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報竟然自“盜” |
送交者: 劉海明 2001年12月21日17:35:3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一段時間來,承德醫學院學報竟有兩種不同版本:一種是公開發行的,通過郵局可以訂閱,通過網絡可以檢索;另一種是只有作者人手一冊,平時藏而不露,只是將來評定職稱、晉升職務時,拿來作“敲門磚”。學報之所以自我“盜版”,是由於學報編輯與作者達成了共識:你要出名,我要利——想在本學報上登載論文嗎,請拿錢來! 堂堂的學術刊物,竟成了“自由超市”,不管垃圾稿或拼湊稿,只要交錢,就能圓“發表夢”。若不是有人舉報,說不定該學報為廣開財源,“徹底”解決版面不足的難題,很可能會將一期學報,出版成A、B、C、D……“號外號”學報。 “論文市場”的不正常需求,是根除學報自我盜版的最大障礙。我國現行的評定職稱制度,和在正規學報上發表過的論文篇數相掛鈎。由於發稿需求的猛增造成供不 應求的局面,客觀上使學報身價越來越高。其實,在學報上發表論文收取版面費,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問題在於,有時即便拿着錢也難發表。於是,一些急於評定職稱者便只好投奔像承德醫學院學報這樣“善解人意”的地方。即便查處了一個承德醫學院學報,過不了多久,只要條件相似,難免還會有別的學報鋌而走險。除了這個“自我盜版”的,還有一些“只要交錢,發論文的事便可以商量”的“正版”學報。它們的所作所為,沒有超出遊戲規則。要拆掉這些形式更為隱蔽的學報盜版“流水線”,談何容易? 多年來的評定職稱制度,引發了行賄受賄、學術腐敗等問題。在制裁承德醫學院學報這種明目張胆造假的刊物之外,我們更應對現行的職稱評定製度做認真反思。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