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悲鳴:文革前北京最好的中學是哪家?
文革前我曾去北郊六鋪炕走親戚。那家老太太逢人便說清華附中如何了得。文革結束後又見到那老太太,她老人家才說:那時候家有小孩考上清華附中的鄰居四處張揚,我還以為清華附中是天下最好的中學呢,根本就不知道還有其他學校。
清華附中當然也是不錯的學校,但不是第一流的好中學。
北京有東貴西富,南貧北賤之說。東城多住達官貴人,西城多住商人,南城多貧民,但還有點手藝可賣,比如到天橋撂地攤,賣大力丸。北城就只剩賤民了。駱駝祥子找小福子的地方就在城北。而清華附中就坐落在這北賤之地。
北京中學男女混合計算,最棒的要屬師大女附中。不但因為中南海在西城,而且因為女附中是師範大學的實驗中學。師資力量最強。師範大學高才生能去女附中教書比留校還榮耀。
女附中之下才能排上男四和師大附中。王光美念的師大附中,她的子女除了劉婷婷上了師大女附中外,其他子女都上的師大附中,在和平門外。
師大附中,二附中和女附中因是師範大學附屬的實驗中學,師資力量強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共產黨還有其他法子富集優秀師資,那就是類似走後門式的辦法。海淀區大學多。各大學為自家教職員工子弟就近上中學計,都開設有各自的附中。清華附中和北大附中、人大附中,以及其他大學的附中沒什麼不同,水平也都差不多。只是因為高教部長蔣南翔兼任了清華大學校長,自然澤被附中,才使清華附中成名。這種干法其實並不光彩。
北京市最好的中學其實並不是師大女附中或男四中,而是二龍路中學。從這所學校的名字看,似乎是個服從分配的胡同中學。後來我的大學同學王小波上的就是這所中學。我從他嘴裡才知道,原來二龍路中學是專為教育部子弟開辦的。教育部就在二龍路。王小波家便在教育部大院內。教育部開辦的自家子弟中學,安能不富集最好的師資?(現在叫北京師範大學二龍路實驗中學)
海淀區最好的中學應屬與清華附中隔圓明園相望的一零一中。張郎郎和卡瑪都是這所學校出身。
根據鄭義自己的說法,他初中上的是西城區男三十五中,水平低於同樣是男校的四、六、八中。他是以銀質獎章獲得者的身分,高中考上的清華附中。時間大約就是我家親戚老太太盛讚清華附中的年頭。蔣南翔正在高教部長任內兼任清華大學校長。
清華附中有些高乾子弟,但副總理級的大概只有一名賀鵬飛。其高乾子弟密度不但遠低於師大女附中,低於西城的四、六、八中,甚至低於同在海淀區的一零一,八一和十一學校。但因在清華園內,知識分子子弟比例甚高,人多勢眾;多到能使幹部子弟感到壓力的地步。
紅衛兵運動暴發於清華附中,可能與這種壓力不無相關。這種壓力的表現形式就是校衛隊鄭義等對尚未開始作惡的地下紅衛兵的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