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仁本主義矛盾論
送交者: 余東海 2020年12月07日16:46:0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仁本主義矛盾論

 

矛盾是個多義詞,在形式邏輯中,指兩個概念互相排斥或兩個判斷不能同時是真也不能同時是假的互不相容的關係。而在辯證法中,指對立面之間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賴、互相矛盾又互相統一的關係。在哲學中取後一種解釋。

 

或謂儒學沒有辯證法,儒家不講辯證法,門外話也。儒學當然有辯證法。程顥先生說:“萬物莫不有對,一陰一陽,一善一惡,陽長則陰消,善增則惡減。”

 

一言揭示了宇宙萬物的矛盾性和矛盾的四種特性:普遍性、對立性、統一性和變化性。對者,相對、對立也。萬物都有對立性,如陰和陽,善和惡,陽增長了陰就消減,善增加了惡就減少。這就是古典辯證法。

 

儒家不僅講辯證法,而且講得最好,最中正。易經就是辯證思維,所闡發的辯證法,包括聯繫觀、發展觀和矛盾觀。

 

易經聯繫觀揭示的原理有:聯繫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條件性、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係等;發展觀揭示的原理有:世界發展的永恆性,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內外因辯證關係等等。

 

易經矛盾觀揭示的原理有:矛盾的對立統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係,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係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天人合一論、對立統一論、物極必反論、量變質變論、道德決定論等五論。

 

易經辯證法即仁本主義辯證法,可稱為中道辯證法,中華特色辯證法。仁本主義哲學基本理論有七,其二就是辯證法,重在回答“世界怎麼樣”的問題。

 

仁本主義其它六種基礎理論是:

 

仁本世界觀,回答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是仁本主義文化體系的理論基礎和邏輯起點;仁本認識論,回答“怎樣認識世界”的問題;仁本人性論,回答人的本質“是什麼”和人性善惡的問題;仁本價值觀,闡明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思維取向和價值標準;仁本政治觀,闡述儒家的政治觀點和政治立場;仁本歷史觀,即唯仁史觀,核心義是文化決定論,上層建築決定生產關係。

 

以上六種理論都與辯證法密切相關。

 

辯證法三個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這三個辯證法規律是黑格爾的《邏輯學》中闡述的,本來不無道理,但被馬恩嫁接於唯物論,純屬霸王硬上弓的強加。因為辯證法只能以“性與天道”、即太極為本,不能以物為本。物本主義與辯證法存在着本質矛盾,根本開不出辯證法的三個規律來。東海《仁本主義辯證法》一文指出:

 

唯物論本身就是違反辯證法的。宇宙萬物皆陰陽對立統一,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只有兼備陰陽兩種性質和信息的太極,才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才有占據“第一性”的資格。只有以太極即“性與天道”為本,開出來的辯證法才能不偏不倚。馬氏說辯證法,只能是口頭禪,在實踐中難免庸俗化,甚至淪為詭辯術和狡辯法。”

 

所以,唯物主義辯證法,錯不在辯證法而在唯物主義。只要嫁接到唯物主義世界觀上,任何好東西都會變壞,沒有例外。

 

關於人性善惡之矛盾,黑格爾說:“人們以為,當他們說人本性是善的這句話時,他們就說出了一種很偉大的思想;但是他們忘記了,當人們說人性是惡的這句話時,是說出了一種更偉大的思想。”恩氏高度肯定這句話並加以闡釋,讚揚黑氏“在善惡對立的研究上”比費爾巴哈深刻。

 

此言本無大錯,本性是善,但人性易惡。但是,恩氏和馬氏一樣都無知誤解和故意曲解了黑格爾的觀點,把惡當成了歷史發展的動力,簡稱“惡動力論”,東海有《馬恩給罪惡披上華麗的外衣》一文批判之。另外,黑格爾思想體系龐大,影響巨大,某些思想如辯證法和認識論不無可取,但他關於中華文化、文明和孔子的一切言論全是妄言妄語。東海曾有舊作批判,茲不贅。

 

如果說馬家的政治經濟學和所謂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極權暴政提供了最好的理論武器,馬家偽辯證法就為現代鄉愿和邪惡辯護士提供了最好的思想工具。把惡當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罪惡就獲得了正面的價值和功能,等於為各種反正義、反人道、反人類惡行發放了通行證,一切罪惡都可以被賦予正面意義。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一切民粹主義暴行和極權主義暴政,就取得了理論的合法性和歷史的合理性,個人、一部分人乃至整個階級或民族的犧牲,一切人道主義災難,都可以被視為歷史進步所要付出的代價。夫復何言?夫復何言!

