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運生談藝錄(173)
不好沾的光
“號山無定鹿,落樹有驚蟬”,這是杜甫的詩句,“號”的意思是嚎叫,“定”的意思是安穩。
能夠瞬間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是“落樹有驚蟬”。其中有這樣的言外之意:從“樹”上掉“落”的,通常是凋謝了的花瓣和葉子、熟透了的果子,再有就是水珠或積雪,如今,竟然有一隻蟬從樹上掉了下來,這是稀奇事。稀奇稀奇,稀奇事首先“奇”——可以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稀奇事還是“稀”——不是任何狀態的“蟬”都會從樹上掉落,掉落的是受了“驚”嚇的蟬,而且,蟬受到的驚嚇輕微的話,蟬就不至於掉下來,蟬受到的驚嚇太重的話,蟬就會被活活嚇死了,也有可能不至於掉下來。總之,“稀奇事”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在靈感帶來“落樹有驚蟬”之後,杜甫根據對偶的寫作規則寫出了“號山無定鹿”。這個對偶誠然是無懈可擊的,但“號山無定鹿”是費解的:在山上嚎叫的(動物中)沒有安穩的鹿——這樣的意思有些讓人費解,感覺彆扭,應該說是一句不夠通順的話。根據“落樹有驚蟬”去製作對偶,這對杜甫這樣的詩人是易如反掌,這樣的易如反掌或許正是以犧牲語言上的通順為代價。像“落樹有驚蟬”這樣的傑作本身是通順的,完全仿照它而造出的另一句話,則有可能是不通順的。傑作的光不是那麼好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