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常否認普世價值的存在。但他們並不拒絕自然科學的成果,也就是說,如果這個世界上有普適的價值,那麼就一定僅限於自然科學了。我說過,用漢字思維的中國人在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方面真得是很差,而證據之一,就是上述這個在國人中普遍存在的偏見。
自然科學使用自己的符號系統,有自己的公式,方程,配方,這些都脫離了漢字的束縛。此外,自然科學的東西,立竿見影,可以通過簡單的實驗立刻獲得驗證,因此不需要多強的抽象和邏輯思維,就能接受。再說了,自然科學的應用性非常強,在自然科學理論指導下,可以獲得直接的生產能力,工程能力,把產品和工程項目呈現在大家的眼前,不容你不接受或懷疑。當然了,最後,中國近代受盡了列強的欺負,知道落後必然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所以,自然科學進入中國是最早的,也沒有受到多少阻擾。
但是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同樣是人類智慧的產物,卻遲遲不能被國人接納,社會科學也是科學的觀點都被國人否認。這裡也有幾個原因:
當然首要的就是漢字使然。用漢字,中國人的語言表達空間或內容實際上是相對非常狹小的。區區5000多個常用漢字,拼來湊去的,這種表達方式從方法論角度說,無非都就是既有概念的組合而已,並不能自然的誕生出新的概念(或說很難誕生新概念)。這極大的限制了漢人的思維能力,局限了漢人思維的抽象性和邏輯。幾乎所有的漢語兩字以上的詞,都是一種後驗的縮略表達。因此,中國人無法自由地在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等嚴重依賴自然語言的領域裡,像西方人一樣獲得同等的思想自由度。
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因為研究的是人和社會的本質(Truth),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和規律。其因果性並不如自然科學那樣必然,很多是基於統計規律的,實驗本身也很難做,因為實驗周期長,干擾因素多,結果不必然,。。。 所以更需要具有足夠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否則根本就無法理解。這就是中國人為什麼至今仍徘徊在社會科學門外的原因,中國人根本就理解不了。
社會科學等基本上使用的是人類的自然語言,而表意不拼音的中文翻譯外來語的能力極差,是世界上最差的,所以根本就無法和國外做最基本的交流。基本上是雞同鴨講,沒有溝通的基礎。比如一個簡單的例子:西方經濟學認為,一個產品的市場價格,是供求雙方通過交易形成的。它是動態的,依賴於交易雙方的存在,依賴於信息的對稱性,依賴於交易本身的自願性,依賴於供給方和需求方的足夠數量以形成適度的競爭。那麼同理,真理(Truth)的獲得呢?國人就無法由此及彼,想象出“Truth”就像一個商品的價格一樣,是由正反兩方爭辯出來的,而根本就不存在一個所謂的客觀的“真理標準”。同樣,國人也就無法了解所謂的民主政治和兩黨政治對於獲得國家發展的Truth的必要性了。中國人可以不接受,但就必須承擔其後果。絕大多數國人都認為,民主多麻煩呀,由一個人或幾個好人,聰明人決策多好呀?他們根本就不知道Truth從哪來,怎麼獲得,而Truth對決策來說,又是何等重要。
那麼在社會科學中是否有普世價值存在呢?如果我們承認它們是科學,使用的是同樣的研究方法,同樣有證據,有實驗,有假說,有驗證過程後的理論確定過程,和自然科學沒有兩樣。那麼,普世價值在社會科學方面當然也是存在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可見,中國人在社會科學方面和西方的差距有多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