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重塑中國的道德價值觀
送交者: 周峰 2002年04月25日17:54: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重塑中國的道德價值觀

周峰

歐洲的文藝復興(enlightenment)和宗教改革對當今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和方法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衝擊。使人們在接受“實證論”“經驗論”的同時,不自覺中改變了過去那種“行而上學”的思考和認識問題的習慣。

這些影響到人類社會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人生觀,樹立了以“人性至上”“天賦人權”“理性至上”等等為代表的道德和價值觀念。

在中國,類似的改變直到“五四”之後才發生。“五四”直接衝擊的是中國幾千年逐步形成的“封建禮教”,特別是長期主導中國社會的儒家思想和傳統。

儒家的治世追求

儒家思想的核心追求可以集中概括為“五達道”“三達德”和“九經”。體現的是一種嚴謹而協調的社會秩序。為了實現這一種社會理想,儒家學者教導人們要“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這樣的家國安寧協調的前提則是要社會中的人學會各守其位,彼此真誠以待。因此儒家的第一主張就是教化社會中人應該心誠意正,格物致智。因此直接針對的是人性的規範和塑造。

在這個過程中,儒家所能遭遇的最大障礙就是如何處理“人慾”,特別是在資源相對不足情況下的生理層面的欲望。因此儒家思想也難免對人會有一種約束力量和約束作用。這種約束反映在人的心裡就不符合“人人生而平等”“人生而自由”和“天賦人權”等要求。

“五四運動“對儒家思想的衝擊

”五四“直接承載的是西方價值中的”民主“和”科學“。而民主思想是基於”人生而平等“”天賦人權“的價值和認識體系。因此它直接挑戰的是儒家的”五達道“和”九經“,而不是”三達德“。而建立在”五達道“和”九經“之上的儒家道德和價值體系自然也會一下子變得似乎毫無存在依據可言。

因此在不自覺中把中國的傳統主流思想體系衝擊的支離破碎,這就是人們可以感覺到的所謂“道德淪喪”。

基於此,我們現在所要做的就是要建立一套能夠被人們普遍接受的道德和價值體系。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博弈和融合。第一次發生在唐宋時期,佛家文化和中國道儒玄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第二次是發生在明清時期的,基督教文化和道儒佛文化的博弈。第三次就是“五四運動”。其中對中國文化衝擊最大的是五四運動。

“五四”帶給了我們“民主”和“科學”的理念。而這些在儒教思想體系,尤其是教育思想體系中是空白的東西。因此現在的“修身”就不得不加以延伸,給“科學”一個名正言順的位置。也就是說在“格物致知”的同時還要“格物致理”。把格物致知和格物致理並列起來。

由於“民主”並不和“三達德”衝突,因此適當調整“五達道”和“九經”的內容,並添加“民主”的精神也不是不可能的。往簡單裡說就是把“民主”精神融於儒家的治世追求之中。塑造一種既要“尊賢”“親親”又要“平等”“誠信”“互愛”;既講“服從”也講“人權”。就是既要“尊老,尊賢,愛幼"又要”平等互利“,充份發揮社會中每個人的潛能和積極性。

筆者相信這樣的社會必然充滿安定,祥和。

同時為了保證這一道德價值體系能夠立足於社會,並被人們自覺接受和傳承,我們還要加強法制建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真正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時也要進一步”揚棄“中西兩種文化,以圖道德價值體系的進一步優化和進一步發展。


25/04/02 歡迎討論lfwenxue@yahoo.com.cn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