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利己都歸仁
一些儒生誤讀“三無私”之聖言,否定自私心、利己性的根本性。殊不知,利己和利他,相反相成,同歸於仁。比較而言,利己性更為根本。
有子說:“孝悌者也者,其為仁之本歟?”東海曰,利己也者,其利他之本歟?一個人不能利己,又焉能真正利他?縱然利他,也會逐漸喪失利他的內驅力。
不僅此也,人不利他,尚可苟活;人不利己,沒有私心,那就喪失了生存和延續的內驅力。沒有食慾則肉體無法生存,沒有色慾則生命無法延續。人不利己,天誅地滅,此之謂也。當然,毫無私慾毫不利己的人,只是理論上的存在。不僅人類,只要是生命,都不可能毫無利己之心。
利他和利己,發於公心和私心。英國著名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著有《自私的基因》一書。該書認為基因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私。在“利己”與“利他”兩種可選的策略中,哪一種能使更多的基因生存和複製,生物就會選擇哪一種策略。
道金斯這個觀點不無道理,唯須說明,對於良知來說,利他性也是一種本性的作用,與利己性一樣源於良知的勃勃不容已,並非策略。
儒家有“楊近墨遠”說。楊墨都錯,都背離儒家中道,但相對而言,利己主義的楊朱離儒家較近,利他主義的墨學離儒家更遠,錯誤更嚴重。
利己利他都是本性的作用,都不能主義化本位化,同時利己更加根本。故黃宗羲說:“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明夷待訪錄·原君》)厓山遺民說:“私也是善,而且早於公,是善之源。”
注意,孔子“自立自達”的立己和“古之學者為己”的為己,都屬於利己的範疇。比起物質性利己來,道德性利己是更加根本的利己。也唯有道德性利己,才能將利己與利他、私心與公心相反相成地完全統一起來。
欲有可欲不可欲和正邪善惡之別。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個欲是道德性之欲,是可欲的,善的。可欲之謂善,此之謂也。情慾物慾七情六慾,只要發而中節,也是可欲的善欲。2020-12-10
首發於東海儒鍾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