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城廓:中國醫療改革不成功,那麼教育呢?
送交者: 城廓 2005年08月31日17:14:5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城廓:中國醫療改革不成功,那麼教育呢?

--------------------------------------------------------------------------------
http://www.creaders.net 萬維讀者網 2005年08月31日 04:31 PM

【萬維讀者網】萬維讀者城廓來稿:中國人把大部分錢存在銀行里,不敢花,多數是為了子女的教育及家庭的醫療費用。不敢花錢,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7月28日,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公布了一項研究結果說:“目前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那麼教育改 革呢?不知該研究中心是否也會拿出類似的報告來。但僅憑我們老百姓的親身體驗來說,多半也會給出“不成功”的評價。這主要基於如下兩個方面的事實。對中國絕大多數家庭的家長來說,子女的教育費用成為壓在他們身上的三座大山(教育,醫療和住房費用)之一。對子女來說,他們被推進一場從幼兒園就開始的與自己同輩人的歷時十數年的慘烈競爭。家長付出了巨大時間,精力及經濟代價甚至負責累累;子女犧牲了玩耍,愛好,休息,甚至健康。到頭來,我們的大學畢業生質量並不比教育改革前有什麼更好。

(一)

上海最新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培養一個孩子從0至30歲的經濟總成本,以2003年的物價水平計算,高達49萬元人民幣。其中,從0至16歲是25萬元左右;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為48萬元;倘若離校後未婚階段也算,即0至30歲,家庭支出則升至49萬元。不同階段孩子的費用在家庭總開支中所占比重在39至52%左右。其中四分之一家庭的子女經濟成本占父母總收入的50%以上,最高的甚至是父母收入的近7倍。該調查父母為孩子付出的總經濟成本,包括食品、教育、醫療、交通、保險以及其他。而教育成本在孩子總經濟成本中的比例驟升是個顯著的特徵。

調查樣本是上海徐匯區的746戶,人均年收入3萬4000元,高於上海市職工人均收入,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04年我國城鎮居民年平均純收入和農民年平均純收入分別為9422元和2936元。僅以大學收費為例,從1995到2004年全國高校生均學費從每年幾百元一路飆升至每年 5000元到8000元不等,如果按照一名貧困大學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計算(含學費、生活費和住宿費),一個人本科4年最少花費2.8萬元,相當於一個農民9.5年的純收入。而全國農民中,真正超過2004年我國農民年平均純收入2936元的比例只有19.8%.

對中小學教育來說,儘管中國實行9年義務教育制度,但每一個教育的環節都有可能成為收費的“關卡”:擇校費、贊助費、補課費、中考費、轉學費、水費、電費、自習費、基建費、計算機費、耳機費、資料費、取暖費,以及各種強化班、提高班、特色班、重點班、實驗班的費用等。教育主管部門今天進行了規定,某種費用不許收,明天這些費用就會換一種名稱,換一個說法收。

最近發改委公布一個檢查結果顯示:農村中小學亂收費成為加重農民負擔的主要因素;農村中小學亂收費金額約占涉農亂收費總額的一半。

我們從中國報刊上讀到過一個下崗女工這樣的敘述:我與丈夫雙雙下崗,我找了份家政工作,收入很低。三年前,兒子小學畢業時,我們全家用了吃奶的勁,交了1.5萬元才讓兒子進入一所重點初中。學校離家很遠,我就花了200元在學校旁租了一間小房,專供兒子休息。每天在別人家裡打掃完衛生,就匆忙趕回來忙兒子,晚上陪讀到深夜11點半。我總認為,我與丈夫就是書讀少了,才落得這樣下場。為了兒子能成才,我幾乎傾盡全力。剛上初中,部分學生被老師安排周末培優,兒子不在其列,我以為老師不喜歡我兒子,還專程找老師理論。後來,所有的孩子都參加周末培優:培養優秀學生,我卻感到手頭越來越緊:兒子一堂培優課下來25元,一周兩天8節課共200元,一個月下來就是800元。我所有的收入全花在他的培優上,家裡開銷由他爸爸打點零工補貼。

另一個故事來自農村:村民李靜是張家口尚義縣黃腦包村人。他家有四口人,兩個孩子,大兒子正在河南省許昌市一所學院讀大學,今年剛上大一。李靜說,他的兒子上高中的時候為了考上大學,在石家莊市念了一段時間,欠下一屁股債。上了大學以後費用更高,一年得 1.5萬元。這是個很大的數字,他常年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種地,即使在好年成,兩口子不吃不喝也只能掙5000多元,相當於兒子一年花費的三分之一。目前,李靜已經欠下外債近2萬元,其中有2500元的高利貸。他告訴記者,人們常說,只要孩子考上大學,砸鍋賣鐵、借錢也要把他供出來,但他認為這句話是不對的。現在他家能借的債已經借遍了,沒有人願意再借錢給他。迫於無奈,他不得不向民間高利貸借款,100元每月吃2分錢的利息,相當於農村信用社的3倍,僅僅是利息,已經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最讓李靜擔憂的是,他不知道能不能把兒子供出大學,僅僅是兒子上大學一年時間,他就已經開始借越滾越大的高利貸。以後漫長的三年內,他不知道能不能籌到令他咋舌的數萬元的龐大數字。如果兒子大學畢業後再找不到工作,他拿什麼來還債呢?