 

黑格爾和馬氏將形而上學定義為“與辯證法對立的,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觀察世界的思維方式”雲,也是無知亂說。易有變易、不易、簡易三原則,易經思維具有整體性、運動性、全面性的特點,儒家形而上學對事物的相互聯繫及其產生、消滅和運動等等都有深刻的認知。

 

矛盾論是辯證法的要義。張載的《正蒙太和》中有一段話,可以作為仁本主義辯證法的古典論述和歸納。他說:“氣本之虛則湛一無形,感而生則聚而有象。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故愛惡之情同出於太虛,而卒歸於物慾。倏而生,忽而成,不容有毫髮之間,其神矣夫!”

 

大意是說,作為陰陽二氣之本體的太虛是無形的一,相感而聚散變化,現而為具體形象世界。一有形象,就有對立和鬥爭,潛在矛盾轉化為現象矛盾。對立鬥爭最終又會因為兩者的調和而消解。

 

顯而易見,這種“仇必和而解”、以和諧統一為主的辯證法,與“仇必仇到底”、 以矛盾鬥爭為主的偽辯證法截然不同。“矛盾鬥爭為輔、和諧統一為主”才是真正的辯證法,是仁本主義矛盾論的一大特徵。

 

陰陽是宇宙生命中最根本的一對矛盾。陰陽二氣為後天陰陽,乾元坤元則為先天陰陽,統一於太極。太極是宇宙生命本體,天地之心,道體,也是一個形而上的矛盾統一體。繫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乾坤二元的統一就是道體。這裡的一,是統一義。

 

這裡有必要破除一個重大持久的誤會:不少學者乃至大師論及陰陽的時候,或謂陽為善、陰為惡,或謂陽主善、陰主惡。皆似是而非,失之千里。

 

乾陽坤陰,陽剛陰柔,乾陽主導,坤陰順承,都是超越善惡的至善。《易傳·說卦》說:“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天道豈有不善哉,性命之理豈有不善哉,仁義、柔剛和陰陽豈有不善哉。

 

天地之性包括乾陽坤陰,至善無惡,惡是後天的。陰屬惡、陰主惡之“陰惡論”,為惡的存在提供了形而上、先天性的依據,問題嚴重,流弊深重,純屬邪說。

 

太極是乾坤陰陽的統一體,陰惡論無異於以太極為善惡的統一,如是,意味着天道、天理、天性、道心都內涵了惡性。那當然非真實。

 

陰是必須的,惡是必去的。乾陽坤陰,相反相成,不可或缺。缺了坤陰,宇宙便不能開張,包括人類生命在內的萬物萬象便不能成立,故陰是必須的。惡則可以缺也應該缺,必須去,個體和社會,去惡越徹底越好。個體成德成聖的過程,社會從據亂世、昇平世、向太平世漸次進化的歷程,就是不斷遏惡揚善的進程。

 

天尊地卑,陽尊陰卑,理所當然。但陰卑不等於陰惡,地卑陰卑不能引申為地惡陰惡。可以卑陰但不能惡陰,不能以陰為惡而憎惡坤陰。董仲舒說:“天道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陽德陰刑,陽主陰輔,故政治上德主刑輔。然刑罰非惡。以德為主、懲惡罰罪的義刑屬於仁政,屬於善。

 

陰可喻小人,但不能絕對化。程頤說:“陰為小人,利為不善,不可一概論。夫陰助陽以成物者君子也,其害陽者小人也。夫利和義者善也,其害義者不善也。”(《二程集-伊川先生語五》)陰害陽為小人,助陽則為君子。

