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 | 禮制主義9. “民事其上”的“本位”義務
送交者: luis 2022年02月02日16:09:4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 | 禮制主義9. “民事其上”的“本位”義務

 

俺老漢說,禮制主義有個“王—官—民”的等級架構,不是把法國革命前“教士—貴族—平民”的模式照搬過來了,而是受到韓愈一段話的啟發,所以有必要打破時間上的順序,提前做點分析,這段話怎樣證明了,王本位、官本位和民本位的“三本”裡面,民眾不過是個為王兒們官兒們服務的工具性之本。

 

這段話在著名的《原道》裡,前一半是這樣子的:“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和《原道》開門見山的那句“博愛之謂仁”比,不管過去,還是今天,它都不怎麼起眼,因而也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紅果果地展現了權貴禮制主義的一貫道,尤其是指認了“君—臣—民”三大等級各自應當承擔的義務。

 

先來看韓愈筆下的君,好像也不像當今儒生說的那樣子,閒得渾身上下哪哪都疼,不用姬旦頂層設計的煩瑣禮儀,就沒法子填補空虛的人生。倒不如說,他也不得不履行一項“沉重”的職責:動動嘴皮子“出令”……

 

友情提醒一句,這個定位的活水源頭,來自孔丘的“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只有天子,才有資格圍繞禮樂征伐的大事,一言堂地發號施令;其他人要插句嘴,就是不守規矩的越界妄議,甚至還有點犯上作亂的嫌疑了。

 

與君王比起來,臣子就累多了,要把君王的命令傳達給百姓,再監督着他們執行。“禮制主義7”說,官兒們是三明治式的夾燒餅,文本根據就是這裡說的“行君之令,而致之民”:你替君王傳達命令,自然是他的工具呀;shitizens要執行你傳達的命令,自然是你的工具呀;所以哈,你就這樣子夾在中間啦,嗯哼。

 

當然了,韓愈也不得不承認,禮制主義下,最累最辛苦的,還是民兒們了: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激情通報一聲,不愧是文學大師的手筆喲,這裡把各人的成分劃得很細很精準:出粟米麻絲的叫“農民”,作器皿的叫“工民”(註:不是“公民”),通貨財的叫“商民”……

 

《穀梁傳·成公元年》的說法比起來——“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韓愈的“農工商”排名無疑在政治上更正確,可惜就是少了個“士民”。大概其是因為不少“士”都像他自己那樣子,離開了號稱一流子的“民本”階層,沉淪到據說只是二流子的“大夫”階層中去了吧?存疑。

 

存疑不存疑的先放一邊,韓愈的這個定位也啟發了淺人,在“士大夫”這個常用的詞兒之外,有必要時不時地動用“士民”的說法,並且留心一下,兩者扮演“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時,屁股下去的那塊地方,會不會有些微妙的差異:“士大夫”更喜歡替君王官員說話,“士民”們則很可能站在庶人這邊……

 

回到民的義務上來:不管是出粟米麻絲的農,還是作器皿的工,或是通貨財的商,分工不同,卻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從五湖四海走到一塊來了:“以事其上。”不用說,這裡的“上”既包括了君,也包括了臣,二者不可偏廢;不然無論忘了誰,都會讓他們沒粟米吃,沒麻絲穿,沒器皿用,沒貨財花,不是?

 

這樣子看,“君—臣—民”的三大等級,就能再簡化一下,說成是“君民”“官民”“朝廷與百姓”“體制內與外”的關係了。倒是單說“君臣”這倆字的話,反而有點泛泛而言了,甚至有意無意模糊了一界限:你就一屁“民”,居然也被劃到了“臣”的裡面,好像有資格和朝廷命官混一起似的。

 

為什麼這樣子較真,把“臣—民”分開呢?理由就一條:你要是個官,只需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就夠了,用不着像“他們”那樣子,還得“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別小看了這點區別,不然如何解釋,歷來那麼多私塾畢業生,怎麼一窩蜂地參加科舉考試,爭當為人民服務的古代公務員呀,嗯哼。

 

禮制主義8”提到,當今儒生改造“禮不下庶人”的名言時,有條重要的理由:老百姓很忙,沒那麼多工夫講究煩瑣的禮儀。現在拜讀了《原道》,我們就突然恍然大悟了,儒生們絕不是順口胡說:庶人們要干許多活兒“以事其上”,所以自然不像動動嘴“出令”的君,以及跑跑腿“行君之令,而致之民”的臣那樣子,閒得渾身上下哪哪都疼,有大把的時間,親身踐履姬旦原創的煩瑣禮儀。

 

不過哈,話說到這份上,你要是還堅持說,“民”才是一流的本,“君”和“臣”只是二三流的本,就像孟軻說的“民為貴,君為輕”那樣子,難道不覺得這樣子忽悠人,有點低級嗎?說一千道一萬,閣下只要回答一個問題就夠啦:禮制主義的等級架構下,你是喜歡當“為輕”的君和臣呢,還是“為貴”的民呀?

