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挑戰和質疑權威”是阻礙創新的思想誤區
送交者: 文化視角 2018年05月24日13:22:2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挑戰和質疑權威”是阻礙創新的思想誤區

北大校長林建華在校慶致辭中將一字念錯並引起社會上的轟動。其隨後發出的道歉信不僅沒有將事態平息,更因為他的一句“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而引起軒然大波。一時間,各種反駁和批判的聲浪蜂擁而至,“沒有質疑哪有創新?”,“批判性思維是一個民族一切領域得以創新發展之根本!”。。。

就在這段時間裡,筆者的新書《跨越文化間的斷層 — 深入解析東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剛剛寫完,而書中恰恰就中華民族所崇尚的質疑精神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因而在這裡筆者將書中的這一部分做了一些整理而成為一篇博文,以饗讀者。

阻礙中國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由於中國沒有現代科學研究的歷史和傳統,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因而中華民族對於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內在動力和所應有的思維方式在某些方面仍有着很深的誤解。

譬如,中國社會長久以來普遍接受這樣一個觀點,即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基於後人對權威的質疑和挑戰,指出當前理論所存在的錯誤,進而開發出新的理論以推翻和取代現有的舊理論。由此推廣,人類社會的進步也是基於後人挑戰現有社會形態並取而代之的結果。膾炙人口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就是對中華民族這種思維方式的最好的注釋。

清華大學研究生會於2013年發起並主辦了“巔峰對話”這一學術論壇,旨在鼓勵清華學生質疑學術權威、挑戰現有學術範式,以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力求“對話激發創新”。主辦者在2017年“巔峰對話“第二十期開幕式上致辭時強調,“只有不斷挑戰、不斷質疑,才有可能使清華學生具備做出偉大的重大發現的基本素質。”由此可見,提倡“質疑和挑戰權威”已經成為中國學術界和理論界在面對未來時所堅持的核心理念。

可以說,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社會上,“質疑和批判精神是創新的根本”這一觀念是被整個中華民族和社會所普遍接受的共識。

毫無疑問,人類發展的歷史上確有一些舊理論由於當時客觀因素的限制而存在錯誤,進而被後人質疑和挑戰,最終被新的理論所取代。譬如,人們早期一直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種觀念一直被擁有至高權力的教廷所推崇,任何對此有質疑的想法都被視為是大逆不道。而哥白尼不為權威所動,堅持質疑這種學說,最終發展出了日心說,開啟了科學革命。這一歷史事實有力的支持了中華民族所推崇的質疑精神,也使得“質疑產生創新”這種觀念在我們民族中變得更加的根深蒂固。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哥白尼的這段經歷是在科學產生的初期,特別是“地心說”並不是科學研究的結果,所以我們說他的“日心說”開啟了科學革命。時至今日,科學發展到今天,科學思想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仍然堅持五百年前的思維方式來推動今日的創新,其結果只會阻礙民族的進一步發展。不爭的事實是,在質疑精神受到如此推崇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過去了,可是中國在眾多的科學技術領域裡仍然落後於西方強國,中國仍鮮有世界水平的科學大師,而我們的鄰居日本近幾年則多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

事實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往往並不是基於後人質疑和挑戰前人的工作而取得的,新的理論往往也不是基於推翻舊有的理論而問世的。科學的進步更主要體現在,開發新理論的目的不是要推翻和取代現有理論,而是要回答現有理論無法回答的問題,解決現有理論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才是人類歷史前進的主要動力。

需要強調的是,現有理論代表着人類認識自然和世界的最高水平。如果現有理論無法解釋和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難題,原因往往不是因為它們存在着錯誤,而是因為人類對自然和世界的認識有限。而新的理論則應該是現有理論的擴展和延伸以進一步開闊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用我們常用的話來說,那就是新的理論應該是“繼承,捍衛和發展了”現有理論。

例如,牛頓時期發展出來的經典物理至今仍是人類思想的瑰寶,仍然在今日人類生活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但它也確實有着無可置疑的局限性。物理學中的一些問題曾經長期困擾着物理學家,例如黑體輻射,低溫固體比熱等問題,就是因為經典物理無法回答和解釋這些現象。為了回答和解釋這些問題,科學家們經過不斷的努力最終開發出新的物理理論,量子力學。重要的是,量子力學從一開始就不是基於要推翻和取代牛頓的經典物理,相反二者是相通的。在原子和電子的微觀世界裡量子力學可以解釋經典物理無法解釋的問題,但在人們生活的宏觀世界裡,量子力學就還原成經典物理。

正因此,在當代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裡,科學家們關注和追求的不是質疑和指出現有理論存在哪些錯誤,人們的興趣完全不在於“糾錯”(重要的事說三遍,不在於“糾錯”,不在於“糾錯”,不在於“糾錯”(笑))。當代科學研究關注的是,在現有理論的基礎上還有哪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而這些沒有被解決的問題就成為了科學研究的焦點,進而成為新理論和新技術的起點,由此推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因而,要使年輕學生具備做出重大發現的素質,不是鼓勵他們去質疑和挑戰權威,去試圖推翻現有理論,進而使學生誤入歧途,浪費精力和生命,因為當今時代在任何領域出現錯誤理論都只能是極為個別的罕見現象。重要的是,要使年輕的學生培養和形成這樣一個思維方式,即積極思考和尋求新的方法和技術以解決當前理論還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這才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正確方法,這才是新的科學理論產生的內在根源,這才是科學進步和人類社會前進的真正動力。

