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反日教育”源自哪裡?
送交者: 於山 2005年03月16日12:40:4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反日教育”源自哪裡?

於山

日本政府主管外交的高官日前在國會答辯中稱,將要求中國“改善”在歷史問題上的“反日教育”。乍一聽,不知所云。細一想,確有解讀必要。所謂“反日教育”中的“反日”,顯然不同於當年抗日戰爭時期“反對日本侵略中國”、“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含義。如今所謂“反日”,根據日本媒體的說法,是“對日反感”。“反日教育”可以理解為“對日反感之教育”。隨之而來的疑問是:“對日反感”是怎樣產生的?“反日教育”從何而來?筆者的結論是:“反日教育”源自日本。

首先,說“反日教育”源自日本,是由於“反日教育”的說法來自日本。這個具有新涵義的詞彙,不是中國發明的,可以算作從日本引進的新外來語。年齡稍長的中國人還記得,中日恢復邦交談判時,中國領導人決定放棄戰爭賠償要求,說這樣可以不增加日本人民的負擔;還說要把少數軍國主義分子同日本廣大人民區別開來。人們也不會忘記,鄧小平親自參與《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談判和簽署,並親赴日本出席條約互換儀式。近年來,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奉行睦鄰友好政策,堅持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中國既無搞“反日教育”的動機,更無實際活動。可見,說中國搞“反日教育”純屬憑空捏造。

其次,說“反日教育”源自日本,是由於“反日教育”的“教員”都身在日本。2001年之前,中日兩國首腦互訪並未中斷,“政冷經熱”也未出現。小泉出任首相之後,連續四年參拜供奉着二戰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再三傷害戰爭受害國人民的感情,中國人豈能不生反感?中國人的反感怎能不與“次(參拜次數)”俱增?由此而言,“反日教育”給人印象最深的“教員”非小泉首相莫屬。還有一些日本二戰老兵也起到了“教員”作用:每年“8·15”,他們都要到靖國神社,身穿軍裝、手執刀槍,耀武揚威地進行現場表演,如同在播放二戰歷史資料片,這也不能不勾起中國老年人的痛苦回憶,也令中國年輕人觸目驚心、深受傷害。

其三,說“反日教育”從諶氈荊怯捎凇胺慈戰逃鋇摹敖灘摹輩諶氈盡H氈局醒褂玫睦方灘拿扛?年審定一次,迫於右翼勢力“自虐論”的壓力,出版社不斷淡化和刪改教科書中關於日本侵略罪行的記述。右翼學者還迫不及待地出版自己編撰的歪曲歷史的教科書。今年又是教科書審定年,韓國近日已就相關問題向日本提出抗議。媒體和出版物都是社會教材,日本的一些報刊源源不斷地推出鼓譟“中國經濟大亂”、“中國應該分為若干國家”、“日中戰爭是為拯救中國”、“打經濟牌與中國對抗”等專題文章和“深度”報道。這怎能不令“教材”的中國讀者們心生反感?

那位談論“反日教育”的高官,還要求中國“改善”北京的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展示方式。這更讓人覺得荒謬可笑。到過以色列的人都知道,耶路撒冷的大屠殺歷史紀念館是國家級研究和檔案機構,無論是展示的規模,還是展示的細緻程度,都明顯超過北京的抗日戰爭紀念館。有誰聽說過,德國人抱怨其展示方式是“反德教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爆炸紀念館前,每年8月都要舉行日本首相出席的國家級紀念活動。有誰聽說過,美國人指責其活動方式是“反美教育”?

奉勸那位日本高官,還是關注一下本國改善歷史教育的問題吧。其實,要想消解“對日反感”並不難,如果日本的“教員們”和“教科書”能節制自律,“對日反感”自然就會減少,中日關係也定能隨之改善與發展。因為說到底,“對日反感”並不是對廣大日本人民的反感,而是對日本右翼勢力堅持為軍國主義惡行張目、對極少數政客不斷發表不負責言論的一種“精神反彈”。

(人民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一位博士的延期煩惱
2004: 高處不勝寒,切勿隨意攀——淺談上博士
2002: 在教育孩子上,無意中流露出的兩種道德
2002: 青基會遭遇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