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英語
1、紐約有份兒猶太人報紙,叫做《天天向上》,其中有個“建議”專欄,專門就
移民到美國的家庭出現的問題給出建議,回答一些移民在美國的生活問題。這些
猶太移民講一種歐洲語言“Yiddish”。
尊敬的編輯:
我認為我的問題會關乎到很多猶太人家庭。我的父母,幾年以來一直閱讀貴報,
他們來自歐洲,有五個孩子。
我們兄妹五人,相互之間講英語。我們的父母雖然也會些英語,但他們只講
“Yiddsh”,不僅他們之間講,對我們也只講“Yiddsh”,甚至對到我家訪問我們
的同學、朋友們也不例外!我們懇求他們,當着同學、朋友的面,不要講什麼
“yiddsh”,但他們不聽,總是講“Yiddsh”。
請想象一下,當我們跟着父親到紐約五大道買東西時,他依然講“Yiddsh”。
當然我們不能責怪父母,上帝原諒,但他們應該知道什麼時候適當、什麼時候
不適當。他們只想保持他們的老舊方式,不願跟隨我們新的生活講話方式。
拜託您說出您的建議,如果可能,用英語給我們解答,因為我們看不懂“Yiddsh”。
——五兄妹。
親愛的五兄妹:
我看不出父母對孩子講“Yiddsh”有什麼錯誤,不應該責怪他們。“Yiddsh”語言
對他們來說是珍貴的。很可能他們的英語講得不是很好,他們覺得羞愧,與其
這樣,還不如乾脆講自己熟悉的“母語Yiddsh”。
——編輯
2、名字不是襯衫!
移民們經常改變自己的名字,使它聽起來更像美國人。一位意大利籍美國人在
他的回憶錄里寫到這方面的有趣的話題:
有一天,我從學校回來,讓父親在我的成績單上簽字。我父親匆匆瀏覽了一下
成績單,準備簽字。但他拿着鋼筆的手停了下來。
“這是什麼?'Leonard Covello'!字母i哪兒去了?應該是'Coviello'才對!”
“庫塔先生把“i”去掉了。”我解釋道“每次他發音“Coviello”時都沒有“i”的音,
所以他把“i”去掉了。這有什麼不同嗎?”我說“這聽起來更像美國人。”那時候,
我覺得無論什麼東西,外國味兒越少越好。
好一會兒,父親坐在那裡不吭聲,然後用顫抖的手簽上名字,總算把成績單
簽好了。不料我母親不依不饒:“名字怎麼能隨便改呢?你應該回去告訴老師,
名字不能改來改去,”
“媽…您不明白。”
“怎樣才算明白?一個人必須忠於他的名字,永遠不能改名字。名字不是襯衫,
想脫就脫。”
“您就是不懂!”
“閉上你的嘴吧!”母親堅持說“現在你成了美國人啦,你什麼都懂、什麼都明白,
我什麼也不懂!”
我轉身拉住維托(我的朋友)衝下樓去,跑到街上。
有時候,孩子的惡作劇會滲入我們的生活。
大多數國家的人民都有自己國家的文化、歷史,美國沒有。幾乎所有的居住在
美國的美國人以及他們的祖先,都來自外國。美國是一個確確實實的移民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