說到這裡,人們仍可能有疑問。譬如,前些日子河北科技大學韓春宇的研究結果成為科學界矚目的焦點,原因在於其他科學家無法重複他的實驗技術,最終導致他的文章從科學雜誌上撤稿。很多人會從崇尚質疑的思維方式出發想當然地解釋說,正是因為有着質疑精神,其他科學家才會去重複韓春宇的實驗以驗證他的研究結果的真偽。筆者要說,這種思想上的誤解深深地傷害着中華民族,因為它把我們引向了歧途,阻礙了我們的創新。

事實是,國際科學界是一個相對來講非常團結的群體,人們對他人最新的研究成果極為尊重。當新的文章出來後,其他人都有着一種迫不及待的心情想要了解該領域裡最新的進展是什麼。我在從事科學研究幾十年的生涯中還從未看到過任何一位科學家,當拿到他人最新發表的文章時,一心想要從中找到錯誤。

因而,人們重複他人的實驗不是出於質疑,正相反,是出於想要學習和掌握這一新的技術。就好比蘋果推出智能手機後,華為也想搞智能手機,但你第一步得把設計和製造智能手機的基本技術掌握了才行。所以,韓春宇的文章發表後,其他科學家希望能夠掌握這個新的技術,然後將其運用到自己的研究項目中以期有新的發現。

但是如果按照韓春宇文章里的描述試了很多遍仍沒有結果,同時其他科學家也在重複這一實驗的過程中遇到同樣的問題,而這些科學家又都是科學實驗的高手。此時,不需要所謂的質疑精神,稍有理智的人經過簡單的邏輯思考和分析後,都會對韓的文章產生疑問。

正因此,在當今世界,質疑精神不是創新的根本,相反是創新的阻礙,因為它讓人們誤入歧途,浪費時間和生命。創新的根本不在於質疑和挑戰他人,而在於挑戰自己,挑戰自己的想象力,挑戰人類所面臨的難題!科學家需要挑戰自己去開發出新的想法,新的實驗方法,新的技術去挑戰和解決人類的難題。

正是因為意識到中國文化中所存在的各種思想誤區,特別是像清華大學這樣的中國最高學府竟然存在如此嚴重的思想誤區,而且這些誤區正嚴重地阻礙着海外華人和整個民族的進一步發展,這才促使筆者決定撰寫《跨越斷層》這本書。此書針對中華民族很多根深蒂固而又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觀念,通過邏輯論證的方式和簡潔明了的語言,對這些觀念一一做了分析,深入闡述了它們對海外華人和中華民族創新人才的產生所起到的阻礙作用和負面影響。

譬如,“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人們為什麼要經商?” 當面對這些最基本的問題時,我相信幾乎每個人都會毫不遲疑地給出相同的答案。但是《跨越斷層》這本書通過詳盡細緻的分析和解釋,明確指出正是這些對中華民族來說是理所當然的觀念阻礙了創新精神的發展,使得華人中學霸眾多但卻鮮有大師,使得華人企業眾多但卻無法湧現出微軟和蘋果這樣引領風騷的頂級企業,以及像蓋茨和喬布斯這樣的頂級企業家。

更重要的是,這些傳統觀念如果繼續在我們的文化中占據着主導地位並世代相傳,這不僅會阻礙我們自身的發展,也會給我們的子女傳授不正確的觀念,進而對他們的人生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我相信,讀者在讀這本書時會有一種打開一扇新的窗戶的感覺,你會看到不同的新景象,你會接觸到新的理念,新的思維方式。筆者希望這本書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吸引更多的人為華人在海外的不斷發展獻計獻策,也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提供參考。

欲了解此書的更多詳情,請到“文化視角”智庫網站查閱。

 


0%(0)
0%(0)
  噁心! 為什麼如是說呢? - 五步蛇 05/24/18 (399)
    不要把什麼事都往政治上扯。 - 文化視角 05/25/18 (365)
      先生,你是針對別人的話加以自己的評論. - 五步蛇 05/25/18 (386)
        政治和科學是兩個領域。 - 文化視角 05/25/18 (436)
          還要交你嗎?  - 五步蛇 05/25/18 (390)
      哈哈哈哈,真是山羊過河倒打一扒. - 五步蛇 05/25/18 (329)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264 紅塵不到
2017: 請美國華人網站刪除這個“田時大年”辱
2016: “餓死三千萬”的謠言是怎樣形成的?
2016: 慘不忍睹的民國大饑荒 (圖)
2015: 美國政府撕下孔子學院的虛假畫皮
2015: 範例世界-從“經驗與知識同一”說起(B)
2014: 西方和平主義政治的病理分析
2014: 《聖經》導讀
2013: 從文革畫報看毛時代的教育模式
2013: 李揚:華夏文明VS美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