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每年科大新生入學時,你在校園裡可以看到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小汽車,這是新生家長送子女上學開來的。
每當此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58年我上科大時的情景。
我來自浙江農村,有的老同學,像陳兆甲他們,至今還記得在北京前門火車站第一次碰到我時的印象:剃個光頭,穿了
雙草鞋(其實是布鞋,這是他們記錯了,也許是因為我“土”的印象對他們太深了),挑了一擔行李,操一口浙江土話……,
活像現在剛進城的打工仔。我從浙江諸暨上火車,在去上海的火車上,有人建議我到上海火車站加個快,可以直達北京。我
到上海火車站一看,從上海加快到北京,要四塊多人民幣,捨不得這四塊多,還是乘慢車吧。一路仃了多少個站也記不清了,
坐了幾天幾夜,最狼狽的是在南京,那個年頭還沒有南京長江大橋,火車站下車後,要自已趕到輪渡碼頭,怕趕不上輪渡,
挑着行李幾乎是小跑,一跑,箱子把手跑斷了。這隻舊箱子還是我媽媽向親戚借來的。當時真把我急壞了,幸虧身上帶了根
備用繩子,匆匆忙忙、手忙腳亂地繫上了,繼續跑。
一到科大,看到同學們都很樸素。我們班上的團支部書記叫王桂芹,是北京高乾子女,她與毛主席的女兒李敏是高中同
班同學,毛主席曾為她的回鄉日記作過批示。我在高中時,曾讀過她的回鄉日記,還是在我們的語文課里。她雖然是高乾子
女,還來自北京,但穿着打扮跟農村姑娘差不多,穿着樸素,為人樸實,幹什麼都特能吃苦。所有科大學生,無論你來自農
村還是城市,出身於平民百姓還是高幹家庭,都是那樣地樸素、樸實。當年北京若有高校遊行或集會,你一眼便可認出哪個
隊伍是科大。
我在科大學了五年,學到了許多知識,尤其是,科大特別重視基礎教育,為我們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使我們這些科大學
子受益匪淺。由於大學學的知識有限,並且很多知識很快過時,人一生的知識多數要在工作中自學,但由於科大為我們打下
了紮實的基礎,使我們可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遨遊。另外,科大艱苦奮鬥的校風,也使我終生受益。大家知道,學習是一件
苦差事,當你遇到難題時要絞盡腦汁、冥思苦想,豈不苦也,否則人們怎會說“十年寒窗苦”呢。科研更是項苦差事,你要
經受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磨練,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居里夫人在一間屋頂殘缺漏雨,破爛不堪的棚子裡,化了四年時間,從
鐳含量不到百萬分之一的30頓鈾瀝青礦渣中,提煉出十分之一克鐳。她既是學者,又是工人、家庭主婦、孩子的母親、不顧
疲勞,不怕困難,這種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決非常人可比。所以,我認為一個怕吃苦的人,學習很難學好,事
業也很難成功。科大艱苦奮鬥的校風,對我們的學習和事業有莫大的、無形的作用。如今我已退休,沒什麼要奮鬥的了,但
科大艱苦奮鬥的校風,使我現在很容易知足,知足常樂,隨遇而安,少了不少煩惱。科大艱苦奮鬥的校風,現在還使我繼續
受益。
科大是58年創辦的,也許在全國名牌大學中是唯一的一所解放後辦的大學,又地處安徽合肥,是什麼原因,或者是科大
的那些特色,使科大能擠身於中國的名牌大學?作為過來人,又閒着無事,有時我常常想這個問題。我想,科大艱苦奮鬥的
學風,是不是應該算其中一個特色。科大成立四十五年了,這四十多年進步、發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誰也不
必去省那四塊多錢的加快費了,有的甚至有專車送,這表明時代進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值得高興。但是,“在科
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凡成功者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毅力,
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我認為,無論今後經濟如何發達,仍然應該繼續提倡艱苦奮鬥。試想作為一個學生,如果一度偷玩,
成天打扮,追求享受,不能吃苦,他怎能學好?我們科大的學生在美國大學中幾乎都是拔尖的,但據我了解,在哈佛這樣的
名牌大學中,我們科大的學生很難很難拔尖。在這些名牌大學中,拔尖的往往都是美國學生。這是為什麼?是他們比我們更
聰明?不是的,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刻苦。我曾看過一篇一位上哈佛大學的美籍華人的子女寫的文章,有一次,她媽媽到學
校里去看她,那時她還在念高中,她媽媽看到她的日程按排,每天只睡三、四小時,甚至一、二個小時,她媽媽都哭了。王
智弘博士在書中談到他在MIT讀書時寫道:“在MIT這個學校里,學生們很少有足夠的睡眠。大家都拚命的在讀書,做實驗。
有些人甚至於兩天才睡一覺。早上第一節課,時常可看見帶著一雙惺忪睡眼、蓬頭垢面、疲倦面容的學生到教室來。很多都
是整個晚上待在圖書館或實驗室,清晨才直接來上課的。有些同學書包里甚至還有牙刷和牙膏。MIT的圖書館和電腦資訊室,
都附設有點心店及咖啡座通宵營業,二十四小時開放。學生們在開夜車,或半夜飢餓時,可以補充一下體力。設想實在周到,
給我們方便不少。”由上述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我們科大學生在哈佛、MIT這樣的名牌大學中很難很難拔尖。值得
高興的是,科大四十五年來始終保持了艱苦奮鬥的校風,學生穿着樸素,為人樸實。我聽說有一次復旦大學的老師來科大參觀、
學習,復旦大學的老師說, “一看這些學生就是念書的”。“窮北大,富清華,不要命的上科大。”正因為科大有這麼一群
“不要命的”科大學子,四十五年“不要命的”頑強拚搏,才有科大的今天。