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的改革,已經進入了資源重組、資產再分配的大關。此舉重大,事關
社會結構,意味着固有的社會結構將被送上手術台,進行手術。
對於教育界或學術界而言,同樣面臨結構分化之大勢。其資源或資產,就其大
者而言,師資與學者而已,因此而呈現色彩不一的光譜,似析未分,撲朔迷離,學
院派、主義派等等。然固有體制的牢固性,遠遠地強出於其已經浮現的可能的分化
性。學院派似已在此趨勢之中,藉助於體制之力,手握着相當的學術資源和圈定知
識的權力;主義派則以民間文化的姿態,作業在外線。
兩股勢力似無瓜葛,但相持之虎勢已經重新構成。
近期打假聲一片。教育腐敗、學術腐敗,業已成為市論熱點之一。
高校之間,收購人才,惡性競爭,有似股市,浮沉不已。原已呈現的知識分化
之勢,體制的內外之別,漸漸為此模糊、沖淡。學術股市業已形成。自我的與非自
我的人為炒作,哄抬出學術股盤的牛市或熊市,自成一道中國社會進入改革大關的
風景線。
儘管體制的內外之別依然存在,但是,這已經無關大局。原已形成的體制外的
學術自由,正好是股市炒作的現場資本,哄抬學術的基盤,促使學術股市呈現一道
道上行的曲線,指向新高。在固有的體制和新生的利益集團之間,機智的學術在巧
妙地進行走私,爭取不同利益集團的青睞,以換取高薪。因此,高校之間的人才收
購或者搶購,促使那些忙碌於學術股市之中的學人,一再升值,再度新聞。常識性
的學術追求,變換為主義撒嬌。體制內的問題,轉換為體制外的主義;體制外的主
義,則強作為體制內的索要。
問題的實質是,高校之間的人才戰爭,以及由"問題"到"索要"的邏輯,很難在現
有的體制內正常運作,體制內解決。它近似於市場內的計劃運作。因此,此類問題
的解決,可能導致另外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體制內引出的問題,卻無法在體制內解
決,只能在體制內以非正常的手段,進行黑箱操作,個案處理。這種非正式的討價
還價,抵抗着正常的程序,通過資源交易,重新營造一個新的知識貴族集團。故在
其終端,教育發展的體制問題,依然無法解決,其作為計劃經濟的最後堡壘,還是
送不上手術台。
在教育界或學術界面臨一場嚴重的自我改革之時,學術股市先着一鞭,體制內
外,先行資源重組。腐敗焉得不致!?這使我想起一位國外學者對我說的,知識分
子的分化,似乎僅僅是光譜式的,未能階層化。因為國內的教育界或學術界,未能
具有真正的社會性資源,也無法形成國立、私立、公立的學術、教育格局。知識分
子的階層化,在現代中國社會的分化以及階層化過程之中,如何運作?至少在目
前,還難以看出端倪。所以,還是那句老話,皮之不具,毛將焉附?
此類資源再組,實在是一大問題,難以再成主義。
中國人對於宗教的淡漠,促使社會道德的根源不可能出自宗教及其傳統。正如
有的學者所言,學術界及其知識分子已經成為社會道德的底線,其言行,其結果,
具有社會道德的示範作用。然教育界、學術界作為一個階層的自我主題化、獨立化
乃至階層化等過程,正難以呈現,那麼,學術界這一道道德底線,則經由學術股市
的運作,不由人願地成為了頗具觀賞價值的風景線。日前市人議論頗多的教育腐
敗、學術腐敗問題,大有促使這一底線慘遭腐蝕的可能性。所謂的道德底線,似斷
非斷,似爛非爛。
緣此情形,古代以來廣受稱讚並為士人行為規範的傳統,自可被視為保守主義
而被冷落一旁。學問與人格不二,不食嗟來之食的學人風骨,不受當今股市化學
人、知識走私者的珍視,正可由此得到理解和自慰。
錢鍾書的"圍場"現象,緣由在於城牆。城內人與城外人在價值取向上的相左,
反而凸現了城牆得以存在的可能性價值。否則,城內與城外的忙忙碌碌,缺乏了現
代意義。倘若,齊心協力,舉鋤拆城,城內人與城外人的分別,當然就沒有興趣
了。僅僅是一個學術股市,騎牆般的作用在體制的內外界限之上,或者牛市、熊
市,或者黑市,熱鬧一番,頗覺市場化了;但是,這對於體制內外之別的消解或淡
化,毫無益處。主義依然是主義,問題依然是問題。只是相關的問題反倒會由此而
大量增加,徒生出另外許多主義,更多地障礙着體制內的改革。主義可以自由產
生,問題倒是被擱置一旁。
學術者,天下之公器;學者,公器之載體。其地位,當超越於體制之上,焉能
在市場化之中自行精神閹割、暗自走私?焉能在股市化之中輕學重術、再行攀援?
如此之問題,恐非真問題;如此之主義,恐非真主義。
股市學人,以為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