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思維學》的基本內涵 |
送交者: 理解與尊重_518 2020年09月23日07:33:2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簡論《思維學》的基本內涵 唐付民 顧名思義,思維學是研究人類思想方式與原理(思想來源)的科學,然而人類至今還沒有將它建立起來。中國已故物理學家錢學森曾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思維科學體系”的理論。在這個理論中,錢學森提出,思維科學的基礎學科應分為:“邏輯(抽象)思維學、形象(直覺)思維學、靈感思維學和社會思維學”。[1]我認為,這種理論是錯誤的。首先,邏輯思維學(或邏輯學)不是思維學的基礎學科,其次,思維學的基礎科學也不應分劃為多個學科。 我認為,如果把思維科學的基礎學科限定在“思維學”之內,也就是將它冠名“思維學”,則邏輯學,即錢學森所說的“邏輯思維學”就不是基礎學科。因為“基礎”的區別對象是“應用”,而邏輯學是指導人們如何正確“使用思維”的,具有明顯的“應用性”。即它是指導人們“如何認識事物”,而不是告訴人們“人的思維是什麼(是怎樣的)”。 如果說“邏輯思維學”與其他思維學學科有區別,它的主要區別是研究人們的“正確思維形式。而“心理學”則是研究和反映人們的各種“心裡活動”,包括情緒、感情、意志、信念等。由於任何“心裡活動”都很難徹底脫離“思維”活動,而心理學本身的切入點是偏重“心理”,自然對“思維活動”的研究和反應會顯得粗糙。人類至今對於自身“思維活動”的研究和掌握明顯存在不少盲區,惟有建立起專門研究人類思維活動的《思維學》才能讓人類充分認識自己的智慧來源。也才能充分利用和開發人類智慧的各種潛能! 如果說《邏輯學》是研究人們如何“正確思維”(反應事物)的學科,《心理學》是研究人們與思維活動有關的各種“心裡行為”的學科。那《思維學》則是研究和反應人們的“思維來源”的學科。我認為,人們的“思維來源”可分為:心理思維來源和生理思維來源。也就是說,思維學應當分為《心理思維學》和《生理思維學》。生理思維學是建立在純“物質生理”機理上的,科技界迄今視為“黑箱”,本文不做具體詳細論述。本文主要介紹《心理思維學》的基本原理與構成。 我認為,人類思維活動符合人類生產活動的“四要素”:生產材料、生產技術、生產設備、生產過程。這就是說,人類的認知能力等同於“生產產品”,它需要“思維材料、生思維技術、思維設備、思維過程”才能產生出正確和有意義的思維結果(思維產品)! 一、思維材料 概念,是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的材料。譬如“紅”可以經過思維加工過程產生出:紅衣、紅花、紅旗、紅棗、紅糖、紅酒、紅血液,等等。這些“產品”中的衣、花、旗、棗、糖、酒、血液等,也是可以與其它“材料”結合產出另外的“思維產品”。譬如:大衣、花草、旗手、棗莊(地名)、糖尿病、酒吧、怕血液,等等。 其實,人類還有一種“思維材料”:形象(想像)。抽象的概念與具體的形象都是人類認識和反映事物的思維材料,它們相互轉化且相互依存。無形的概念是通過對有形的事物特性的“綜合接觸”而形成,但它必須藉助有形的“語言文字”才能體現(表示)出來。這就是說,人類的思維結果(產品)需要藉助兩種“材料”的相互轉換才能充分實現。無形的概念通過有形的語言文字來體現(傳遞和存儲),有形的語言文字又能夠讓人們理解(復現)無形的概念(涵義)。這有形與無形的相互轉換與依存,既是人類實現各種思維加工(認知生產)的基本功能,也是人類能夠傳播和積累所有知識的重要根基! 當然,不管是有形的想象(形象)還是無形的概念(符號),它們既是人們認知事物的“工作材料”也是體現各種思維“產品”的形式(工具)。譬如“紅棗”,可以分別用有形的圖畫和無形的概念(語言文字)來體現“思想產品”。