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本末顛倒,背經叛道----論孟曉路《論大學本末體系之錯謬》之錯謬
送交者: 余東海 2021年09月04日20:41:3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本末顛倒,背經叛道----論孟曉路《論大學本末體系之錯謬》之錯謬

 

余東海

 

孟曉路《論大學本末體系之錯謬》一文,以天下為本,國為末,國為本,家為末,家為本,身為末,將四書五經一脈相承的本末關係完全顛倒,暴露的恰恰是其人的思想顛倒。其文開頭對本末二字的訓詁就錯了。他說:

 

“本:說文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按即草木之根柢也;玉篇始也。末:說文木上曰末,從木一在其上,按謂木梢也;廣韻終也。本末與始終、先後義同,本為始先,末為終後。又本末亦與一多有一維連帶關係,即本一而末多也。”

 

本末包括始終、先後、一多義,但不限於此。本末關係更根本的是體用、性相、主次關係,即本質和作用、本體和現象、主要和次要之關係。《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這裡本末、終始、先後三個概念,其義顯然各別,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朱子註:“明德為本,新民為末。知止為始,能得為終,本始所先,末終所後。”明德為本,新民為末,這裡的本末關係,就重在體用。

 

《大學》體用與始終、先後相關而不相同。八條目致知為始,格物為先,但格物致知非本,修身才是本。《大學》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對本末概念解釋錯誤,後面得出的結論必然錯誤。

 

孟曉路言:“先有王之受命有天下,而後方有王將一天下分封而為列國也。天下一在先,故為本,列國多在後,故為末。”這是西周封建製成熟時代的局部現象。之前的夏商是古典聯邦制,堯舜禹是古典邦聯制,堯舜禹為天下共主,其權威雖來自於個人德養和各方國的擁戴。先有列國後有天下。

 

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這個一就是性與天道,這才是宇宙生命的本。程頤說:“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伊川易傳》)體即本體、太極、天道,用即作用、現象、宇宙萬象。理之隱微與象之顯著緊密統一,無有間隙。一切現象本於天道而顯示着至微之理的意義功能。這才是正理。

 

孟曉路以天下取代天道為本,豈但反《大學》而已,與孔學經學背道而馳矣。後面國為本家為末,家為本身為末,都是顯而易見的謬論,沒有批判的必要。

 

孟曉路言:“按大學之知即吾人之自性,其意與心皆當吾人之意業,其身正吾人之身業也。”非也。大學之知,無論作何解釋,都限於知識、智慧範疇,都不是自性。大學三綱領中,明明德的明德才是吾人之自性。大學之身也不是身業,因為這裡的身,是指生命,是肉體身、意識心、良知心(自性)的統一體。

 

《大學》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東海曰,本末倒置,終始混亂,先後反常,則悖道矣。孟曉路悍然否定《大學》思想,顛倒聖經本末關係,背經叛道,莫此為甚。其所論既悖儒亦違佛,前稱之為佛門雜家,或有高估之嫌,當為佛門大德所不許也。

 

孟曉路持內聖外王並列關係,大弊有四:一導致內聖狹隘化,只能獨善其身,不能兼善天下;二導致外王喪失根本,有名無實;三淪為集體主義,其“整體為本,基本單位為末”之說,正好為螞主義和各種集體主義所用;四流於政治、制度決定論。

 

例如,深受孟曉路影響梅志廳友發言曰:“實體政治的好壞,一直在決定著天下人總體道德的好壞。”自由派亦言:“好制度讓壞人變好,壞制度讓好人變壞。”兩種觀點異曲同工,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意識形態和領導人道德的好壞,又決定著實體政治的好壞。意識形態和道德形態對政治形態具有決定性影響,即內聖為本為體,外王為末為用,夫復何疑哉。

 

在儒家,道與術、體與用、本與末具有不可分割性,唯各有側重耳。心性與政治就是道術、體用、本末關係。心性儒學不能不關心政治,政治儒學不能不紮根心性,面相不同而相輔相成。不關心政治則無政治之用,缺了大用,低儒學也;不紮根心性則無道德之體,成了無本生意,非儒學也。

 

本末倒置,為人為學為政都難免輕重倒置乃至主次反常。

 

象山先生語:“正人之本難,正其末則易。今有人在此,與之言汝適某言未是,某處坐立舉動未是,其人必樂從。若去動他根本所在,他便不肯。”個人如此,政治也是如此。改良細枝末節不難,改良經濟體制也不難,革其政治制度極難,革其意識形態更難。然其根本不革,人民和國家終究無望。

