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語言(Transcendental Language)”
語言,是哲學中兩大派別之一,分析哲學,在當代發展的研究對象。如同分析哲學的旗手,維特根斯坦,所說,“不能清晰表達的意思請不要談”。這說明,首先,維氏承認世界上存在着語言無法表達的東西。再次,語言不能表達不等於不存在。再再次,要傳播複雜的思想,人類除了語言無法用其他方法來使他人理解真理。這些理由,就是提出“超越語言(Transcendental Language)“研究的原因。
除了維氏發現的存在無法表達的意思之外,在東方思想和哲學中,特別是印度佛教和中國道教中,樸素“悟性”概念地提出,本身就是針對不便或不可表達之意,而表述的一種理解狀態。當然,他們沒有提出”語言替代“的概念,而是簡單地如維氏,採取避開不談的方法,“悟的着就悟,悟不到回家睡覺”。不便談不談固然避免了誤導他人,但在另一方面,也沒有達到傳播真理或交換思想的目的,導致探索的終止。所以,凡是遇到語言表述困難而採取逃避態度,都可以看成一種消極的行為,它本身也並非是完善的方法。所以,我認為應該專門研究這種”非正常表達,不得已而為之“的語言,既,“超越語言(Transcendental Language)”,來解決這個問題。
超越語言,只針對“語言的表達界限所不能完成的任務”而設立。這個“超越語言集”應該基於以下五個原則。
1) 它不應該包含通常語言表達修養不足意義上的“詞不達意”
2) 它不應包括表述哲學思想的語言時晦澀難懂的個人特殊用詞
3) 它不應該“文學化”,既,以修辭的手段來達到目的,而是用簡明直接的表述
4) 它超越數學符號和邏輯表達式的界限
5) 超越語言超出了經驗的範圍,超出了思想的範圍,而是思想和經驗的“替代體”。
哲學的發展,特別是上個世紀以來哲學的兩大派別,“大陸存在哲學”和“語言分析哲學”,都明顯地感到了語言表述的困難。前者採用“晦澀的表達”,如海德格爾;後者採取避而不談,如維氏。其結果,都不能起到思想和真理交流的作用,哲學家們連在兩個基本陣營內都無法完全統一。這種從上個世紀以來的哲學研究現狀,促使哲學欲繼續發展,則必須找到和建立自己的“本體語言”,來解決這一新的困難。這就是這裡提出“超越語言”的時代背景。
哲學本體論在從上世紀七十年以來的停滯不前的狀況,也自然包括語言作為工具的陳舊狀態。發現新的語言工具,是發現和研究新的本體,哲學進步的必要條件。將超越語言作為轉向研究,不僅是語言學發展的一種可能,更是使之受益的哲學轉向新的目標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