(二)

今年5月份,在武漢市舉行了“楚才杯”國際中小學作文比賽中,五年級的作文題是《給我一點時間》。超過70%的孩子選擇了一個共同題材:媽媽逼着整天做功課,學習壓力大,期望媽媽給自己一點時間。

有3000名小學生不約而同地將媽媽刻畫成 “變色龍” ,“母老虎” , “河東獅吼”等形象。但許多媽媽認為,“妖魔化”媽媽的原因要從教育現狀找問題。“不是媽媽在逼孩子,而是教育現狀在逼媽媽!” 就拿 學校考試來說,現在的難題、怪題越來越多, 愈演愈盛。 學校盡考 些教科書裡沒有的題,如果孩子不去校外培優,成績就下滑。現在 的教育像劇場散場一樣,順着走都可能被踩倒,沒人敢逆行。有位 當教師的媽媽,是一名中學語文老師,業務拔尖。前不久,在其任課班級進行一次教改,給學生們布置的家庭作業是看經典的課外讀物,若發現好詞,學生自己做摘抄。此外,每周根據自己的體會,寫一篇 真情實感的周記。這些作業平攤到每一天,學生們只需要每天花15分鐘, 即可完成語文作業,而且,這比做一大堆作業, 效果好得多。 不曾想,這一教改遭到數十位媽媽的一致反對, 甚至告到了學校。 家長怕這種教育方法影響子女的考試成績,而校長也要考試成績,他手頭上有一份考試成績分析表,老師的工資、獎金都與這些數據相 關。

有一位老師說,她的學生每天在教室里呆的時間超過了17個小時。這不比包身工還殘忍嗎?最終目標是大學畢業後有一個好工作,因此就要上名大學。為了上名大學,就要上好高中。為了上好高中,就要上好初中。為了這一切,從幼兒園就開始拼殺了。一個小學生,上不了好初中,就認為自己的人生從此失敗。不少青少年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下出現許多心理問題。南方日報報導說,有的青少年難以忍受學業負擔,離家出走,浪跡社會;有的心高志遠,不斷自我加壓,以至神經錯亂、身心俱傷;有的狠心媽媽將不聽話的親生孩子活活打死;有的孩子不堪家長苛求,以恨報愛,叨父殺母……

可憐的中國青少年,面臨着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追求成功的巨大壓力,他們之中瀰漫着焦躁的情緒。社會壓力攢到了臨界邊緣,引起了精神變異,自殺遂成了15到34歲中國人的第一死因。據統計,中國每年28萬7千人死於自殺,每兩分鐘就有一名自殺者及8名自殺未遂者。中國人的自殺率是全球平均自殺率的2到3倍。繼農民、破產者、下崗工人、明星等自殺高危群體之後,大學生也加入了這個群體的行列。不久前,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02級學生程小龍對大學生自殺狀況展開調查,他在北京聯合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化工大學發放了200張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6%的大學生曾經有過自殺念頭。《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14%的大學生出現抑鬱症狀,17%的人出現焦慮症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這是一幅多麼可怕的情景!

(三)

20年前,筆者住在日本,看到很多小學生們下午4點下課後,背着書包進一家私塾,就是我們說的補習班。補完一門功課後,6點出來,再進另一家私塾,再補另一門功課。出來時,已是晚上8點,才能回家吃飯。當時覺得這些孩子很可憐。後來讀到柏楊的文章,反對補習,把補習稱為“惡補” ,很是贊成。當時除日本台灣外,中國大陸還 沒有 “惡補” 。我們這一代人,在中國輕輕鬆鬆讀完小學,中學和大 學, 結果畢業生質量也很好。

補習只有在少數人補,多數人不補的條件下,少數補習的人才可在考試時占上風。大家都補了,便宜就占不上了。好比賣東西,少數人先降價,他就賣的多。如果大家都拼命的降價,就變成了無序競爭。輸了老本的是賣家。現在中國國內大家瘋狂補習,全體補習的參加者都受其害,只有開補習班的老闆掙了錢。

在悉尼,多數亞裔中小學生都補習,他們的考試成績都很好,似乎比洋人的學生好。這多半是因為大多數洋人不補習。但在大學,最優秀的,有創造力的學生,還是洋人居多。我羨慕悉尼大多數的青少年,他們多數不補習。輕輕鬆鬆地讀書,休假就踢球或衝浪。考不上大學就念TAFE。做了藍領照樣有房住,有車開。不和別人攀比,沒有中國同輩那種追求成功的巨大壓力。

要改變中國目前的狀況,首先要改變統一的高考制度。改變這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體制。讓各個大學以不同標準和不同方式選擇新生,只會應付考試的補習就將大大失去效用。多辦一些像TAFE這種培養高級技工的大學,很多人就不會天天讀書做題。

更重要的是要把教育開支重點下投到中小學及縣以下基層。教育部說他90%以上投資在城市、在大學,農村基礎教育投入少,只有百分之七點幾。國家義務教育是有法律規定的,這個義務是誰的,是政府的,現在轉嫁到農民頭上了。據說國家教委不同意投資轉向農村基層,是因為那些在建的大學校園教學樓,不投資就成了爛尾樓。

儘管教育部不承認他們曾把教育產業化當作改革方向,但和醫療改革類似,教育改革忽視教育是公共事業這一特點,特別是忽視廣大工農子弟受教育的權益。醫療改革中“抓大放小” ,把重點放到城市的大醫 院;教育也是把重點放到重點大學。對醫療改革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很多都適合於教育。

是該到了對教育改革進行認真評價的時候了。(8月31日於悉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好色導師面面觀
2004: 回憶北大數學力學系的大學生活
2002: 對北大醫學部招生公正性質疑
2002: 中國留學生“流走”數百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