 

其實呢,儘管韓大師有些裝模作樣,把君—臣—民說得好像“各司其責”那樣子,但只要擺脫了咱儒家擅長的障眼法,我們很容易看出來,君動動嘴皮子發號施令,與其說是應盡的義務,不如說是巨大的權力,能夠驅使別人(包括臣和民)執行自己的意志,達成自己想要達成的目的。

 

所以吧,要是說禮制主義下,有個目的性之本的話,自然非王兒們莫屬了;不僅與“事其上”的百姓比,就是與“行君之令”的官兒比,他們也不是任何人的工具,反倒是全社會的目的,其他人都要給他們打工,為他們服務……

 

溫馨警示一點:權貴禮制主義的最核心理念,也就是姬旦定下的那個老規矩,的確在歷代君王細皮嫩肉的肩膀上,加載了一副分量不小的重擔,俗話或曰子子孫孫永保民”,文言又叫“X色江山代代傳”。

 

這個意思上,王兒們勉強也可以說是工具了,但肯定不是官兒的工具,當然更不是民眾的工具,倒不如說是他們小團伙的工具,先是傳種接代,然後傳權接力,所以能夠美其名曰“自我工具”——儘管他們經常打着“博施濟眾”的金字招牌,甚至號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相比之下,屁民們才是徹頭徹尾的工具,除了有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的用處,從來不是目的。不妨再這樣子理解“水可載舟,亦可賽艇”的警句:要是民兒們心悅誠服“事其上”,王兒們官兒們就能在船上盡情快活;但要是民兒們不樂意“事其上”了,王兒們官兒們沒飯吃啦,那可就和翻船差不多了喲。

 

所以哈,要是也來點創造性轉化的話,我們還能這樣子解釋《尚書·盤庚上》說的“重我民,無盡劉”:一定要高度重視朕的民眾呀,別讓他們都死光了(俗話或曰“確保他們的健康生存權”);否則的話,一旦沒人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了,“予一人”及其小團伙不就要喝西北風了嘛。

 

也因此,但凡從“重我民”“若保赤子”“民為貴”里讀出了“民主”意思的“士”,無論儒生,還是柿油派,骨子裡統統屬於“大夫”等級,就算不是心甘情願地為王本位歌功頌德,也有意無意掩蓋了一個簡單的事實:權貴禮制主義下,民永遠是個只工具、不目的的不入流之本,必須履行“事其上”的本位義務。所以呢,明着說“民本至上”,潛台詞實際上是“民事其上”;這樣子打着“至上”的旗號忽悠你“事上”,目的就是讓你看不到“其上”才是真“至上”。

 

話說到這份上,下面的問題就好回答了:咱儒民儘管談不上多勇敢,但確實很苦很勤勞,可怎麼就富不起來呢?原因就一條:他們辛辛苦苦出的粟米麻絲,作的器皿,通的貨財,沒留下來多少事“至上”的自己,大都拿出去事“其上”了,文言又叫為王兒們官兒們提供“給養”,俗話或曰“財政供養”,讓他們的不同等級能有不同顏色的衣服穿,不同大小的房子住,不同檔次的車兒駕……

 

末了補上一句,在咱儒家的語境裡,君王發號施令,據說並非不受約束的,至少要順從天命,而天命據說又是“自我民視”,於是乎形成了“閉環管理”,從民心到天命到君令再回到民心,來回兜圈子,弄得倒好像百姓自己,也總想着“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似的……聽着有點彆扭吧?不好意思喲,你覺得彆扭,許多潛移默化了的儒民們,心裡可真的樂意着呢,不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解
2021: “質的存在“-微觀世界的第二邏輯階段(
2020: “寧可信其有”是對付超級大謠言最佳之
2020: 王維詩解(8)
2019: 新發現:海王星級系外行星正在快速蒸發
2019: ★"1 génie ou 1 phoque dressé
2018: 373“飄忽若神,凌波微步”三國時期 洛
2017: 如何培養孩子的善良(1)
2017: "增智健體"熱身活動續帖之五(附霧霾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