 

注意,將惡歸屬於陰與將陰歸屬於惡,是兩回事。可以說善為陽、惡為陰,但不能反過來說陰為惡。陰陽乖戾、陰氣過盛、陰凌駕於陽會導致惡果,這與將陰本身等同於惡也是兩回事。

 

陰陽需要平衡和協調。古人云,不為良相便為良醫,良相良醫的重要職責就是協調和平衡陰陽。陰過盛固然不行,陽過盛同樣不行。善惡則不一樣,善越盛越好,惡越少越好,沒有惡最好,聖賢就是與惡絕緣的純善、大善之人,大同就是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的大善社會。陰陽需要平衡協調,善惡則不能搞平衡。

 

根據性質不同,矛盾可分為良性、惡性和無記性三種。良性矛盾指善與善、正與正、文明與文明之間的矛盾,對立為輔,融合為主,統一為主。惡性矛盾指善與惡、正與邪、文明與野蠻之間的矛盾,解決的方法側重於鬥爭。無記性矛盾指非善非惡、無善無惡的矛盾,如陰與陽、剛與柔之類。根據範疇不同,良性、惡性矛盾屬於人類社會,無記性矛盾屬於自然萬物。

 

《易經繫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陰陽的矛盾統一稱為道,道即太極,繼之成之為本性,然後產生善惡之別,分為善習和惡習。太極作為形而上的道體,無善無惡,具有超越善惡的至善性。也可以說,陰陽矛盾是至善的。

 

任何學派宗派內部,也有觀念差異和矛盾,不可能人人完全一致,遑論不同學派宗派,必然矛盾重重。然矛盾可分為兩種:可調和的矛盾和不可調和的矛盾。

 

儒家內部矛盾容易調和,儒家與各正學正派之間的矛盾、包括與佛道和自由主義的矛盾比較容易調和,各正派之間的矛盾也可以調和。同時,自由主義左右兩派的矛盾,無論怎麼觀念撕裂和鬥爭激烈,也可以調和。如果它們激烈到不可調和的程度,那就意味着其自由主義左派已經有名無實,已與兩極主義同流合污了。

 

儒家與邪派、正派與邪派、邪派與邪派之間的矛盾,邪派內部的矛盾,都具有不可調和性。

 

儒馬不兩立,正邪不同流。注意,中庸之道是擇善固執,剛正不阿,不是在正邪善惡之間採取折中主義。正邪善惡、孔孟馬列之間沒有中庸。在正邪善惡、孔孟馬列之間折中,不是中庸,而是庸懦、庸鄙和鄉愿,中庸之賊也,與漢娜·阿倫特所說的“平庸之惡”類似。

 

漢娜·阿倫特將罪惡分為兩種,一種是極權統治的極端之惡,一種是被統治者或參與者的平庸之惡。趙高指鹿為馬,群臣點頭;馬幫以馬為主或指馬為儒,諸儒稱是,都屬於平庸之惡。

 

市井庸眾因不思想、無判斷、盲目服從極權主義而作惡,文化群體因邪說洗腦、權力恐懼或名利誘惑而助惡,都屬於平庸之惡的範疇。市井庸眾如此,可以理解;文化群體如此,不可原諒。在道德崩潰的時代,文化群體負有替天傳道、以文化人的責任。文化群體庸鄙,家國天下何望!

 

正邪矛盾不可調和,邪派內部矛盾亦不可調和。另外,共信秦法家的暴秦,共同拜上帝的長毛,共拜一神的伊教,無不熱衷內鬥兇猛,動輒你死我活。

 

各國馬幫的內鬥,可謂馬鑒不遠。注意,毛時代的種種政治和思想鬥爭,無論怎樣尖銳激烈怎樣你死我活,其實都屬於馬家內鬥。包括官與官、官與民、民與民之斗,左派和右派、毛派和反毛、親美和反美之斗,都是拜物教徒的內鬥。迫害者和受害者、勝利者和失敗者皆非正人,遑論君子。

 