2021-9-5余東海集於邕城青秀山下獨樂齋

首發於東海儒鍾公眾號

 

 

附孟曉路:論大學本末體系之錯謬

吾人深究大學之謬,知根源在其錯謬之本末框架也。

1.天下國家身之本末之正見

本:說文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按即草木之根柢也;玉篇始也。末:說文木上曰末,從木一在其上,按謂木梢也;廣韻終也。本末與始終、先後義同,本為始先,末為終後。又本末亦與一多有一維連帶關係,即本一而末多也。

天下為本,國為末。國為本,家為末。

易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周禮曰:“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大司徒之職......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樹之。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參之一;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參之一;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顯然先有王之受命有天下,而後方有王將一天下分封而為列國也。天下一在先,故為本,列國多在後,故為末。

何休解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一段經文曰:“政莫大於正始,故《春秋》以元之氣,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諸侯之即位;以諸侯之即位,正竟內之治。諸侯不上奉王之政,則不得即位,故先言正月,而後言即位。政不由王出,則不得為政,故先言王,而後言正月也。王者不承天以制號令,則無法,故先言春,而後言王。天不深正其元,則不能成其化,故先言元,而後言春。五者同日並見,相須成體,乃天人之大本,萬物之所系,不可不察也。”始先者本也;後者末也。元天在先,王政在後;元天為本,天下為末也。王政在先,諸侯即位在後;天下為本,列國為末也。諸侯即位在先,竟內之治在後;則國為本,家為末也。

柳子厚封建論曰:“封建非聖人意也,勢也。”彼以為起初人與禽獸相類,爭而不已,而求能為裁斷者,由是君長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為群,而聽命於群長。群之分,其爭必大,於是群聚為國而眾群之長又就而聽命於諸侯。國之生也則其爭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諸侯之列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封。於是有方伯、連帥之類。則其爭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連帥之類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人,然後天下會於一。是故有里胥而後有縣大夫,有縣大夫而後有諸侯,有諸侯而後有方伯、連帥,有方伯、連帥而後有天子。自天子至於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聖人意也,勢也。

按:柳子厚真西人進化偽史之先聲!其曰天下乃以爭鬥為動力由群而國而國聯而天下自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演進而來,與西人以生存競爭為動力由部落而部落聯盟而酋邦而國家之進化思路,何其相肖!故王龍溪先生曰:“此後世利害之私見,豈帝王公天下至仁之心哉!”總之,華夏明覺制度全出於聖王一人自上而下自覺自主之系統安排,先有王之天下而後有諸侯之列國而後有大夫之家等等;子厚之說乃私意妄見,非事實也!

按墨子所說制度起源過程更近真實。墨子尚同中曰:“方今之時,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長之時,蓋其語曰,天下之人異義,是以一人一義,十人十義,百人百義。其人數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而非人之義,故相交非也。內之父子兄弟作怨讎,皆有離散之心,不能相和合。至乎舍餘力,不以相勞;隱匿良道,不以相教;腐朽余財,不以相分。天下之亂也,至如禽獸然。無君臣上下長幼之節、父子兄弟之禮,是以天下亂焉。明乎民之無正長以一同天下之義,而天下亂也,是故選擇天下賢良、聖知、辯慧之人,立為天子,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天子既以立矣,以為唯其耳目之請,不能獨一同天下之義,是故選擇天下贊閱賢良、聖知、辯慧之人,置以為三公,與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天子三公既已立矣,以為天下博大,山林遠土之民,不可得而一也。是故靡分天下,設以為萬諸侯國君,使從事乎一同其國之義。國君既已立矣,又以為唯其耳目之請,不能一同其國之義,是故擇其國之賢者,置以為左右將軍大夫,以至乎鄉里之長,與從事乎一同其國之義。”此正建用皇極惟王建國設官分職之旨也,乃先立天子,然後由天子一人自上而下分封諸侯萬國設立卿大夫士等官以及國以下之鄉家等行政單位也。與子厚義正相反而全合經義!   

家先於個人之身亦一顯明之事實。孝經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除劫初化生者外無人可不由父母而出生。詩云:“之子于歸,宜其家人。”鄭箋:“桓十八年《左傳》曰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謂夫婦也。”夫婦即家之基本構成也。父母為根,吾人之身則父母之枝分也。故家為本,身為末;乃無可疑者也!