也可以用作思維“材料”參與思想加工,譬如可以加工成:紅棗村、紅棗酒、紅棗粥、紅棗茶、紅棗衫,等等。 二、思維技術 思維技術就是把思維材料加工成思維產品(思想成果)的方法。傳統的邏輯學只是將抽象的概念理解為思維“材料”,它的思維技術只有“推理和判斷”。把具體的形象(想象)也理解為思維“材料”後,思維技術應該包括:記憶、聯繫、作用。記憶自然可分為“記與憶”(存儲和提取)。聯繫可分為“因果聯繫、並列聯繫、求異聯繫、移植聯繫”。作用可分為“識別、規整、計算、取捨”。因果聯繫是很常見的“思維技術”形式。並列聯繫在中文思考中也較常見(譬如同音、同義詞反映)。求異聯繫體現為逆向思維、辯證思維、差異思維。移植聯繫是實現創造思維或創新思維的基本方式(機制)。 1、記憶,自然是人類(動物)實現認知活動的一項重要功能。記(存儲信息)和憶(提取信息)是人類實現各種認知活動的重要功能技術,沒有這種技術功能人類幾乎無法實現任何認知活動。它又可以分為:主動記憶和被動記憶。“主動記憶”是指故意去記憶一項事物。“被動記憶”是指觀察(學習)和思考事物時被自己的記憶技術功能實現了“自動記憶”(潛意識功能)。譬如當你走了一段路或者看了一篇文章過後,你能實現對那段路況或那篇文章內容的明確回憶,就是你的“被動記憶”(潛意識功能)功能在產生作用(做夢,也是潛意識功能的呈現)。如果你要應付一次考試需要去詳細了解一門學科的知識時,你就須要去認真學習那門課程,對於該門課程的內容,通常(絕大多數人)都是需要通過“主動記憶”(或反覆思考)才能完成正確答案。 便於理解這裡附上一份簡圖: 2、聯繫,是人類認知事物的一種突出的基本形式。這種基本形式能夠分為四種方式反映各類事物的關係特性,它們是“因果、求異、移植、並列”。因果聯繫是十分常見的,譬如當聞得有人跳樓或發生火災,通常都會聯想到“產生原因”的疑問。但這種“因果聯繫”只能反映事物的一種特性關係。 “求異聯繫”是另一種 反應事物特性關係的思維方式,譬如當一友人傷害了你而去思考他的優點或者曾經關愛幫助過你的事件,便是一種“求異聯繫”思維。所謂“求異”就是尋找相反或者有差異的答案,它是“因果聯繫”無法替代的且是存在實質區別的。 “移植聯繫”更是與“因果聯繫”存在明顯區別的,它是人類實現各種創新活動的思維方式。譬如“豬八戒”便是將豬的頭移植到人身上從而產生出“豬頭人身”的豬八戒。將蒸氣動能移植到物理機車上產生(生產)出“蒸汽機車”,將電子程控技術移植到航空飛行器上產生出“航天衛星”,將人類智慧控制(反應)方式移植到電子程控物件上產生出“智能機器人”。如此等等,人類所有創造創新都是通過“移植聯繫”的基本思維方式得以實現的。 “並列聯繫”是另一種獨立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在以中文為主體的文化領域表現突出。因為在中文中有許多“同音字和同義詞”。當我們思索“同音字或同義詞”時就是在運用“並列聯繫”思維方式。再如,當我們要思索(羅列)所有“專制政體”國家或者“民主政體”國家時,我們都需要運用“並列聯繫”思維方式(功能機制)。 3、作用,也是人類認知事物的一種技術方式(功能)。在邏輯學教材中有“判斷”一詞,這“判斷”便是一種“作用思維”。它是對被反映在思維意識中的事物特性進行有意義的處理。也就是對被“感知和聯繫”在思維意識中的事物特性進行有針對性的“認定(識別或判斷)、規整(歸納整理)、計算、取捨”。 作用思維是一種“技術功能”,也是一種“技術方式”。因為它的一些具體形式是可以或需要進行人為的指導和培訓的。譬如“判斷”可有“因果判斷、創新判斷、差異判斷、並列判斷”,它們是可以和需要進行人為訓練和規範的。否則難免存在各種缺陷或錯誤,當然,其他“作用方式”也是相同的。 思維技術雖然可以分為“記憶、聯繫、作用”三種基本形式及各自延伸出的多種具體思維技術形式,但這些不同類型和層級的思維技術形式卻是會常常出現在對同一事物的認知過程中。也就是說這些不同類型和層級的思維方式是經常需要相互合作來完成對特定事物的完整和正確認知的。 三、思維過程 思維過程,等同於“生產過程”。