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何為世界一流大學 zt
送交者: DDTDDT 2002年03月22日17:19:1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什麼樣的大學才是世界一流大學?上海交大高教所編著的《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一書中關於一流大學的學科建設和師資簡介,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特推薦給大家,供討論時參考。

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科建設

一所大學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大社會功能發揮得如何,直接反映出該校的整體辦學水平。而三大社會功能的基礎則是學科建設。因此,學科建設是關係學校全局,涉及學校長遠發展的基本建設,是學校建設的核心。世界一流大學在學科建設上因其辦學傳統而各有所側重,表現出自身特色。但由於一流大學的學科建設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科學發展的規律和社會、經濟的需要,因而在學科建設上又表現出一系列共同特徵。

(一)擁有一批一流水平的學科

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科均很優秀(諾貝爾獎獲得者大多分布在一流大學之中。牛津大學一個化學系就擁有4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他一流學校的最佳學科亦有相似情況),正如哈佛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那樣:樣樣都要辦得出類拔萃,把已有的各門學科都辦成第一流。雖然要完全達到這一目標是困難的,但其整體學科水平很高,有一部分學科,首先是基礎學科居世界領先水平卻是毫無疑問的,而且有些學科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錘鍊,已臻世界一流水平。援例如下:
牛津大學:政治經濟學,古典文學,數學,化學。
劍橋大學:物理,化學,經濟學,生物學。
哈佛大學:商業管理,政治學,化學,哲學。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電子工程,植物學,教育學。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語言學,物理,生物。
伯克利加州大學:原子物理,化學,生物,人類學。
加州理工學院:航空學,天文學,應用數學,應用物理。
康乃爾大學:農業及農業科學,醫學,旅店管理,政治經濟學。
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哲學,理論物理,天文,化學。

(二)學科建設上的共同特徵

世界一流大學有較為齊全的學科體系,有基礎厚重、實力很強的傳統學科,也有生機勃勃的新興學科,而且在學科建設上無一例外地走了一條文理滲透、理工結合的路子,充分體現了現代科學交叉、整合的趨勢。

1.學科門類較齊全

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科覆蓋面非常廣闊。這與一流大學為學生提供“全面教育”、培養“通才”的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有關,也是一流大學關注當今一切重大問題,並力求為之作出貢獻的使命感、責任感所致,同時也是順應科學技術整體化發展趨勢(對學科建設則表現為綜合化),不同學科相互滲透,互相包孕、蔓生的結果。
普朗克在《世界物理圖景》一書中指出:“科學乃是統一的整體,它被分為不同的領域,與其說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質決定的,還不如說是由於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造成的。”這說明,自然本身並沒有分裂成分屬不同學科的實體,為了研究之便,才被肢解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對象。這種肢解雖有一定的局限性,卻深化了人類對客體的認識,進而由分頭掘進而達貫通。學科間相互依存、滲透、促進,形成了群體發展的趨勢。當今,任何重大工程、社會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的協同作戰。在這種情況下,一流大學的學科建設就形成了學科齊全的特徵。
哈佛大學以國際政治學為核心,設有20多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所),該學科設置的課程多達215門,幾乎囊括了世界各個地區和全球主要問題的研究;伯克利加州大學致力於全球共同關注的一切重大問題。如果學科水平高反映了一流大學學科的“精深”,那麼學科密集則體現出其學科建設的“博大”。一流大學一般都有10多個甚至30多個學院。有40多個甚至80多個系。伯克利加州大學的專業多達100多個,課程達7000多門,如學生在100多個專業中仍選不出中意專業,還可以為自己設計一個新專業。東京大學的學科則基本上囊括了當今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的主要領域。
總之,一流大學的學科建設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廣是深的前提,深是廣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

2.基礎學科強大

本世紀以來,特別是二次大戰以後,科學理論對於技術乃至生產表現出越來越強的先導作用。這是由於人類對於物質世界的開掘進入微觀層次,自然規律的表現超出了人們憑藉直觀所能把握的範圍。這就使得科學(包括源於實驗的基礎科學與技術科學)成了現代技術的源泉,雷達、激光、超導、微電子、核能等技術即為基礎科學的物化。一流大學整體學科水平高,主要是由於擁有了實力雄厚的基礎學科,這是學科發展的源泉。