不少人有一種誤會,認為只要有共識,就可以和諧團結。殊不知,錯誤的共識不僅無助於和諧團結,反而最容易製造矛盾鬥爭。共識越是錯誤,矛盾鬥爭越是深刻激烈。

 

有人以為,假如伊斯蘭主義真能把人類的思想信仰統一起來,也是很好的,大家立場相同,三觀一致,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爭鬥、鬥爭和戰爭。純屬想當然。伊教歷史和現實都雄辯地證明:論伊教六親不認、內鬥內戰、自相殘殺的普遍性和殘酷性,長毛紅毛都有所不及。

 

矛盾之可調和和不可調和之別,就是良性惡性之別。良性的矛盾,是善與善、正與正、文明與文明之間的矛盾,一般不至於惡化到你死我活、激化到不可調和的程度。惡性的矛盾,或發生於惡與惡、邪與邪、野蠻與野蠻之間,或發生於善與惡、正與邪、文明與野蠻之間,都很容易惡化和激化。

 

關於矛盾論和辯證法,近年在東海客廳陸續發表過一些零思碎想,也與廳友們有過討論,茲摘錄部分於左。

 

【公私】私心與公心、私利與公益、自愛與愛人、自利與利人都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兩者既有衝突,又可和諧。自私自利自愛是人之常情,只要守住不損公、不損人的底線,就非惡,就是善,對立的兩個方面就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雙贏多贏。市場經濟就是最好的證明,充分尊重私慾私利私有財產,嚴格保護個人利益追求,卻自動地實現了社會公益、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公私】或謂“仁愛和自私、惡毒矛盾,正義和邪惡矛盾。”仁愛和惡毒、正義和邪惡矛盾是惡性矛盾,解決方法重在鬥爭,或導良,或革命,去邪除惡。但自私不同於惡毒。否則,那些追逐私利和私慾滿足的經濟人豈非成了惡毒之人?自愛與愛人、自立與立人不矛盾,自利與利人、自私和仁愛也不矛盾。儒家只倡寡慾不講無欲,只倡政治無私不講生命、生活無私。生而為人而無私心私慾者,非正常人也。

 

【東海律】在所有矛盾中,最難解決的是善惡矛盾。在個人內在矛盾中,最難解決的是良知與惡習的矛盾。矛盾的解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良知驅除惡習,意味着正常化、君子化;一種是惡習遮蔽良知,意味着反常化、盜賊化。後一種矛盾雖然解決,但會造成深刻的精神內傷,或分裂,或反常,或深度抑鬱。

 

【三矛盾】有三種矛盾。一種是正善與正善之間的矛盾,雙方相互交融,和諧共存,並行不悖。正人與君子之間的矛盾就是良性矛盾,矛盾為輔,同一為主,雖有矛盾,無礙和諧。另外兩種,一種是正與邪、善與惡之間的矛盾,一種是邪惡與邪惡之間的矛盾。這兩種矛盾都具有不可調和性,解決矛盾、達致和諧的方法是轉化或消滅邪惡。

 

【信仰】或以為,假如極端主義宗教真能把人類的思想信仰統一起來,也是很好的,大家立場相同,三觀一致,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爭鬥、鬥爭和戰爭。東海曰:這純屬想當然,與馬幫夢可以一比。所有伊教歷史和伊國伊區的現實,無不雄辯地證明:論伊人六親不認、內鬥內戰、自相殘殺的普遍性和殘酷性,長毛紅毛都有所不及。

 

【衝突】矛盾衝突有大小深淺之異,有良性惡性之別。文明與文明之間,縱有衝突,也是良性的,較小較淺,容易解決。文明與野蠻之間,必有衝突,一起衝突,很容易惡化、深化和擴大化。野蠻與野蠻之間也很容易起衝突,你死我活。野蠻敗於文明,或許還有活路,有改邪歸正的機會。因為文明對野蠻,有惻隱之心,會儘量給出路。野蠻敗於野蠻,下場最為悲慘,後果不堪設想。因為野蠻對野蠻,必然兇殘無度,辣手無情,肉體消滅而後快。

 

