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本質 – “相對的相對”
“相對的相對”,也稱為“雙相對”,是範例體系的四種重要關係之一。
凡是伴隨時空特徵出現的事物,都具有“相對”的本質,既它們不僅有“質的特徵”,而且具有“量的性質”。
與人無關的事物,屬於自然的事物,他們的自然狀態,被稱之為“絕對的相對”。舉例:大如,宇宙中人類不能接觸的自然現象;小如,人類無法繼續探測微觀粒子等。
凡是與人有關的事物,屬於“非自然的領域”,既“相對的相對”的範圍。其原因,是人具有思維的“絕對”功能,所以可以改變事物本來的自然的屬性。對事物自然屬性,既非“絕對相對”的自然性質的改變,可以超越和擴展事物本來的自然屬性,而賦予人類的價值觀。
價值觀體現在只有兩個方面,既“善”與“惡”。人類的善,是人類一切美好理想的來源之一,宗教,哲學等“至善,至真,至美”,都表現如此,低級動物永遠不會擁有和達到。這是人類擺脫自然的動物界生命圈的標誌之一。在相反的方面,人類頭腦的絕對功能賦予自己製造惡的功能。人類能夠對自己和自然造成的傷害,超出了低級動物所為的範圍,比如種族滅絕,環境污染等。人類行惡的能力,屬於人類“相對的相對”範圍的二個重要組成之一。在“相對走向絕對”的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過程中(西方哲學史從巴門尼德到黑格爾的揭示),雙相對必然要以善與惡不斷的比較中,伴隨歷史前行。善與惡二方面缺一不可,猶如人邁步前進中雙腳的朝向兩邊的移動才能越過中線前行。正如善,是人類追求的目標,惡,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也同樣是必須的:無惡無善。虛無不能導致進步。
屬於相對的相對的範圍的事物,其中之一就是人的集體生活方式,我們稱為“文化”。文化,從本質上區分,只有兩種:“認識到絕對的相對”和盲目的相對,既雙相對,的文化。有宗教崇拜,有關於神的概念,的西方文化屬於前者,既,重視“內心的渴望”,既由衷的需要;只見“天地範圍”的中國文化,屬於後者,只關心外在的,感官所直接觸及的範圍。
處在雙相對中的中國文化,本質是“比較”,既“外在的關係”。每個文化中人只有兩種意識,“上級”和“下級”,二級之分。上級是“人上人”的意識。在社會中實現,如皇帝,共產黨的黨魁;在家庭生活中的實現,如“老子第一”。下級,是“自覺服從”的意識,既“奴才”思維的來源。每個中國人只存在這兩種關係,只懂這兩種關係。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文化沒有關於“同事”的理論,沒有關於“社會成員”的理論的原因。
中國文化這種“雙相對”性質,表現為推崇“秩序”。在上者,秩序為專制;在下者,秩序為服從。上下兩極之分,主要存在於三個方面:社會專制,家庭專制,性別的專制。社會專制以獨裁形式為主;家庭專制,以“孝”的概念為主;性別專制,以壓制自然的性要求,和女性地位為主。
惡,的本質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扭曲和反動,雖然在人類文明進步中是必然出現的。中國文化五千年的發展,栽培長大的的是“文化鴉片”,是“毒品文化”,證據確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