3.交叉、新興學科多

本世紀4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社會生產的迅猛發展,人類的知識的觸角快速地向更廣闊的未知領域伸展、探索,人類知識結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面對如此形勢,一流大學在原有學科範圍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分別對傳統學科實行強化或停辦。如1938年,麻省理工學院砍掉了一些水平不高的和已經陳舊或發展不大的專業,同時開設了大量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這些學科位於“當采層次”,處於社會需要和學科發展內在邏輯的交點上,有旺盛的孳生力和眾多的生長點。注入了這些新鮮血液,學科群體就顯得“年富力強”,生機盎然。近年來,一流大學中許多新興的跨學科專業已經獨立設系,並擁有特定教員,與傳統學科一樣
,成為正式的科研、教學組織。
建設新興、交叉學科,現已成為一流大學與時俱進、保持領先地位的戰略手段。下面將近年來新興學科發展迅速的伯克利加州大學研究生的部分專業列出,其中一些專業就名稱而言已使人耳目一新,以此管窺一流大學新興、交叉學科的一斑:農業與環境化學,資源經濟學,生物發射學,生物統計學,比較生化學,法理學與社會政策,地貌建造學,科學邏輯與方法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理光學,範圍管理學,視覺設計學,能量與資源,圖書館與信息科學,醫學人類學,森林科學,荒原資源學,木材學,天體病理學,天體生理學,醫學物理學。
從一流大學能夠授予碩士、博士學位的新興專業來看,都具有牢固的學科基礎,即既有堅實的理論基石,又有應用和影響的範圍,同樣還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從本科學生專業來看,這類新興專業也很多。
在新興、交叉學科中,涉及到科學研究最前沿領域的往往是一些啟迪思維的方法學一類的專業。如伯克利加州大學設置的“科學的邏輯與方法論”專業是博士生培養專業。該專業配備有研究生顧問1人,教授20人,副教授2人,招收的學生卻不足10人。教師的學科領域包括:數學、哲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經濟學、商業行政、統計學等學科。
有些一流大學還開設了“科學前沿”這一類課程。目前,這類課程主要是為高程度學生作為選修課開設,隨其發展又有可能萌出新的學科。這些課程關繫到三個種類的知識前沿:(1)科學研究和技術發明的最近發現和突破;(2)不同學科之間的邊緣,兩個或更多學科與技術相互作用的領域;(3)在科學與人類事務之間的前沿,包括使用科學技術解決實際社會問題。
一流大學在傳統的專業中增設新課程,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開設新的專業,充分利用其師資力量進行跨學科、專業的教育,都旨在使教育能夠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繼續保持其領先地位。

(三)學科發展的主客觀因素

1.客觀因素

本世紀40年代後,科學技術新的革命浪潮衝擊着人類世界的各個領域。在飛躍發展的社會生產力及人們所面臨的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面前,傳統學科走過了一條學科間交叉、滲透的發展道路,由此而產生了一批新興、交叉學科。同傳統學科相比,新興學科有更寬廣的開採領域,更多的生長點,因而更富有活力。
學科建設能夠產生共同效應。學科的結合合理,它就會像一個生命體一樣,圍繞一個總的發展目標,在各組成部分之間,發生互動、共生的作用。學科建設只有合乎各門學科之間的邏輯關係,才能形成生機盎然的、不斷產生新的生長點的學科群體。
科學技術發展呈整體化趨勢。交叉、滲透、綜合、匯流等概念反映出這一趨勢。所謂交叉,滲透,是指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產生有機聯繫,由此建立的學科所培養的具有人文意識和工程技術意識的人才,才能在解決現代重大的工程和社會問題中發揮作用。
總之,學科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例如,科學的整體化規律決定了大學學科建設的綜合化目標,要求學校重視交叉和邊緣學科的建設;技術的科學化規律決定了理工結合的目標,要求學校重視技術科學學科群的建設;科學採掘由宏觀向微觀深入以及帶頭學科轉移的規律,決定了以微觀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學科的主導地位;科技與生產的一體化規律,決定了大學功能的擴展和開放式大學模式的提出,等等。

2.主觀因素

一流大學所具有的強烈的開拓、進取意識,是其學科建設保持一流水平的主觀因素。不少一流大學正是憑着這種意識,經過幾代人的披荊斬棘,而從單一的農學院或工學院成長為今日的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多科性研究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伯克利加州大學、斯坦福大學等。
“開創未來”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校訓,體現的是一種“永占先機,力爭上游”的精神,這種精神為一流大學所共有。如此,一流大學往往能抓住發展機遇,與時代並駕齊驅。MIT即為一典型例證。麻省理工學院原是一所工學院,且偏重於實用技術。第一次世界大戰後,MIT發現理科在教學科研中的重要性,即開始籌建理科。1930年,康普頓來校主政,提出“沒有第一流的理學院,就沒有第一流的工學院”,建立了獨立的理學院,延聘著名的科學家任教,加強理科本身的研究工作,從此結束了理科的配角地位;與此同時,MIT又強調所有的工種都要有深厚的物理基礎,實行理工結合。二次大戰後,該校又進一步重視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建立起與理學院和工學院地位相當的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配以第一流教授(現在,MIT的管理學院和經濟系、語言系等聞名世界,在學科評比中曾名列全美第一)。同時,該校還建立了交叉學科綜合實驗室和研究機構,以推動各學科領域在研究和教學過程中的結合,促進新興邊緣學科的成長。
如今,MIT又在致力於發現新的、甚至是下一百年新的前沿。它認為,不這樣,就無法保持其領先地位,雖然下一百年新的前沿究竟在哪裡目前無法確定,但發展當前所需要的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尤其是它們與科學技術及管理學科相結合的交叉領域,顯然是正確的。
與MIT的高瞻遠矚一樣,其它一些世界一流大學也都在致力於未來的探索,力爭成為未來的主人,其通向未來的戰略共同點則是:開發、建立更多的新興、交叉學科。

