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9)
1、“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如果說《易》是一部奇書,則奇書不是人們任何時候都可以去接近的——一個人活到五十歲便是這個人接觸《易》的資格;奇書是有偉大功能的——一個人只要“學《易》”,他就“可以無大過也”,也就是不再犯嚴重的錯誤。“奇書”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2、“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語譯:孔子想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說:那地方落後,怎麼辦?孔子說:有君子居住的地方,哪裡還會是落後的?)
如果孔子最終來到了九夷,而且沒有受困於九夷原有的“陋”,一句話,孔子沒有讓自己陷入困境,則不讓自己陷入困境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孔子沒有讓自己陷入困境,首先是因為孔子有相應的知識——有“君子可以讓自己居住地區的‘陋’自行消失”這樣的知識;其次,孔子還必須有自知之明——孔子知道自己是“君子”。“不讓自己陷入困境”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語譯:孔子站在河岸上說:消失着的一切都像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逝。)
世界上的流逝者何止千萬,河水卻能從千千萬萬的流逝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切流逝者的象徵。脫穎而出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河水脫穎而出,首先是因為河水先天條件優越——河水是可以被人清清楚楚地看見的流逝者;其次是因為河水具有優良的品質——“不舍晝夜”意味着河水格外“勤奮”。“脫穎而出”受到了隱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