序卦傳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所說自有天地說起,正劫初情形,不足以與吾人為難也。劫初先有個體人,再有夫婦父子即家(按宗族夫婦之家)之出現;而後方有君臣上下即天下國家(按大夫之家)之建立也。自家(夫婦之家)出現後,人即由家出生矣!自天下國家(大夫之家)出現後,家(夫婦之家)即以天下國家(大夫之家)為先在之母體矣!

管子曰:“天下者,國之本也。國者,鄉之本也。鄉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權修篇)天下為本,國為末;國為本,家為末,家為本,身為末。此系一客觀存在不以人之意志或視角為轉移之事實,亦經子之通義。故以身為本家為末乃至國為本天下為末,即割裂觀下不如實錯謬之妄見也!比如不可說前者系外王學視角,後者系內聖學視角;或曰前者乃整體主義視角,後者則個人主義視角;似乎兩者於自之視角各有所當亦可並行不悖!此種認識大謬。當曰前者乃如實正見,後者則錯謬妄見也!

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乃曲解此天下國家一語之本末矣!先言者亦在先,即為本矣;後說者在後,即為末矣!故此語當正解為天下為本國為末、國為本家為末也。依照孟子之意,當說家國天下也!事實上自孟子大學之說行,說天下國家者日少,說家國天下者日多矣!

以國為本天下為末乃至以身為本以家為末乃顯然系將基本單位與本混為一談矣!於吾人之見解中,整體為本,基本單位為末;如一剎那之世界為本為真實,其最小單元極微為末為假立;又如天下人之全體為本為真實,其基本單位民族為末為假立。天下一而國多,家一而身多;天下先而國後,家先而身後;如此則是末一而本多,末先而本後,自語相違莫此為甚!西人之原子論(原子為本,物體或曰宏觀世界為末)、個人主義(個人為本家庭為末)、民族國家體系(民族國家為本,世界體係為末)全在此種謬見中!孟子、大學或其學術根源也。

管子曰:“以家為鄉,鄉不可為也;以鄉為國,國不可為也;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也。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毋曰不同生,遠者不聽;毋曰不同鄉,遠者不行;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牧民篇)按;管子以家為鄉以鄉為國,正大學治國在齊其家也;以國為天下,正大學之平天下在治其國也;鄉國天下不可為也者則國不可治,天下不可平也!

2.內聖外王兩領域各有本末

以上所論即共業大群生活之本末也,亦即外王領域之本末也;以天下為本,國為末,國為本,家為末,家為本,身為末。至於自業個人生活之本末,亦即內聖領域之本末,則以自性為本,意業為末,意業為本,身業為末矣。

身為兩領域之連接點,有此,兩領域可相互作用。對於芸芸眾生而言,共業影響自業之力極大,自業影響共業之力極其微小。隨地位之提高,自業之力亦增大;然雖到天子地位,共業之力仍甚大也。

3.大學之本末體系

大學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其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身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本末始終先後此處三者同義,平天下一事,其先後為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前為先,後後為後也;天下此一大物之本末,則為知意心身家國天下,前前為本,後後為末也。證以下文“所謂誠其意者......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則吾人以上對於大學之本末系統之認識必不謬也。

按大學之知即吾人之自性,其意與心皆當吾人之意業,其身正吾人之身業也。如此則可知大學自業之本末體系與正見不殊,其共業方面則與孟子同而與正見反也。

若吾人將自共業本末正見與大學之本末體系全表以大學之名相,則大學之謬可一目了然矣!

圖片

大學將外王領域之本末顛倒加於內聖系列之上,遂將內聖外王兩獨立領域混合為一維直貫之同一領域。大學其餘之謬皆源於此一錯謬之本末框架也,下文詳之。

 

黃七十九辛丑歲處暑第七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三年七月廿二

西曆2021年8月29日孟慶福成稿於曲阜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海外華人必讀 美國歷史百科全書三
2020: 海外華人必讀.美國歷史百科全書四
2019: 性與進化
2019: 科學論文所適用的美感程度隨着研究對象
2018: 重溫蘭德公司對中國人的描述
2018: Proof of Connection of Absolotology
2017: 西方歷史札記:對塔西佗(Tacitus)編
2017: 里仁為美意何在 無上智慧因此開
2016: 《2014年為止美國著名大學圖書館收藏的
2016: 19.依如來藏得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