世界一流大學的師資

師資,是一所學校構成的最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師資水平即學校水平。哈佛大學的前校長科南曾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於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它一代一代教師的質量。一個學校要站得住,教師一定要出色。”世界一流大學在師資水平、結構以及師資聘用、培養等方面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各自的特色。

(一)師資水平一流

世界一流大學薈萃了一批各個領域著名的專家學者,其中不少人是本國的科學院院士,有的甚至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從事着人類最尖端的科研工作,其中一些人所做的開創性工作,已成為科技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牛津大學:著名的學者培根曾在該校從事科學實驗和講學;波動力學的創始人薛定鍔曾在牛津大學任教;著名的物理學家玻意耳曾在這裡執教,並發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物理定律;諾貝爾獎獲得者希克斯(經濟學)、波特(生物化學)、延伯根(動物學)等都在牛津大學執教、工作過。
劍橋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盧瑟福、約翰·湯姆森、狄拉克,歷史學家特里威廉、生物學家克里克和沃森都曾長期在此執教。經濟學家凱恩斯在這裡創立了著名的經濟理論。劍橋大學現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千人左右,其中有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近百名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哈佛大學:曾聚集了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學家、學者。諸如西·斯·皮爾斯、威廉·詹姆斯、喬治·帕爾默、喬治·桑塔娜、喬賽亞·羅伊斯以及英國著名學者羅素等。斯坦福大學:曾聚集了一批世界著名的教授。他們是植物學教授W·R·達德利、地質學教授J·C·布蘭納、教育學家E·P·卡博雷、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J·斯坦貝克等。
麻省理工學院:在1700餘名教師中,有科學院院士74人,工程學院院士93人,諾貝爾獎獲得者8人。“控制論之父”維納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
伯克利(加州)大學:在1500餘名教授、副教授中,曾獲諾貝爾獎12人,曾獲普立策獎6人,186人為美國科學院院士,60人為美國工程科學院院士,9人為40歲以下最傑出的科學家,17人獲得“年輕研究學者總統獎”。

(二)師資結構呈倒三角形

世界一流大學基本由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擔任教授、副教授,教授人數往往高於副教授,教授、副教授之和又大於助理教授、講師之和,在師資結構上呈倒三角形,現將幾所世界一流大學師資結構情況列表如下。
學校名稱 教 師 人 數
教授 副教授 助理教授 講師
哈佛 861 571 924
伯克利 1022 246 263 21
斯擔福 642 205 279
麻省理工 700 240 220 280
加州理工 185 31 40
康乃爾 765 388 355
普林斯頓 300 50 200 60
耶魯 559 269 422
註:本項數據采自威斯康辛—麥迪遜分院的統計資料。教師人數中尚有“其他”類,此處略。
從表中各校教授、副教授、講師的比例來看,一流大學的這種教師結構有助於形成教師整體上的高水平。這一結構與學校的人才培養方向和科研工作有很大關係。

(三)教師聘請、任用方面的優勢與特點

世界一流大學面向世界選聘教師,凡世界公認的學術權威和知名學者,無不設法聘而用之,在這方面一流大學具有一般學校難以企及的優勢。在培養、任用年輕教師方面,一流大學也有獨到之處。

1.延聘一流教師的優勢

(1)校長有名人效應
一流大學的校長多由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學者或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擔任,其主要職責有兩項,一是籌措辦學資金,二是羅致好的教師。這些校長運用自己的聲望和學術界、科技界的密切聯繫,以及廣納學界精英的胸懷,再藉助學校的其他優勢,往往能成功地使一些世界公認的學術權威和知名學者薈集於校園之中。如威瑟斯龐、詹姆士·麥科什、伍德羅·威爾遜之於普林斯頓大學;惠勒、邁克·赫曼之於伯克利加州大學;卡爾·康普頓之於麻省理工學院;格里斯沃爾德之於耶魯大學;等等。
這些校長除了有很高的學術聲望外,還具有對不同學派、觀點兼容並蓄的胸襟;甚至還有對某些教師的怪誕行為予以寬容的雅量。如威瑟斯龐校長在給圖書館增加的新書中,有很多是他論敵的著作;威爾遜校長在任期間,有一位教師舉止乖常,經常站在講台上講課。一次淋雨後,竟只穿着褲衩就開了課。這在本世紀初簡直是無法令人容忍的,卻沒有妨礙他在普林斯頓執教40年。“江河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讓土壤而可致其高”,一流大學的校長,
正是憑着容納百川的胸懷、崇高的學術地位以及學校其他優勢,方能建立起世界一流水準的教師隊伍。