【東海律】敵視、迫害聖賢君子的人和勢力,必具有雙非性:非正常,非正義。有時候,得罪它們也是一種文化啟蒙和道德教化的需要。君子之間也有可能互相得罪、相互矛盾,但一般不至於惡化為文化性、道德性的敵我矛盾。即使政治立場不同,分屬兩個陣營,君子與君子不會產生個人仇恨。

 

【開蒙】或說:“存在有三種,本體,主體,客體。凡自身內部有一種矛盾對立統一體可以產生力量支配其獨立自主存在的就是主體,否則就是客體。本體支配主體,主體支配客體。”似是而非。宇宙中並不存在那種“自身內部沒有矛盾統一”的主體。宇宙萬物一切現象都是對立統一的。故朱熹說:“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

 

【變化】量變質變規律是仁本主義辯證法之一。政治改革、社會變革和個人思想道德的原則性轉化,都符合這一規律。某些人文化立場忽然改變,比如從毛粉變成儒生,貌似突變,其實有其量變基礎,是對毛思想和儒文化的了解深入到一定程度的結果。

 

【辯證法】將蘇聯的崩潰歸咎於外部原因特別是的陰謀,或者將主要原因歸於外部,是馬家學者的習慣性思維。殊不知,這個觀點違背了馬哲關於內因外因的定論。“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唯物主義錯誤,把這個觀點歸於唯物辯證法,錯誤,但這句話本身完全正確。它屬於《易經》辯證法。

 

【辯證法】蘇聯的崩潰,根本因在自身。也不僅僅是什麼戰略錯誤的問題,而是文化性、道德性、制度性的反常,是全方位、多層次、綜合性的反常。建立和維持在無盡的人道災難、人民苦難之上的政權,脆而不堅、堅而不久是必然的,這是因果的必然,易理的必然,天理的必然,無藥可救,無可挽救。

 

【問題】是非之別與善惡之別有何區別?答:是非之別是正確與錯誤之別,屬於是思想觀點問題。善惡之別是正義與邪惡之別,屬於敵我矛盾。換言之,是非關乎思想,善惡關乎品德。思想與品德既有關,不能割裂;又有別,不能混為一談。

 

【暴君】東海曰暴君也有奴性,不少人不了解。其實,暴君不僅有奴性,而且特別深重。樂為權力所役是奴才,身為權欲所役更奴性。暴君就是權欲邪欲之奴,最無畏無恥的惡奴賤奴!根據惡性與奴性成正比的東海律,暴君惡性最重,故奴性亦最重。古今中西所有暴君,無非賤奴耳。

 

【矛盾】極權主義人格有兩種貌似相反、其實相成的特點和表現。例如,自高與自卑,自負與自棄,惡性與又奴性,怯懦與魯莽,逢迎與污衊,強盜邏輯與娼妓巧令,草菅人命與草菅己命等等。兩種特點和表現構成極權主義人格的兩面一體,兩方面極端矛盾又高度統一。兩極主義人格就是這樣的的矛盾統一體。

 

【東海律】有一個相當普遍的錯誤,誤把道德與利他等同起來,又將道德與利益、利他與利己割裂開來矛盾起來,把兩者當成有我無你的死對頭。關此,重申三條東海律:一、道德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二、道德與利益、利他與利己矛盾統一;三、利他又利己是最佳選擇,其次是利他不損己,其次是利他而損己。損己利他是特殊情況下的道德選擇,非儒家家法。補充一條孟子律:利己主義利他主義都不道德。2020-11-1

本文首發於2020127日北京之春

轉發請註明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10/280/127202045357.ht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中國人需要加入人類的“文明過程”
2019: 類似於用低級CPU機能運作得更流暢去解
2018: 關於Ritmuller鋼琴 --一個傳奇鋼琴品牌
2017: 彭運生談藝錄(143)
2017: Trump:
2016: Today is the 75th anniversary
2016: 去霧霾環境污染, 要求一次性支付2乘111
2015: 今年2015年末北美東部生物異象嚴重!但
2015: 集會最高法院,終結高校入學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