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腐敗:顛覆的不僅僅是校園 |
送交者: bjy 2002年03月25日17:52:2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文憑腐敗:顛覆的不僅僅是校園 是什麼力量如此之大,以至於神聖的大學校園天翻地覆?顯然是“官本位”在起作用。一些大學校長或教授一定覺得某某某雖然成了本校的研究生,但畢竟是領導幹部,級別甚至比校長還高,讓這樣“高級別”的學生坐在台下,似乎不妥,而且也沒有先例,因為領導幹部攻讀學位也就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現象;而領導幹部大概也覺得自己不過是來“混文憑”的,當不得真,官就是官,哪有大官坐在台下的道理?有請而無拒,“顛覆”乃發生。 “官本位”在中國確實根深蒂固、源遠流長。直到現在,“官”仍然是我們這個社會最主要的坐標點,即使是向來以清高而標榜的大學校園也是如此。院士以享受副部級待遇為榮,就在兩年前,國家還批准十七所高校的負責人享受副部級待遇。要消除“官本位”思想,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事高等教育者也都是社會中人,在客觀存在的社會現實面前未能免俗或無可奈何而甘居官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作為當了學生的領導幹部,難道就能心安理得地坐在主席台上嗎? 中國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所以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也就是說,師生關係可以與父子關係相提並論,所以,老師有時候也被稱作“師父”,就像孫悟空稱呼唐玄奘一樣。師生關係一旦存在過,就是永遠的,不管學生後來如何才高八斗、官至公卿,老師永遠是老師。毛澤東成了一國的領袖,仍然承認徐特立是他的老師。 其實,“官本位”固然是最有市場的意識形態,但即使是在封建社會,它也有“禁區”,至少有幾種地方或場合不能以官階論上下。比如見到了和尚,就不能擺什麼官架子,因為在出家人的眼裡只有“施主”沒有“知府”。世俗社會中,在師長面前也是如此。賈政、賈赦雖然身為榮國公、寧國公,但到了賈母面前,也只能叩頭請安;賈府請來的教書先生雖然身份不顯,但貴公子賈寶玉在他面前,也只能俯首貼耳——“禮”之道也。 做學生就應該有個做學生的樣子。怎樣才算是“學生的樣子”?這很難準確描述,但老師在“台上”學生在“台下”恐怕是最基本的“樣子”,或者說是師生之間最基本的規則。古往今來,從來沒有聽說過學生在台上而老師到了台下的事兒。即使是來“混文憑”的,即使學識遠勝於老師,即使官階再高,既然入了學籍,就應該承認,在這所學校里,自己是“學生”,而不是“領導”。如果某些領導覺得自己身為當場級別最高的“官”坐在台下“有失身份”的話,別來參加或者讓秘書代勞好了——不是有不少讀研的領導幹部經常讓秘書代為上課又代為考試嗎? 也許那些坐在台上的“學生”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坐錯了位置,因為他們早已習慣於“高高在上”。倘如此,只能說這些領導的“官老爺”意識太強烈了。實在無法想象,這些連最基本的師生禮節都不懂得的人,如何去“尊師重教”;更加無法想象,這些在老師面前都不願意放下官架子的人,在老百姓面前該是什麼樣的做派——“公僕”在台上耀武揚威、頤指氣使,“主人”在台下呼天搶地、戰戰兢兢——這種“顛覆”比之大學校園裡的“顛覆”,不是更值得憂慮嗎?(盛大林)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