世利原來是村裡的收入上等戶,可家裡有了病人又出了個大學生,就變成了貧困戶,這種情況在農村不稀罕。再者,普通大學要讀四年,醫學院等還要五年,你怎麼想像一個農家在長達四到五年內把所有收入全投入到子女的大學教育中?事實上,根據我自己的調查,一個普通農家一年下來,刨除各種正常開銷,也就有2000元左右的節餘。也就是說,供養一個大學生的費用,相當於一個普通農家近20年的節餘。就是歷盡千難萬難把大學讀下來,沒有任何社會關係的農家子弟依然面臨就業的困難。有的農家子弟,大學幾年不僅把家底花空,而且還欠下一大堆債務,畢業卻找不到工作,讓父母和家人慾哭無淚。 另據有關資料,現在向學生收取的費用只占教育成本的20%,不知是否還會上漲。現有的收費標準已經導致不少貧困農村的學子考上大學而無錢就讀,學費如果繼續看漲,將導致更多品學兼優的農村孩子與大學教育無緣。這樣的結果只能意味着:一、大學教育對廣大的農村學生來說,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二、大學變以成績取人為以錢取人;三、因為考上了大學也上不起,農村將會有更多的學生從學校流失,從而導致包含深刻隱憂的社會不公。 1981年9月,我從湖南農村的貧困農家考入北方一所軍校。離家赴校時,隨身只帶了單程的車票錢及一套夏天的換洗衣服,拎着一隻小包就上大學了。在當時,即便是考上地方大學的同學,學費也很低。而且,助學金、獎學金加父母的資助,維持起碼的生活基本沒有問題。這樣的政策,使像我一樣的千千萬萬貧困農家子女成長成才,走上各自的崗位為國效力。 在教育已成為產業的今天,向大學生收取費用已是無法改變的大趨勢。但是,如果因此而使廣大的農家子弟失去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則不僅對他們本身是不公平的,而且,對國家社會的發展進步和長治久安,也將是不能容忍的損失。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