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經衰落過嗎? |
送交者: 周峰 2002年04月22日18:06:0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中國曾經衰落過嗎? 最近讀了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博士的“中國為什麼麼衰落”的文章,覺得挺有意思。接合一段時期以來類似這樣的說法似乎還很有市場,所以就圍繞着張博士的文章做了一些思考。張的文章的大意就是說中國曾經歷了一個由極盛到衰落的過程,表現為歷史上的中國無論從文化,經濟都是相對強勢,但是由於缺少所謂的“科學傳統”而沒能得以持續和強勁的發展下去。也就是說由於中國歷史上缺乏“科學傳統”而沒能為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促進力量。因此中國就衰落了。張博士的文章做的文彩飛揚,加之又比較迎合筆者心底隱存的那麼一種不大不小的“阿Q精神”,所以就激發了我的精神頭兒,喚起了我總也高漲不起來的情緒。再加上本人的本職是科學研究,以及永不衰減的對中國關注的熱情,諸如此類也就使我不得不寫出如下的一些感想來。 首先我贊同這樣一種看法,那就是中國雖然現在位於“發展中”國家之列,似乎比那些發達國家落後了不少,似乎已經失去了一往那種“一攬眾山小”的絕對優勢。但這並不等於說中國曾經有過什麼所謂的“衰落”。也就是乾脆點說:中國並沒有曾經那樣地衰落過!理由有很多,僅舉其三: 一是儘管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唐疆宋土”,但“唐疆宋土能說明中國就興盛嗎?如果把這些時期中國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效率放在世界範圍里比較,能發現有明顯“超前”或領先於其它國家的的直接證據嗎?那麼“唐疆宋土”時期的中國又繁榮昌盛在哪裡?是廣義的文化?還是狹義的經濟?如果說“唐詩”“宋詞”的發展就代表了文化的繁榮,那不就有些一偏概全了不是嗎?“詩詞格韻”雖然是文化之一種,但能說明這些就是所謂的文化繁榮嗎?還有在唐宋時期代表中國主流文化的道儒佛並不是處於極盛時期,相反它們有些是剛剛被傳入不久,如佛文化;有些在現在看來是被公認地畸形發展了的,如儒家文化。而儒道文化的最盛時期恰恰是出現在由奴隸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期的春秋戰國。因此如果縱向比較起來的話,能得出誰比誰更繁榮或者更衰落的結論嗎? 在我接觸過的中外人中,似乎對中國歷史都有這樣的一個看法,那就是中國似乎曾經經歷過一個由“極盛”到“極衰”的轉變。引證最多的史實就是中國歷史上和西方列強作戰而沒有取勝。並因此“割地賠款”被人一度“瓜分”。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複雜的。沒有洋人那些洋槍洋炮固然是失敗的原因之一方面,但是在很多的時候卻並不盡然如此,比如甲午海戰,當時的中國海軍從兵員到裝備絕不次於日本的。但最終還是不幸全軍覆沒了。為什麼?有人說是清庭太腐敗!那這似乎就又相衍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清庭那麼腐敗呀?是人治的過?講倫理不講法理的過?人治問題似乎很難說清楚,但之於講“倫理”和“法理”的問題,我想還是有比較容易搞清楚的。那就是中國所謂“唐疆宋土”時期自然也是講“倫理”的,那卻如何沒有被外族打敗過? 其實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似乎很簡單,那就是大多數的人有時就喜歡犯一種“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的小錯誤。也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了。 張博士文中以英國人為例,以為英國民族的所謂尊嚴是與其文化之厚度分不開的。這話固然不無道理。但也並不盡然,比如德國的文化應該更厚重些,但這些也並沒有給德國人贏得什麼更多的尊嚴不是嗎?德國人看在法國人的眼理似乎總是不被喜歡的,而且由於德國曾參與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而不時被人“重叨”! 其二,很多朋友都說當今的美國實在夠興盛,夠繁榮昌盛的了。很多人也因此哭着喊着想做美國人。的確美國為了維護這種相對而言的“興盛”也不得不到處“牛氣哄哄”!結果 就出了911,就出了美阿戰爭。諸如此類和講“法理”還是講“倫理”搭界嗎?似乎從表面看上去,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特別重視“倫理”“綱常”,似乎也沒有講“法理”的傳統,但這顯然是和實際不符的。 其三,既然中國曾經“盛極一時”,而中國歷來又缺乏“科學傳統”,那從邏輯上不是自己推翻了自己的前提了嗎? 一時興致,權當向大家討教。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