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與簽證:中國留美學生的焦慮zt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國針對中國公民旅行和學生簽證的限制和禁令,使得成千上萬的中國留學生倍感焦慮和憂心忡忡。美國高教界人士說,短期內可能會出現中國學生留美熱潮趨冷;中國學生和家庭將日益把目光轉向美國之外的其它國家。
疫情與簽證
美國高教界擔心,目前美國對中國留學生簽證政策的不可預知性、新冠疫情帶來的安全問題,以及對畢業後留在美國就業的不確定性等,所有這些因素可能都會導致中國學生和中國家庭將目光轉向美國之外的其它留學目的地。
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29日發布了一份文告,美國將禁止與中國軍方有牽連的中國公民持學生和學者簽證進入美國大學攻讀研究生或者從事博士後研究。特朗普稱,在美進行本科以上學習或從事本科以上研究,且過去或現在與中國軍方有牽連的中國學生或研究人員,都很可能被中國政府利用或招募,來刺探相關情報與技術。
特朗普的文告6月1日已經生效。特朗普要求美國國務院根據相關立法,決定是否吊銷目前持相應簽證、並符合文告限制范圍,且已在美國的中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的簽證。
美國高等教育界人士對美國之音表示,對於已經飽受新冠疫情導致的旅行、簽證等限制困擾的中國留學生來說,特朗普總統的這項政策無疑是雪上加霜,發出了美國不再歡迎中國學生的強烈信號。這使得已經在美國就讀和眾多期待來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倍感焦慮,他們中許多人可能正在雄心和不確定的現實中間掙扎。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新書《雄心勃勃和憂心忡忡: 中國大學生在美國高等教育中的成功和掙扎》(Ambitious and Anxious: How Chinese Undergraduates Succeed and Struggle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https://yma03.expressions.syr.edu/%E4%B8%AD%E6%96%87/ )作者馬穎毅博士對美國之音說,美國現行的一些政策“突出強調了美國不歡迎外國人的看法”。
馬穎毅博士說,“鑒於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日益加劇,這一政策給中國學生社區增添了新的打擊,並強化了美國對中國不友好的印象。這可能會進一步阻礙中國學生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和之後在美國學習的願望。”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外交政策研究所主任傅瑞珍(Carla Freeman)認為,美國政府對中國留學生的限制性簽證政策和反移民立場,已經對來美留學的國際學生產生了抑製作用,而最新一輪的限制很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
“雖然新的限制不適用於大學本科生和一些研究學者,但是圍繞美國簽證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中國家庭向美國高等教育投資的熱忱大大降低,”她說。
傅瑞珍表示,這些政策發出暗示:美國大學已經不再歡迎中國學生;而實際上美國大學的許多研究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她說:“在美國大學面臨金融挑戰,需要重新思考舊模式,為快速變化和高度技術化為基礎的經濟提供動力的時刻,失去國際人才是一個額外的沉重打擊。”
國際教育協會(IIE)2019年11月的一份報告說:“國際學生占美國高等教育總人口的5.5%。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18年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447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5.5%。”
熟悉國際學生招生事務的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馬釗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希望學習理工科(STEM)領域的中國學生,可能必須將目光投向其它歐洲國家、澳大利亞或者加拿大的院校。
“美國大學,尤其是非名牌學校,絕對應該為國際招生人數的下降做好准備,”馬釗對美國之音說。
上海同濟大學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對美國之音說,美國的這項政策“過於隨意,甚至簡單粗暴。”這位熟悉美國歷史和美中關係的學者認為,美國的這一政策非常類似於歷史上的麥卡錫主義;長此以往會將中美關係推向危險的境地,“也與美國長期所倡導的文化價值觀背道而馳”。