(2)經濟實力強
一流大學較之一般大學往往有更強的經濟實力,一校常擁有數億或10億美元以上的年度辦學經費。這是一流大學用優厚待遇吸引傑出教師來校任教的物質基礎。約瑟夫·享利是繼富蘭克林之後美國最有名的科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用高薪和一幢住宅的代價將其聘為物理學教授,雙從劍橋大學、莫斯科大學以相同方式挖來幾位著名的數學家;加州理工學院以同樣方式請來了馮卡門教授;麻省理工學院請來了維納教授。東京大學一度曾用年度教育經費的1/3聘請外國一流學者來校任教。這類現象在一流大學中常見不鮮。斯坦福大學每年從校產收益中拔出數百萬美元作為禮聘學術名流的聘金;麻省、伯克利、普林斯頓等學校都有此類專門經費。

(3)優越的治學、研究環境
一流大學除了優厚的物質待遇,其優越的治學、研究環境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濃郁的人文精神。一流大學歷史的悠久,在往昔的歲月中曾為社會各個領域培育過許多英傑,學術泰斗、科技翹楚、文化名流、工商巨擘、政界領袖多出自其門下,由此蓄積、孕成了一流大學濃郁而芬芳的人文精神,凡校園中人無不浸潤其中。這對以治學、研究為業的學人有很強的感召力。
各類英才薈萃之地。一流大學的各學科帶頭人,多為世界級的專家、學者。這會產生磁石現象,吸引來更多的一流學者。因為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傑出人物相聚在一起,對於各自專業競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此而形成了一流大學師資力量強了更強的“馬太效應”。
擁有世界一流的實驗室。一流大學擁有世界一流的實驗室,如伯克利加州大學的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斯坦福大學的直線加速器中心,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的噴氣技術和宇航中心,普林斯頓大學的核加速器、佛洛斯特研究中心,劍橋大學的卡文迪什實驗室,等等。這些實驗室最先進的實驗設備及其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輝煌記錄,令眾多學者心嚮往之。
此外,一流大學還占有一些天時、地利,即所在的自然環境比較宜人。

2.任用教師方面的特點

(1)嚴格的聘任、晉升制度
一流大學為了保證高質量的師資,訂有嚴格的教師聘任、晉升制度。例如,哈佛大學堅持、完善了半個多世紀的“非升即走”的教師聘任制,其意圖簡單、明確,即“為了使學校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教授”。在伯克利加州大學,從助理教授升到副教授的標準是:在國內,是否在本專業中已露了頭角;副教授升正教授:在全國是否成為第一流的權威。正教授還分一、二、三、四、五、六、七級,還有特級教授,到第四、五級晉升時,則要求成為國際上的第一流權威。一些教師因為不是最優秀而落聘離校。一流大學在教師的聘用、晉升方面的制度不盡相同,但“嚴”字當頭則是其共同特徵。

(2)讓年輕教師帶研究生
一流大學的教師必須既搞科研、又要教學,而且對其科研能力的要求嚴於教學。在培養、任用年輕教師方面亦是如此,剛進學校的年輕教師在教學的同時,還要帶研究生搞科研。學校此舉意在用帶研究生的辦法訓練、提高年輕教師的研究能力。伯克利加州大學對此掌握得最嚴格,年輕教師走上講壇後必須帶研究生,不帶不行,這成了伯克利不成文的校規。伯克利加州大學的另一條規定是不允許新教師與老教授合作搞科研、寫文章,以保護年輕教師的獨創性。

(3)防止“近親繁殖”
某些一流大學在選擇師資時,定下了不留本校博士生做教師的規定,伯克利加州大學從50年代開始實踐,儘量從不同學校如哈佛、麻省、普林斯頓等大學選擇青年教師。伯克利此舉有效地防止了教師的“近親繁殖”,對激活教師的學術思想,提高科研水平功效顯著。這種做法被其它大學仿效。

(4)訪問學者多
1991~1992學年,在美國大學中進行教學研究工作的外國學者總數達到62148人,不少訪問學者在一流大學中從事科研、教學工作。其中,哈佛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的訪問學者人數過兩千,分別為2433人、2136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