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比較 |
送交者: 上官子木 2002年04月29日19:39: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中美教育比較 美國的高等教育被認為是世界最好的教育,但論及美國的基礎教育,人們的看法則有着較大的分歧。將中國的基礎教育與美國相比,人們普遍的看法是,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教育,“學多悟少”,而美國的教育是培養創造力的教育,“學少悟多”。對此觀點,筆者在數百餘名教育工作者中進行了一項調查,其結果是,72·02%的人表示贊同,23·46%的人表示不同意。另有2·47%的人認為,中國的教育的確是打基礎的教育,但學的東西並不多,美國的教育的確是培養創造力的教育,但學的東西並不少。 中美兩國的教育有着極為不同的傳統,中國的教育注重對知識的積累和灌輸,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注重對知識的掌握和繼承,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相比較,美國則更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質疑、批判精神,注重對知識的拓展和創造。這兩種教育表達了對待知識的不同的態度,中國的教育表達的是對知識的靜態接受,美國的教育則表達的是對知識的動態改變。這一“靜”一“動”之間,反映了兩國教育不同的知識觀。 在進行中美教育比較中,筆者的調查顯示:67·9%的人認為,最理想的教育是將中美兩種教育模式的優勢相融合,使我們的孩子既有很好的基礎又有很高的創造力。對此觀點,有6·58%的人不贊同。另外,有32·92%的人認為,由於這兩種教育模式是基於不同的文化傳統和社會背景,所以難以融合;有4·12%的人認為,由於這兩種教育模式在具體操作上有着相矛盾的地方,所以難以融合。 在中美教育差異中,最明顯的還是教育觀、知識觀的差異。譬如,到底什麼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基礎?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認識。以數學為例,我國教育界歷來認為,基本概念和基本運算是數學的基礎,所以中小學階段不許學生用計算器。然而在美國,基本運算不受重視,計算器在中小學的使用很普遍。美國人認為,計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們又何必勞神費力地用腦算呢,人腦完全可以省下來去做機器做不了的事。我國教育的“基礎”是指,大腦在獨立於計算機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儲備知識,儘可能快地提取知識,因而中國學生的大腦在這兩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訓練。美國教育的“基礎”是指,大腦在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前提下,放棄發展那些屬於計算機的工作領域所需的能力,只發展那些屬於計算機無法工作的領域所需的能力。因此,在閉卷筆試的考試形式下,美國學生比不過中國學生,但是,在可以隨意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的現實研究中,中國學生就遠遠比不上美國學生了。顯然,在利用和開發大腦的內在功能上,中國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在利用和綜合外界的各種信息以及擴展大腦的功能方面,美國的教育則更勝一籌。 美國的教育注重廣而博,中國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國的教育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國的教育注意培養學生嚴格、嚴密、嚴謹精神。從發展創新能力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學生容易偏於自我約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錯而習慣於固守規範。基礎好可以是創新的有利條件,但同時也可以成為束縛和阻礙創造性思維的障礙。嚴謹的特點可以帶來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為跳躍性思維的大敵。 有人認為,美國的教育界正在向東方國家學習,開始強調抓基礎,既然人家還要學習我們,那麼我們就應固守原有的教育傳統,沒有必要改進。然而,我們應該看到,美國是在創新有餘而基礎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礎來補不足。我國的情況卻是與美國恰恰相反,我們是基礎有餘而創新不足,因而我國教育的完善必須以抓創新來補不足。 教育是一種文化現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會文化內涵,適宜美國今日社會的教育方法或教育體制並不一定適應於中國現在的社會。因此,不同國家的教育比較必須基於社會文化背景的比較。正是由於社會環境與文化傳統的差異,構成了不同國家、不同社會的教育差異。美國的教育傳統是與美國的文化傳統相一致的,同樣,中國的教育傳統也必然根植於中國的文化傳統。如何探索出既能適應中國社會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華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研究的難點。總之,我們需要的是本土化與國際化相結合的現代化教育。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