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感性邏輯”
中國,是一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同的國家。
中國人在自己的長期歷史中,發展出一套自己的體系,或叫“中國文化”。中國人對自己的這套體系,歷來一直是讚揚的。從世界進入十九世紀,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以後,中國人才開始反思自己的文化,才開始有了對自己文化體系的懷疑和困惑,比如魯迅,比如後來的柏楊等。但多數人,包括自己的多數讀書人,如上世紀五十年代“新儒家”,包括現在在西方教中國文化的人等,還都是對這套體系持贊成態度。
中國是有許多問題的。這些贊成中國文化的人,他們看不到,中國目前的一切問題,都與中國的執政者有關;中國一切執政的弊病都與中國大眾有關;而中國大眾的一切問題,都與中國文化和歷史有關- 執政者,大眾,文化,是“三位一體”。
中國人發展出的一套體系,與其他三大文化比較起來,簡言之,是一種對“人性的扭曲”。如同每個兒女長大成熟後,都不願承認自己的父母可能不是那麼偉大一樣,中國大眾要認識自己祖先發展起來的文化是種“歪脖子樹”的文化,是一個漫長和痛苦的過程。我稱中國文化的本質是“感性”(比較西方文化的理性本質),中國人發展起來的一套思維方式,也應該有個名字,我稱之為“感性邏輯”(與西方的“理性邏輯”相對)。
讓我舉幾個中國聖賢“智慧”的例子。中國人崇拜一種智慧叫“防患於未燃”。比如皇帝害怕臣子勾引自己的妃子,就發明了“宦官”制度。中國男人不喜歡“瘋癲”的女人,就發明了“小腳”制度,秦始皇害怕其他讀書人的思想影響自己的統一,就搞了“焚書坑儒”。今天的習大領導不喜歡西方民主思想影響,就決定限制學習英語(不再考四六級),就決定限制外國軟件在中國的使用,諸如此類的奇怪的中國“感性邏輯”。如果有人問他,今天哪個東西不是外國發明的,為什麼不都一併🈲掉,您豈不邏輯上更徹底嗎?比如,開始禁止電,汽車,飛機,英特網等等?
遺憾的是,問題不在於是否習氏可以自圓其說,而是中國許多人認為這麼制定政策是對,這種“邏輯”是正確的。感性,就是隨意,就是放縱自己的欲望,就是中國人所說的“有權(錢)就放肆”。看到權力和財富在中國社會扮演的同樣功能,就是中國人“感性邏輯”淋漓盡致的發揮,就理解了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