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彭運生談藝錄(87)
送交者: 彭運生 2017年08月04日16:47:0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彭運生談藝錄(87)


說鋪墊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辛棄疾的名句。我們到“眾里”尋找一個人,達到十萬次(“千百度”),這表明我們想找到這個人的願望是強烈的。願望越是強烈,願望的實現引起的快樂也就越是強烈。經過巨大的努力之後,我們終於在“燈火闌珊處”發現了我們想找到的那個人。如果我們五分鐘之內輕而易舉地就能找到我們想找的人,那就意思不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的《清明》,行人現在應該做的,是進入一處酒家,避雨而且通過飲酒以增加熱量,當他在雨中跋涉過遙遠的距離,終於進入杏花村裡的酒家,我們可以想象他的快樂。

寫出一個人的願望的強烈、寫出一個人實現目的之前做出的各種努力,這些都屬於本文所言“鋪墊”。

還有比較特殊的鋪墊,不妨名之為“間接鋪墊”。“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蘇東坡的《題西林壁》,一個人的願望是“識廬山真面目”,他因此對廬山又是“橫看”又是“側”看,又是“遠、近、高、低”地看,這個人的願望自然是格外強烈的,不過,這個人的願望最終沒有實現,願望不得實現意味着失望,強烈的願望不得實現意味着強烈的失望,強烈的失望足以讓人惱羞成怒,惱羞成怒容易讓人胡說八道——一個人說“身在此山中”是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原因,這只能是胡說八道,因為如果“不在此山中”的話,我們連廬山的假面目也都一無所知了。總之,此詩前二句暗示了一個人“識廬山真面目”之願望的格外強烈,實質上為這個人痛快淋漓的胡說八道做了鋪墊。最能刺激讀者的,其實就是末尾的“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一句。歷代讀者少有感覺到“只緣身在此山中”本身內容上的荒謬,但都容易感覺到這句詩帶來的衝擊力。這似乎足以表明:藝術鑑賞活動主要地是情感性的,而非理智性的。這一衝擊力源於前二句詩的間接鋪墊。


0%(0)
0%(0)
  “對照”也許更有說服力。也許鋪墊和對照並存。  /無內容 - 呂魚冰 08/06/17 (383)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第一部 東方的智慧
2016: 如來真義(四)
2015: 魯夢十四年春
2014: 中軍:這樣對郭美美公平嗎
2014: D.QU: 中華最早童謠平仄格律及其聲韻之
2012: 想印證一下:海龜大陸搞科研有多少成功
2012: 核武器與核能: 連體雙胞胎或是雙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