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感到彷徨? |
送交者: 老幺 2002年04月19日18:44:4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中國為什麼感到彷徨? 作者:老幺 (一) 這是個漏洞百出的標題。我們可以找出一萬件事實,證明中國並沒有彷徨,或者至少,彷徨的並不只有中國。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偉大光榮正確的領導、勤勞樸實勇敢的人民---如此偉大的國度、如此優秀的民族,怎麼可能感到彷徨呢? 換一種角度說,彷徨也不完全是貶義詞,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彷徨甚至可說是一種另類的美麗。就國家而言,彷徨往往孕育着革新。76-78“三年徘徊”之後是翻天覆地的改革開放,89-91“治理整頓”之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當朝宰輔朱老闆也曾說過,他的日子比香港董老闆難過,更比不上澳門的何老闆,由此也見中國的彷徨所在。 (二) 中國的彷徨,如果真的有的話,或許表現在三個方面: 1. 城市就業的困難,包括高等教育畢業生就業的問題 總而言之,簡而言之-----有力使不上,有才用不了,有錢沒處化。 或許情況沒有這麼危言聳聽,畢竟穩定壓倒一切。有力氣的多打幾副麻將也就湊合了,有才華的多上幾次互聯網也就過癮了,有錢的多逛幾次夜總會也就滿足了。要再有力氣,你也可以罵台灣;要懂點外語,你還可以去國外;要真有錢,你更可以海外併購,總之你也不會太閒。 (三) 都說中國機會多多,老幺也如此堅信----只不知此機會是否為公開的機會、公平的機會、公正的機會? 日本的人均耕地數量比中國少多了,可是日本人竟然沒有被餓死! 我相信每一個有民族尊嚴的中國人看到這些事實都會感到慚愧。所以讓中國農民富裕的唯一辦法是“消滅”中國農民!(農民兄弟別跟我急,為你們好呢!)“消滅”農民並不是要從肉體上消滅農民,而是讓農民享有與工人同樣的權力和義務。這樣一來,中國的城市就業人口將為13億,而不是目前的4億;農村的就業人口呢?也是13億! 注意老幺指的是就業人口,而不是實際人口。也就是說,只要僱傭雙方同意,每一個中國人都有權力在每一個城市每一個農村工作,“城裡人”可以去做養豬專業戶,“鄉下人”也可以上寫字樓辦公。 實際上改革開放後“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的出現已經“消滅”了數億農民,如果哪一天中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家庭人口少於1億,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必然邁上了了一個嶄新的台階。 (四) 好了,現在假定農民都進城了,而城市的就業機會有限,其中必然有競爭機制,雖然並不當然地就是優勝惡汰。 現在國內有一種所謂“大學生就業困難”的problem。以老幺來看,此problem根本不能稱之為problem。“大學生”何許人也?在老一輩,大學生或許還真是“天之驕子”,方圓數百里出那麼一個,現在的大學生可是遍地開花。然而中國的人才真的是如此過剩嗎? 我看不見得。以美國為例,美國的人口比中國少,“大學生”可比中國多,其“就業形勢”固然因經濟蕭條比往年嚴峻,但也多能找到好的出路。原因無它,所謂“美國是機會的土地”是也。老幺這裡並不刻意地褒獎“美帝國主義”,然而美國之所以成為帝國並不是如國內許多人所想的一般整日紙醉金迷或僅僅是通過戰爭發跡的,而更在於對人才、資源的合理利用甚至可以說是盤剝利用。 昨天有網友寫信說,我們中國人以李政道、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學金為榮,認為這歸功於我們中國人的大腦,但美國人或許會歸功於美國的制度。不然為什麼有着同樣大腦的中國人在國內就不能取得同樣的成功,而各國的大腦在美國都能取得這樣那樣的成功? 這個問題老幺沒有答案。 (五) 好了,現在假定中國也有了這樣那樣的科研機構去“養”那幫看起來不是很有用的理論科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有了這樣那樣的投資銀行、律師樓、會計師樓去“養”那幫只提供“服務”似乎從不創造任何價值的高級白領,那第3個問題,“富裕階層投資渠道的匱乏”,也就解決了大半。 老幺相信,只有消除目前對經濟行為這樣那樣的法律或者事實上的種種限制(如公司成立的最低註冊資本、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差別對待等等),中國的就業瓶頸才能得到暫時的緩解,中國的經濟才能更上一層樓,中國才有可能挑戰新的挑戰。 至於今後的路怎麼走,那要靠諸位了。 Laoyao2008@yahoo.com.cn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