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中軍:這幅畫為啥成為鎮館之寶 |
送交者: 中軍 2016年03月07日13:56:3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這幅畫為啥成為鎮館之寶
當你來到美國國家藝術館時,你會看到宣傳冊的封面是一幅十五世紀的少女肖像畫,這是達芬奇早期的一幅作品。在眾多的名作里,例如,同佛拉與里皮的《三王朝拜》、拉斐爾的《聖母與耶穌》、提香的《鏡前的維納斯》、魯本斯的《丹尼爾在獅群中》、甚至現代一點兒的羅丹的《思考者》等相比,達芬奇的這幅早期作品能被當作封面,可見其受到美國人的重視程度。就此來看,如果說蒙娜麗莎是法國羅浮宮的鎮館之寶,那麼這幅畫就是目前美國國家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了。
畫名 金妮薇拉‧班琪(Ginevra de' Benci) 畫家 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 – 1519) 年代 大約 1474年 類型 油畫 藏地 美國國家藝術館
這幅畫是在1967年被艾爾莎‧梅隆‧布魯斯基金會,以當時創紀錄的5百萬美金的高價,從列支敦士登王室的手中獲取。這幅木板油畫現收藏在坐落於華盛頓的國家藝術館。這是在美洲唯一一幅可被公眾欣賞的達芬奇繪畫真跡。 這幅肖像畫是達芬奇在1474年左右創作的,當時他只有22歲。畫中的這個女孩叫金妮薇拉‧班琪,是佛羅倫薩的魏豪門美迪奇銀行家的女兒,她因睿智而廣受當地人的喜歡。畫中表現的是她當年16歲的結婚情形,她丈夫叫貝爾納多•尼科利尼,是一個布貨商,年齡比她大兩倍多,但這樣的婚姻在當時的意大利是很常見的。 這幅畫有兩面,正面是金妮小姐的肖像,背面有圖像及文字,圖像是一顆松檜小樹,兩面有桂樹和棕櫚組成的花圈包圍着,花圈的布帶上面寫着“VIRTVTEM FORMA DECORAT”(beauty adorns virtue),“美讓德性更美”)。
這句話是一句拉丁格言,象徵着金妮薇拉的智慧和道德之美,而小檜樹暗示金妮的名字(the sprig of juniper “ginepro”)。月桂和棕櫚,象徵着一種男女間的精神式愛戀關係。 1474年的佛羅倫薩,人文思潮開始高漲起來,佛羅倫薩人也好稱自己是現代的雅典人。所以,畫這幅畫時,雖然達芬奇很年輕,但他猶如初生牛犢,大膽創新,表現了當時佛羅倫薩人對文藝復興的極大興趣。從藝術發展的角度看,至少有三點是突破性的。 一是以前的女士肖像都是側面的,達芬奇給金妮小姐是正側面視野的,展示了更多的五官、臉龐、容貌、胸姿等特徵,以及個性特點,突出了她的沉靜、優雅、大方、自信、美麗的氣質。特別是捲曲頭髮的金黃着色,腦門臉部的潔淨細膩,黛青兩眼的沉穩自如,豐滿胸部的脂若雪膚,以及整個姿態的端莊祥麗,都讓觀眾的第一眼望去,就很難再移開了。這幅畫所以如此傾情珍貴,據說這幅畫的每平方厘米的塗料成本是歷史上最多的,達芬奇作畫時的用心是如此罕見,包括背後的畫法技術特徵都是無可比擬的。例如嘴唇的紋度,這種精緻性從未被超越的;臉上的雪花乳白式的平滑性,都是達芬奇自己用手細心精巧地抹成平滑的。這樣的非常富有價值的創造簡直就是技術奇蹟,所以,達芬奇成為了第一個對所需塗料、畫具等完美控制的畫家,使畫面的明暗銜接與過度都是非常的融合、柔和、平和,讓金妮小姐的美都隱藏在了一種純淨肅然地敬意里。 這種冷肅的美,是達芬奇的新意。 二是早先的油畫,都是用調和物做成的,一般用雞蛋作為顏料,粘合劑,但他用油來做畫,從而更流暢,更靈活地處理顏料,這用來捕捉自然景色是非常完美的,而他對自然的觀察又是非常細緻的,例如你看一下金妮小姐背後的杜松灌木叢,不僅層疊起伏,而且他的技法似乎沉浸於又長又尖的樹枝的細節刻畫中,這些樹枝有的地方比較濃密,有的地方就比較開闊,隱約顯露出天空,畫面鮮明地襯托出她的頭部,引導我們的注意力被刻畫到細膩的臉部,甚至要是細細地觀察,金妮小姐的嘴唇,都不是用線條勾畫,而是通過幾乎難以觀察到的,從乳白色到淡玫瑰色的色彩轉換來實現的。至於那些絕妙的波浪起伏,捲曲的頭髮,都是在驚奇透明的創意中才能被體現出來。這些細節,都是在不知不覺的連續的、自然的狀態里表現的,景觀一直延伸到遠處的朦朧氣氛中,以及刻畫細膩的樹林,在水中的倒影,使得這幅作品不僅在當時獨一無二,而且讓觀眾身臨其境,栩栩如生之感。 這種現實的美,是達芬奇的真意。 三是傳統的油畫都是平面的,對人物的內心表現也基本上是平鋪直敘的,但達芬奇採用了多層次、多背景、多表情的立體畫面。