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如何產生的?
每個人都有思想,但沒有人,對的,沒有人知道,甚至問過,思想是如何產生的?
到了現代,有個中國人毛澤東,寫過一篇"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文章。但他的回答並非令人信服。因為他根本沒有討論更基本的問題,既,思想來源於何處,和思想是如何來的問題,就企圖回答正確思想的來源,所以他不能講清楚問題。
對思想的來源問題,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思想來源於何處,二是如何來的。回答第一個問題,其實相當簡單。因為從邏輯上講,思想不是來自頭腦,就是來自外界,或來自頭腦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沒有別的可能性。回答第二個問題是困難的。有多困難呢?如果你對物理感興趣,請嘗試回答:我們現在知道的"宇宙的大暴炸", 是如何形成的?
宇宙的大暴炸和思想的來源問題有關聯嗎?你也許問。是的,兩個問題的起源一樣。如果你是科學家,很遺憾,你的科學知識和訓練已經愛莫能助了。這是因為,自然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是研究相對事物的領域。你問的問題已經超出了相對事物的範圍。"絕學與範例",我相信,獨此一家,才能回答你的問題。這是我在本文開頭語中作出判斷的根據。因為,相對的盡頭是絕對,所以,哲學的盡頭是絕學。哲學是對知識的探索,所謂學無止境。正相反,絕學終止了一切知識的探索,因為絕學本身是"絕對知識", 所以絕學堵住了一切希望繼往開來者能夠探索的路。從這個意義上說,絕學是"空前絕後"的。此種認識或結論,與以往的一切歷史相悖,所以要經過一點時間人們才能習慣。真理的發展,按照叔本華的觀點,都是經過"瘋狂-錯誤-常識"三個階段才慢慢地被大眾接受的。
思想的產生,就是世界的產生,它們都來自一個共同的來源(巴門尼德): 絕對。絕對產生相對。相對的事物是物質。絕對的"種子"是思想(和生命)。這個來源表現為一個過程: 1) 無質之量; 2)無量之質; 3)質與量的統一。
我們所處於的宏觀世界,猶如魚兒的水,一般是感覺不到的。因為科學家發現了微觀粒子,我們才知道了微觀世界的存在。我們而且也知道了,宏觀世界來自微觀世界。在宏觀世界,我們發現多數事物是質量的結合,如一顆樹。有些事物是只有質的存在,無從量化,如夢境。有些事物是只有量沒有質的,如時間空間等。我們的思想形成,第一個思想的產生也是遵循同樣的自然過程。
首先,範例體系認為,思想的本質,既意識和功能,是在人腦的左右半球分別完成的。神奇的不是我們大腦的肌肉與其他動物如何不同,神奇的是我們的大腦的思維部分是一個“局部化的絕對”。既我們的局部絕對是“雙絕對”的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這一滴水不能被小看,實際上這滴水經常被忽略,以為人類與豬沒什麼區別,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之類的信念。許多人終身為利益奔走,完全超過了自己本身的物質需要仍不知覺。他們從來沒有升級到“人”的高級性上,從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他們一生的物質追求與豬尋找豬食,希望將豬食槽堆的高高的願望,沒有區別。古希臘的先哲們早已指出多數人這種類似的終身的物質追求的動物性本質。因為人來自動物,而很難脫離動物的習性。這些人永遠不知道何為“精神生活”,什麼是“思維的需要”,而只知道自己肚子和生殖的需要,包括這些中國的聖人,“食色,人之性也”。而亞里士多德認為,求知是人的第一需要。
量的“潛在”無質,質的單純無量,是宏觀世界以前質量存在的基礎。我們的思想產生的過程與自然界的世界一樣,這就是範例體系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