它應該經由“生產、檢驗、表達”而完成(完整)。未經認真檢驗過的思維結果等同於未經檢驗的工農業產品一樣是會存在“缺陷或毛病”的。檢驗工農業產品的方法自然會根據不同產品的特點定立標準。譬如“性能、規格、數量”。檢驗思維產品(結果或結論)的方法和標準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邏輯認知標準,一種是創新認知標準。邏輯認知標準通常指符合事實和正義的標準,包括各種邏輯論證方式和邏輯規則(規律)。巳有的邏輯學教材中明確的邏輯規律(規則)有“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我在有關邏輯學基本原理中還提出了與之並立的“事件相關律、矛盾對稱律、範圍確定律、完整事物律”。(詳見唐付民論:“千年法典”) 創新認知標準,屬於“創新學”的內容,但這門學科似乎沒有完全成熟的統一標準(體系)。我認為人類在實現各種創新認知活動中是離不開對被創新(創造)產品的各項標準進行有效檢驗的。主要需要進行“先進性、實用性、負效性”認定。不具備先進性的產品自然是沒有積極(進步)意義的,而缺乏實用性的產品是沒有社會價值的。“負效性”(負作用)應該是創新產品的重要檢驗成分!只注重“創新性”而忽略對創新產品的“負作用”認真檢驗所造成的危害很可能是沉重和深遠的!譬如一些農藥、抗生素等和一次性用品所產生的“負作用”是會嚴重傷害人類利益的。 四、思維設備 生產工業產品,除了需要“生產材料、生產技術、生產過程”更離不開“生產設備”(工具)。同理,產生思維產品(結果或結論)也是需要“思維設備”的,這個設備便是“人腦”。但是,僅僅把人的“大腦”確定為實現各種認知活動的“設備(器官)”,無疑是會出錯的!事實上“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大腦皮層”的共同合作,人體(人類)才能實現對各種事物的理解和改造(創新)。 在“思維材料、思維技術、思維設備”的共同合作下,經過“思維過程”人體(人類)才能得出對各類現實事物的正確認知和有意改造(創新創造)。“思維設備”理論原理涉及非常專業和全面(系統)的神經生理學(或認知生理學)知識,需要專門的系統文章進行闡述,這裡不做具體論述。它是需要(或能夠)對“心理思維學”(包含心理學、邏輯學、創新學)提出(描述)的各種具體形式和原理進行全面印證(驗證)的! 本文只是對決定人類(人體)認知活動的方式和標準,從“心理學、邏輯學、創新學”意義上作出綜合(系統)性的協同解讀(簡述)。希望有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及愛好者,能夠從不同角度提出質疑和修改意見,為促進影響人類各種重要活動的該門科學儘快建立,造福人類! [1]、錢學森:《思維科學》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思維科學研究所出版 1985年第一期第25頁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9: | 《過一個沒有“‘共匪’和‘紅色腥臭’ | |
2019: | 如何寫論文5分鐘系列講座 07閱讀文獻的 | |
2018: | 倫敦暴力犯罪的治療 | |
2018: | 彭運生談藝錄(224) | |
2017: | 11問之首三問 | |
2017: | 273 有德之士,知內音… 推背圖40 | |
2016: | “大海搖籃”和“水母寶寶” | |
2016: | 40.解行發心(四) | |
2015: | 教育方式的選擇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能力 | |
2015: | 習近平出訪獲贈過的8件球衣(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