從遠處的天空、天邊的群山,到近處的小河、杜松的灌木,其背景十分廣柔,給人的生活展示了想不盡的多種選擇,但又暗素逼真,加給人的一種無形的難測之憂。從臉部的表情來看,金妮儘管自信端詳,充滿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她的氣質清秀、素峻、無笑、挺明、優雅,出富貴而不迷痴,出奢華而不世俗。美在她的目光雖無悅,但卻無懼,不蒼茫;美在她的臉龐雖無笑,但卻明朗,不憂傷;豐滿的胸部,展示的向前未來的足夠自信,似乎不在乎任何的苦難,不在乎任何人的左右。但整個臉部還是顯得有些憂鬱,總體的表現也顯得沉悶,着色比較偏暗,特別是在背景中的松樹,擋住了遠方送來的陽光,沉重的黑暗從遠處漸漸地籠罩在她的周圍,未來的擔憂侵擾着年齡差別大的婚姻,將來的幸福還在多少的猶豫,金妮小姐不能把握地回答,達芬奇也不沒有十分肯定地答案。這體現了達芬奇對新生活的擔心。 這種矛盾的美,是達芬奇的追求。 22歲正是人生的花樣挺拔階段,那種生理的騷動,心理的激動,機體的膨脹,情感的豪放,都給了達芬奇壓抑不住的顯現力量。從表面上看,他是以顏料的不同用法、色彩的不同搭配,以及層次跌浮的立體構圖來渲染一個女孩子的自然純美。但實際上,他是在當時社會氛圍能接受的最大限度上,來表現他內心裡對生活追求的期盼,對人性之美的彰顯。他所以把金妮小姐的臉部塗抹得冷肅,把姿態構圖得正經,把背景安排的暗隱,都是為了藉助一種當時人們能接受的掩蓋,來表現他心中對體內衝動、對真實渴望、對應該美好的人生本性的嚮往。 這種嚮往是人類對自己本性的追求,是 “要人性、滅神性”在文藝復興初期遇到的困境在達芬奇身上的表現。只不過,此時是文藝復興剛剛開始,佛羅倫薩乃至整個歐洲還受着宗教的黑暗籠罩着,金妮小姐的冷肅、真切之美已是很大的突破,但畢竟還是矛盾之美,不能充分地展示達芬奇內心的渴望。所以,達芬奇又憋了30年,於1503-1506年最後畫出了蒙娜麗莎。蒙娜麗莎的微笑,所以成了不斷地折騰着藝術史學家的不解之謎,就是一方面那種美隱藏着人性追求中的矛盾,另一方面這種美呈現的內部欲望、激動、追求自信本身就應該應分地是人性的。蒙娜麗莎的微笑,表現了這個女人活明白了,從16歲的一個小處女,到嘗遍了女人的酸甜苦辣的少婦,什麼樣的女人矛盾都經歷了,釋懷了。對比金妮小姐,蒙娜麗莎暢快愉悅,豐滿自如,富態自信,而且還不斷地朝你微笑啊:“怎麼樣,兄弟,你不要害怕嗎,有什麼可怕羞的呢!” 這就是人類通過文藝復興運動所表達的“人所有的我都應該擁有”的要求、渴求、追求,因為人類通過早期的傳說、神話,經過圖騰、上帝的禁忌,嘗過了從幼年到成年的酸甜苦辣,表面上的是“太陽圍繞地球轉”還是“地球圍繞太陽轉”的實驗科學問題,但本質上是“上帝的神性重要”還是“我們自己的本性重要”的社會心理問題。 達芬奇的創新就是用他的兩個女人,表現了當時人們對自己本性而非神性的追求,這兩個女人表達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境況,這就是社會當時發展的要求。最原初的是金妮的神秘憂鬱,這種悲情在當時是很少被畫中表現的,甚至即使是對生命的悲劇,也是通過男人而不是女人的畫面來表達的。所以,達芬奇的這種感性自信與惆悵向我們展示了她的追求、美麗,憂鬱,雪花的捲曲,光澤的頭髮,略帶點兒陰憂的臉,眼皮重塔,她的目光抽冷,她的美麗的眼睛,使觀眾不得不保持一個距離。儘管我們似乎都很聽她的想法及其聲音,但是,她憂鬱的原因又不會告訴我們,不可能給觀眾分享的,也許,她裡面還有一個真實的心臟破碎得不得不被隱藏着。但看到了蒙娜麗莎,特別是蒙娜麗莎的微笑,你就不一樣呀,你的心素就泰然了,你的心緒就高漲了,你的心情就開朗了。 一個女人既有金妮小姐的肅美,也有蒙娜麗莎的微笑,才是成熟的心理;一個成熟的女人既有端莊賢惠的溫馨,又有主動積極渴欲的自信,才是神美的優雅。女人不可缺少的這些品性,就是女人作為不同於男人的人的本性。 祝女士們三八節快樂!
魏中軍 2016.3.7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5: | 範例公式化-B(範例解釋) | |
2015: | 答安博網友關於《論範例》的評述 | |
2014: | 唐詩和廣韻之二:答冬兒的問題 | |
2014: | 尊重是做人的一個基本點 | |
2013: | 聖奧古斯丁對“聖經”中“道”的曲解 | |
2012: | 韓寒手稿筆跡鑑定 | |
2012: | 天蓉:走近量子(14)qubit和費曼 | |
2011: | 中國教育出來的奴才獨裁分子? | |
2011: | 學術腐爛的活標本: 方舟子夫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