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大慶油田發現者:北大畢業生 謝家榮 黃汲清
送交者: 北大長青 2005年04月13日15:44:5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謝家榮 (1898年9月7日—1966年8月14日),

出生於上海。地質學、礦床學家。1916年畢業於地質研究所(北京大學與農商部合辦)。 1920年獲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碩士學位。 1948年選聘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20年獲理學碩士學位後回國,繼續在地質調查所工作。謝家榮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的工作重點是長江中下游地質礦產調查,他對湖北和長江峽谷一帶的區域地質和礦床研究較為詳細。1922年中國地質學會成立,謝家榮被選為首屆理事會書記,並先後兩次任中國地質學會會長。1923年,他發表了“有關中國地質調查所收到的第一塊隕石的成分和構造的初步研究”和“中國隕石之研究”兩篇論文,這是中國隕石學最早期的探索。1924、1927年先後於東南大學、中山大學執教。其間,出版《地質學》(與徐韋曼合著),並參與華南的區域地質和礦產調查。之後,謝家榮在德國進修。

30—40年代,謝家榮熱心於教育事業,曾任北京大學地質系主任。在50年代初的三年經濟恢復時期,他創辦南京地質探礦專修學校,招收高中畢業生,進行培訓,為即將開展的大規模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造就出百餘名地質礦產科技人才,相當於當時全國地質人員的三分之一。

1950年,謝家榮任全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計劃處處長。他當仁不讓,毅然根據他過去多年的豐富經驗,提出一批重點礦區勘探基地和技術負責人選,經主委李四光同意付諸實施,在短短五六年內相繼提交高級儲量施工開採,對國家第一、二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起了決定性作用。

謝家榮是國內外著名的地質學家和礦床學家,同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經濟地質學家、卓越的地質教育家,是我國現代礦產勘探事業的先驅者、開拓者,他在中國地質事業上的貢獻和科學研究成就是多方面的。他認為一個礦床學家應不僅探討礦產地質,還要掌握有效的勘探方法,並了解礦產品的國內外市場價格變化。他在地質學理論探索上取得重要成就的另一側面是對中國區域大地構造的研究,從而使他成為一位中國大地構造學專家。謝家榮同時及時培訓了大量專門人才致力於地質普查勘探工作,這又使他成為一位傑出的地質學家。他還主張中國礦產應儘量出口,以獲得外匯,並分析了國內外市場。

謝家榮是我國開展礦床學研究的先驅者和主要奠基者之一。早在學生時代他就發表了調查報告。到地質研究所工作後,他進一步拓寬了礦產地質研究領域。1920年撰寫“礦床學大意”,系統闡述礦床學理論與實踐問題,開拓了礦床學研究領域。隨着礦產地質工作的深入發展,他從理論上總結了中國礦床的分布和成因分類。1926年在新創刊的《地質論評》上著文論述了“鞍山式鐵礦”這一獨特的新類型,指出它有別於北美的地台型鐵礦和綠岩帶型鐵礦。同年發表了“中國中生代末第三紀初之造山運動火成岩活躍及與礦產形成的關係”的論文。抗日戰爭時期及以後,謝家榮主持礦產測勘處工作,對黑色金屬、有色金屬以及磷、硫等非金屬礦床都做了深入研究。發現或指導發現了淮南八公山煤田、福建漳浦鋁土礦、安徽鳳台磷礦、南京霞山鉛鋅銀礦、甘肅白銀廠銅礦等一批重要礦產,是我國發現礦床最多的地質學家。1948年他發表了“鈾礦淺說”一文,標誌着我國鈾礦地質學研究的起點。1950年,謝家榮根據他對中國礦產地質的實踐經驗,結
合礦床學理論研究,就全國地質礦產勘探工作發表了許多有戰略指導意義的文章。1952年,他着重於礦產分布規律的綜合研究,如對甘肅白銀廠銅礦的地質評價意見,為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銅礦基地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1956年,他發表了“中國礦產的分布規律及其預測”。1957年,發表“火山及火山沉積作用在中國幾種礦床中的意義”。在1958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礦產地質會議上做了“中國礦產分布規律的初步研究及今後找礦方向的若干意見”的學術報告。之後,他幫助地質勘探隊找到海南島海口市附近的一處三水型鋁土礦露頭。60年代以後,謝家榮的工作重點轉到成礦理論方面,着手總結中國的礦產地質問題。1988年,學術書刊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國礦床學》。1946年謝家榮基於他對煤地質學的研究以及對中國大地構造、古地理和煤田地質的深刻理解,結合淮南煤田含煤沉積發育的“北型南相”特點分析,找到了淮南八公山煤田,被地質界傳為佳話。這一隱伏煤田的重要發現,為兩淮煤炭基地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謝家榮的煤田地質研究開始於學生時代,1916年就發表了河北灤縣、江西豐城和江西進賢三個煤田調查報告,以後陸續有煤田地質研究成果問世。1925年,他赴德考察,回國後倡導煤岩學工作。1934年發表“煤之成因與分類”。抗日戰爭時期,他主持礦產測勘處的工作,對西南地區的煤田地質做了大量工作。1945年他在“貴州煤田研究並特論其與古地理及地質構造之關係”一文,提出了煤田地質研究中的重要問題。20世紀50年代以來,謝家榮以其煤地質學理論研究和中國煤田地質實踐經驗陸續發表了多種有指導意義的論文、報告,1954年發表“勘探中國煤田的若干地質問題”。

