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7)
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如果說“信”是一個人人格的重要部分、“輗”是“大車”的重要部分、“軏”是“小車”的重要部分,則一個人的人格一旦沒有了“信”,這個人就得不到認“可”,他人格中其他的優良品質也將隨之失去光輝;大車一旦沒有了輗、小車一旦沒有了軏,它們就不再能“行”走,也就是喪失了功能,成了一堆廢物。“重要部分”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2、“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孔子此名言有知識的外觀,揭示的是“仁者”所特有的一種能力——“喜愛人和厭惡人”的能力。知識來之不易,要想形成“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樣的知識,我們必須做出足夠的努力,找到足夠多的“能好人,能惡人”的人,在此基礎上運用我們的抽象能力,最終發現“仁”是這些人的共同之處,換言之,如果不努力、缺少才能,我們就不能形成知識;其次,知識還是有用的——根據“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樣的知識,如果我想獲得“好人、惡人”的才能,我只消設法讓自己成為“仁者”。“知識”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讀者容易認為“好人、惡人”是常人都有的能力,進而認為孔子這句話從根本上是違反事實的。實際上,人們並不是天生就會“喜愛陌生人”的,而陌生人自然也是人。孔子的話沒有錯,而且可以讓人回味不已——它有言外之意。
3、“朝聞道,夕死可矣”。
一個人說出“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樣的話,意味着這個人因為“聞道”而獲得了某種勇氣,意味着此勇氣幫助此人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勇氣有偉大的功用,獲得勇氣也是困難的——通過“聞道”以獲取勇氣,而“聞道”首先需要我們有功能正常的耳朵,更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幸運——如果把“道”理解為道路,則道路通常是不會發出聲音的,如今卻發出了聲音,而且剛好被我們聽聞到了。“勇氣”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把名言裡的“道”理解為所謂“真理”,似乎不影響上面的分析——如果真理是在不停地發出聲音,我們也就隨時可以聽聞到。
歷代解釋者似乎都沒有緊緊抓住這個“聞”字,大多直接將這個“聞”字理解為“知道”或“體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