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運生談藝錄(177)
1、哲理性對偶
“青苔石上淨,細草松下軟”,這是王維的詩句。一些“苔”為什麼又“青”又“淨”?原來,它們是生長在“石上”,總之,“生長在石上”是這些苔“又青又淨”的原因,正因為其中有一組因果關係,就可以說“青苔石上淨”是一條哲理。一些“草”為什麼又“細”又“軟”?原來,它們是生長在“松下”,總之,“生長在松下”是這些草“又細又軟”的原因,正因為其中有一組因果關係,就可以說“細草松下軟”也是一條哲理。
王維由兩條哲理構成的此對偶,隱含了這樣的言外之意:苔想讓自己又青又淨,它就必須有所奮鬥——爬到“石上”,成為人上人;一些草因為不能成為人上人,反倒只能存在於松樹的陰影之下,它們就只能是可憐巴巴的又細又軟。“成為人上人”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或許,在所有詩人中,王維為我們留下了較大數量的哲理性對偶。“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然燈晝欲盡,鳴磬夜方初”、“草間蛩響臨秋急,山里蟬聲薄暮悲”,都是。
“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王維此對偶是比較特殊的哲理性對偶,因為每一句都隱含了一條哲理——因為“宿世謬詞客”,所以,今世寫詩寫得不太好;因為“前身應畫師”,所以,今生畫畫畫得還不錯。
2、滿足嗜好時的發現
“臨風聽暮蟬”,這是王維的詩句,“臨風”的意思是面對着風。
似乎有理由相信,王維的嗜好之一,是聽蟬鳴叫。這一天,王維又去聽蟬鳴叫,不過,王維在滿足自己這一嗜好的時候發現了:現在正是黃昏(“暮”),而且,自己現在聽到的蟬的鳴叫聲是迎面吹來的風給刮過來的。這樣的發現的過程也是驚喜莫名的過程,其實也就是靈感。“臨風聽暮蟬”這樣的詩句誕生了。
王維此詩句隱含的言外之意是:我們感知萬物的途徑,包括了看、聽、嗅、觸摸,等等,而聽具有其他途徑所不具有的優越性——接着“暮”而來的是黑夜,眼睛在黑暗中就難以感知萬物了;其次,實實在在的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發生的,而是需要我們有足夠的運氣——如果我們處身在蟬的上風口,即使蟬在鳴叫,我們也是難以聽到的。“聽”受到了隱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