她說:“其結果不僅是阻擾了中美人文交流,美國也失去了吸引中國優秀人才,前來認識和了解美國的機會,而這是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
歧視與偏見
自從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以來,針對華人和亞裔美國人的暴力活動時有發生,並且有增長趨勢。而中國留學生是美國大學校園國際學生最大的一個群體,這無疑也增添了在美中國留學生和期待來美中國留學生的焦慮和擔憂。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傅瑞珍教授說,伴隨着美中關係的日趨緊張升級,以及中國是美國人損失就業機會根源的暗示,還有美國總統使用“中國病毒”和“功夫病毒”指稱新冠病毒的刺激,“人們越來越懷疑在美國的華人、或者看上去像是華人的亞裔人”。
曾在美國國防語言學院教授“文化意識”、目前居住在加州的白伊麗(Elizabeth Bowditch)博士也表示,美國對華人的歧視現象的確是有增加的勢頭,而且不僅僅針對華人。“我鄰居的兒子是半個日裔美國人。他說自己走在大街上常常遭到‘離我遠點’的目光,特別是特朗普‘功夫病毒’言論之後,這種現象更是嚴重了,”她說。
在首都華盛頓近郊喬治·梅森大學攻讀藝術管理的中國留學生薑旭對美國之音說:“目前為止,我並沒有感受到來自周圍美國同學的異樣眼光。相反還有美國同學和教授會關切的詢問我們的家鄉疫情是否嚴重,給我和我的祖國最真摯的祝福。”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馬釗教授說,大學有義務為所有具有少數族裔背景的學生、教職員工提供一個安全和溫馨的環境。許多大學已經採取措施,重申大學對少數族裔和國際學生的支持,讓學生了解現有的服務,並發布安全警告。
“最重要的是,在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及時向留學生和家長傳達學校計劃和服務是至關重要的,”馬釗說。
傅瑞珍說,霍普金斯大學組織了由學生主導的美國學生和中國留學生的對話,探討如何加深並且維持相互間的理解;學校還發表了聲明或信息,聲援反對種族主義和反對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
留美熱是否會漸冷?
接受美國之音采訪的美國高教界人士表示,受到疫情、簽證限制和禁令,以及種族因素的沖擊,美國高等學校恐怕難免要面對人才和資金流失的挑戰。與此同時,中國留學生和家長們也正在焦急地注視着形勢的發展,以衡量他們未來的最佳步驟。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新書《雄心勃勃和憂心忡忡》作者馬穎毅博士認為,由於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和美中雙邊關係緊張所設置的障礙,“短期內會看到中國學生來美國留學的熱潮出現低迷趨勢”。
上海同濟大學那位匿名教授認為,美國收縮中國學生留美的機遇,從經濟的視角來看,“實際上是將這部分市場拱手讓給其它在各個領域有突出成就的國家;因為美國在諸多領域雖然處於科技前沿,但並非是唯一”。
她說:“中國目前在產業鏈上的地位不高,任何在某個領域高於中國並有突出科技表現的國家及其高校,都可能成為中國學生出國讀書的留學目的地,包括東亞和東南亞國家、歐洲以及同處北美的加拿大等。”她預測,美國若不及時調整目前政策,可能在未來三四年之後,中國學生的留學目的地國會更加豐富和多元化。
曾在國防語言大學擔任“文化意識”教官的白伊麗也表示,中國學生有理由擔心自己付學費來美國讀書,而現在可能已經不受歡迎,他們“可能會質疑去美國大學留學還是否是好去處,因為在許多其它國家也有與美國大學旗鼓相當的高校可去”。
不過,《雄心勃勃和憂心忡忡》一書作者馬穎毅認為,長期趨勢可能比短期趨勢更為積極一些,因為中國學生來美國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願望根深蒂固;除非中國高等教育機構能夠提供無障礙和高質量的教育機會。“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她說。
海倫娜·何(Helena He)是猶他州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遺傳學和生物技術四年級學生。她對校刊《每日宇宙》(Daily Universe)說,自己決定來美國攻讀學位,因為她一直相信“美國能提供一些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機會”。
刊登在《國際高等教育》(IHE International)2020春季號上,由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所做的一份調查報告發現:大約85%的受訪者表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學生“不可預測的政策”是中國家長最關心的問題。78% 的人強調安全問題,65% 的人強調畢業後就業的不確定性,另有 65% 的人表示,擔心簽證拒簽或者入境後被驅逐出境。
“歸根結底,這是個人和家庭的決定,但也受到地緣政治政策的嚴重影響,” 《雄心勃勃和憂心忡忡》的作者馬穎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