謝家榮是中國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的開拓者,並有不斷的建樹。1922年,謝家榮在其調查報告中論述地質構造對油氣生成及運移,儲存的控制,揭示背斜層的重要意義。他1930年發表的論著《石油》,是中國學者自己撰寫的最早的石油科學專著。1935年他在《地理學報》上發表“中國之石油”,着重討論了四川、陝西含油盆地的遠景,對西部地區的石油勘探提出建議。1936年他編制了《中國各種儲油區域油苗、油頁岩及地瀝青分布圖》。1937年在地質調查所《地質匯報》上發表“中國之石油儲量”,並將中國含油區劃分成陝北、四川赤盆地、準噶爾和塔里木四個區,含油地層為中生代的大陸沉積和海相沉積地層,還提到塔里木盆地“有海相之始新統及白堊紀地層,轉運宜於產油”,認為“此區亦頗有重視之價值。”20世紀50年代以來,謝家榮兼任燃料工業部石油地質顧問,對全國的石油地質普查勘探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1954年發表的“中國的產油區和可能含油區”與1956年發表的“石油地質的現狀、趨勢及今後中國勘探石油的方向”以及1957年發表的《石油地質論文集》是中國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學的重要文獻。謝家榮是我國最早提出陸相生油的學者之一,更是注意到在華北和東北平原下找油的第一位地質學家。我國石油地質領域最重大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就就是松遼盆地大慶油田的發現,松遼盆地就是謝家榮命名的,他和李四光、黃汲清一起,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石油地質中的“左潛山油藏”一詞也是謝家榮首先提出的。謝家榮認為在對中國各類礦產資源的理論研究和礦產分布規律研究中都應把大地構造格局放在首位。他對中國大地構造問題有獨到的見解,有許多科學論述發表在他的經濟地質學著作中。1937年發表佳作“北平西山地質構造概說”,1961年的“中國大地構造問題”,1962年的“論中國大地構造格局”和1963年的“華南主要大地構造特徵”等論文反映了他對中國地質問題的總結和認識上的深化,也是對中國礦床學總結的理論準備。謝家榮是中國最早將地質學與經濟學結合起來的地質學家,他運用地質科學為社會服務,為找礦服務,並引入經濟學,進行成本核算,按經濟規律辦事,是我國經濟地質學的先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思想統一是教育與科學研究的敵人
2004: 請閉嘴,那個北大的!對,就是說你呢。
2003: 美國大學打造中國權貴
2003: 追憶校園生活:懷念在清華的日子
2002: 現代王道士
2002: 控人剽竊應遵守學術規範與道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