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aissance來自法語“再生”、“復活”之意,指古典希臘、羅馬文化等人文主義的復興,1830年代也成為英文用詞,先被日譯為漢字“文藝復興”,再被移入中文,至今還在中文廣為應用。後來的研究主要受瑞士文化史學家Jacob Burckhardt/ㄅㄨㄦㄎㄏㄚㄦㄊ/布克哈特1860年出版的Die Kultur der Renaissance in Italien[1]影響,不限於文藝領域,所以日譯放棄了“文藝復興”的譯法,直接用片假名ルネッサンス表示發音[2]。按照法語發音,準確的中譯應該是ㄌㄨㄋㄧㄙㄢㄙ。按照ㄅㄨㄦㄎㄏㄚㄦㄊ“史觀”,把地域適當地限定在Florence/(意大利語)Firenze [fiˈrɛntse]/ フィレンツェ/ㄈㄧㄌㄜㄣㄔㄜ/佛羅倫斯等意大利北部(包括法國最南部和羅馬),ㄌㄨㄋㄧㄙㄢㄙ大致是指發生在14-16世紀以ㄈㄧㄌㄜㄣㄔㄜ為中心、以復活古典希臘、羅馬文明為精神指導、以美術、文學方面的革命為主導發生的廣泛文化創新運動。
趙京,中日美比較政策研究所,2018年11月5日
[1] 英譯本就不止一種,如Jacob Burckhardt,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in Italy. New York: Harper Torchbook edition 1958.英譯“文明”含義太寬,應該按德文譯為“文化”。
[2]這也是具有發音表示功能的日語的優越性,這樣的例子很多,如anarchism,先被日譯為“無政府主義”,被引進中文,其實只表示了anarchism的一部分含義,所以現在的日譯是アナキズム,而中國的信奉anarchism的人士用“安那其主義”或“安那祺主義”或“自由社會主義”來表示,準確的譯法應該是ㄚㄋㄚㄎㄧㄙㄇ。(本來法語發音更接近ルニッサンス,但日語ルニッ發音太奇怪,故做了修改。這種改動也可以運用到漢音元素方案中,但具體的改法要根據具體詞例的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