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爭,我不死誰死? |
送交者: 徐罡博士 2018年11月17日18:21:5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前言: 去年我發布了這個郊遊的上篇“波士頓郊野1:澤地枯樹”,裡面提到亨利•戴維•梭羅和他倡導的非暴力抗爭,實乃心有感觸。我譴責暴力,不會使用暴力去解決問題,但我知道自己的處境,遲早會死於暴力,所以做了一個新的文章分類“最後的輓歌”。又,金庸是我浙江衢州一中的前輩學長,雖然我和他未曾接觸過,但他的小說對我影響很深,我平時說話甚至行文喜歡用一些打打殺殺的語句,但那只是文學比喻,求一時之爽,並不意味着在現實生活中我會動粗打人或殺人,先做個聲明。 原定10月中旬看過牙醫後按照一年前的計劃重出江湖,但我的牙醫診所要整修,將我的預約推遲到30日。那天坐在牙醫診所等着的時候,想到一大早看到大師兄走了的消息,而我卻要闖入江湖,冥冥之中,命乎命乎! 下面這篇文章起草於去年10月,有些地方已經不合時了,但照原樣保留。
波士頓郊野2: 南瓜田的憂患 正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前面在“波士頓郊野1: 澤地枯樹”里,我寫到,這次停下來看沼澤地,是下定決心,了卻多年的心願。實際上,是和過去十年自己生命的一個物證作個告別,之後,我將坦然面對暗殺、構陷甚或牢獄。沒有人願意如此耗儘自己最後的生命,但我別無選擇。 過去一年多,我在波士頓一直生活在極度恐懼之中,期間我一度逃到台灣,企圖在那裡作公開指控並尋求短暫政治庇護,但到了台灣,才知道,它並不接受政治庇護申請,於是又回到波士頓,恢復了小心翼翼的生活,不斷變更自己的作息和工作慣例。但該來的總會來的,與其哪一天死於“意外”車禍或“被自殺”,不如冒死一搏,爭取一點時間,把一些重要的事做了或至少開個頭讓感興趣的人繼續完成;幾天前的9月27日,我通過自己的推特賬號“波士頓之泣@cryofboston”,宣布將在十月中旬亮明真身公開爆料。 美國這個國家,現在正處於一個最關鍵的歷史時刻。1775年4月19日,就在這附近,列剋星敦和康科德戰役,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那是一場建國之戰。而今天的中美之間,非常規戰爭早已開始,軍事衝突只是遲早、規模大小和時間長短的問題;這場戰爭,將決定美國的國運,這是一場護國之戰,但關乎世界文明的走向,決定人類社會將繼續進化還是由此開始回歸野蠻,這是千年之大對決。 當年的建國之戰,美國的參戰者很多是來自英國的移民,他們和他們曾經的母國開戰。而今天的護國之戰,輪到華裔站出來為美國流血了;但願這場戰爭點到為止,見好就收。 我已下必死之心,但現實就是這樣殘忍,老天爺馬上就讓我直面死亡:在我開始走向沼澤地時,雜草之間出現一頭死鹿,血跡猶新,這是給我的警示還是預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